要知道,紫砂壶从诞生之日起就借助于工模具来制作,古代紫砂工艺技术人员一直在探索进步,起初用木模、陶瓷模、石模,后来发展到今天的石膏模、树脂模、钢模,并采用现代数控线切割技术,使我们的紫砂壶做的越来越规整,越来越标准化。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为现代人,就实用器泡茶工具来说,绝不能过份排斥。古代的紫砂壶成型工艺,已经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艺名录,紫砂壶作为五千年中国陶瓷文化中的一个特殊品种,其成型方法可以归纳为:拍打泥片,围成身筒,以慢轮驱动逐步拍打、然后镶接成型的方式,使其逐渐完美成形。
创作者为了拍出理想的形态,采用专业的工模具来纠整一些偏差,也是古代人的聪明才智,更体现了现代紫砂技术进步,与当今认知上的所谓"全手工,半手工"没有任何关系。什么叫"全手工"?什么叫"半手工",其实现代人认知上是有偏见的,我本人认为,徒手做一把紫砂壶相当困难,既使做出来,也会挑出很多毛病,一味排斥工模具是一种倒退,合理使用工模具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艺中允许的,只要是采用拍打泥片,慢轮驱动,镶接成型的就行。
什么叫"半手工",实际上这种说法十分无知,难道另一半是用"脚"来成型的吗?这种说法都是商人的说辞而已,作为消费者,不要人云亦云,以讹传讹。那么,怎么样来驱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艺生产或创作的紫砂壶与采用模具灌浆、机城辊压和快轮驱动手拉坯的紫砂壶呢?其实很简单,灌浆壶、机械辊压壶千篇一律,一千个一千个一模一样,没有个性化的创作在壶身上,看上去呆滞而无精神。
从材质上看,灌浆壶密度疏松,没有骨力,辊压壶虽然材质致密,但没有盖片底片的镶接工序,看上去没有口线底足,刹是有别扭之感。之于快轮驱动的手拉壶,由于成型方式上与其它陶瓷产区的成型方法一样,只能做圆器,有棱有角的无法手拉成型,手拉圆器,材料密度很差,比重轻,尽管有人把坯体厚度拉厚些,但有经验的人手上一掂分量立马就可以分辨,再加上手拉材质或多或少要增加一些粘性,合添加一些其它陶瓷原料,这样就更能在壶身表面肌理反映出来呆滞。
新手如何选一把真紫砂泥料的壶,从哪些方面判断是不是真正紫砂?
欢迎关注【懂茶帝】紫砂的专业性比较强,大部分茶友很难区分泥料的好坏。而泥料又是评判紫砂壶好坏的重要标准,甚至事关人体健康,所以大家格外关注。小懂分享一下如何评判紫砂壶泥料的好与坏的五种方法,大家选购紫砂壶时,不妨对照着试一下。1用开水试壶,同时观察壶体的颜色变化不管是哪种泥料的紫砂壶,在自然光下,加开水受热后(开水是加在壶里的),还可以在壶身淋一些开水,壶的表面都会泛出一层淡淡的紫色光,我们肉眼是可以看出来的。
当紫砂壶里的水凉下来后,壶又会回到原来的样子。▲上图左为加开水前,右为加开水后2用手抓握,看有无温润感紫砂是一种特殊的陶,但紫砂与陶的本质区别在于有无润度。选购紫砂壶时,可以用手去大面积抓握壶体。如果紫砂泥料好,你的手不会排斥壶,能有温润感。手握着壶,时间稍久一点(二三十秒),手印都会留下壶面上。当然,合成紫砂也会有这种效果,但是常常不会很明显,而且没有厚度(这个后面会讲到);而普通的陶土则基本不会有这种效果。
特别是粗砂,虽然看着壶面有很多不均匀的砂,但摸的时候还是感觉很润。如果是品质好的粗砂,一定是能看到砂,但摸不到砂。如果粗砂爆在外面,那就不是好泥料。3能玩出效果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养壶”能养出效果来:每天以三泡茶的标准,大约一个月变一个样子。有些甚至用不了一个月。如果一个多月了,但壶没有任何变化,那说明泥料肯定是不行滴。
▲上图左为使用前,右为使用一个多月后4泡茶香、醇,且隔夜不馊茶紫砂壶泡的茶,香气更高,茶汤更醇。这里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可以检验泥料:将你所在城市的自来水烧开,分别倒入公道杯和紫砂壶中,半小时后,开水也凉了,然后试一下水的口感。公道杯中的水没有任何变化,而泥料好的紫砂壶盛放的水,则会变得甜柔、滑嫩。据说会有“有点甜”的矿泉水的效果哦!此外,泥料好的紫砂壶,泡一壶茶,放置两三天或三五天,都不会变馊的,即使炎炎夏日也不会馊茶。
极端的情况15天都不会馊。5壶体表面看着有厚度,有重量感,且干壶的壶里无异味。可以从壶把的方向看过去,看壶的肚子有没有鼓起来的感觉,有没有肥肥的、肉肉的感觉。有机会可以找一些紫砂壶体验一下哦!以上图三把壶为例,最左边的那把,有一点厚的感觉,还不错,但不是很明显,中间和右边的壶,则非常好,非常明显。买回来的紫砂壶,我们可以直接去闻壶里,看是否有异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