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一定要用新鲜的竹筒制作竹筒茶,才能把竹香和茶香更好的融合。烘烤茶叶用茶叶将竹筒塞满,放置在三角架上烤,烤到茶叶全部软化,用木棍紧压,再填满茶烘烤。如此边填、边烤、边压,直至竹筒内的茶叶填满压紧为止。待茶叶烘烤完后,用刀剖开竹筒,取竹筒内的茶,就可以待以冲泡了。(图为:2002年老曼峨普洱生茶竹筒茶)竹筒茶储存烤完竹筒茶后如果不立即冲泡,我们可以在竹筒上开长条形的窗,这样有利于茶在竹筒内的转化。
在存储时,随着内含物质不断发生转化,竹筒茶在变得“越陈越香”的同时,竹香和茶香也逐渐完美融合。(图为:2002年老曼峨普洱生茶竹筒茶茶汤)(图为:2002年老曼峨普洱生茶竹筒茶叶底)竹筒茶因独特的滋味,所以很受消费者喜欢,市场上有很多假的竹筒茶,有些商家把茶叶蒸熟,放到竹筒内,这样减少了很多制作成本,但是竹筒茶的香气滋味就很淡。
普洱茶的生茶制作工艺是什么?如何品鉴?
采摘:手工采摘一芽两叶这样子萎凋:摊晾于无阳光直射、通风干燥处,置于竹编竹蔑上方。杀青:去除青草味,蒸发一部分水分,利于揉捻成形。完成后,茶叶由鲜绿转为深绿或墨绿。揉捻:手工揉捻,使茶叶成条。分粗揉与复揉二次,尤其针对梗枝部分特别着重二次复揉晒干:把揉捻好的茶叶在太阳光下自然晒干,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茶叶中的有机物质和活性物质,保留了茶叶的本质原味。
蒸压:把晒干的茶叶用蒸汽蒸湿,放在石制模具里紧压成形。干燥:自然风干,把含水量控制在10%以下。对于品鉴:我觉人觉得好的茶叶不管那一类茶,都有以下共同特点:㈠干茶香气不会杂乱,带有其他异味;干茶的净度好,不会夹杂小沙子、绳子或头发这一类的异物。㈡冲泡出来后,茶汤清澈透亮,不浑浊。㈢香气不是越香、越高扬的就是好的茶香,香气高扬的茶香,它的持久度可能不会很久。
老班章茶有什么特点?雨林古茶坊老班章怎么样?
我们今年后月在茶树底下,守着采摘鲜叶,做了不到一百公斤纯古树老班章生茶,整体感觉老班章品质真的是非常不错。老班章生茶,茶汤协调性特别好,甜、香、润都有,入口甜,驻口也甜,若有若无的老班章特有的山野韵一直在口中游荡,非常舒服,茶汤微微有苦底,隐隐有霸气风范,这就是他们说的老班章的霸气,但绝不是那种苦再回甘的霸气。
今年春天第一锅老班章刚刚晒干,我们几个就在勐海店品鉴,4个人,8克茶,130CC盖碗,泡了足足30泡,没一泡我们都喝得干干净净,新出锅的茶,让我们这些老茶鬼能够从头喝到尾,真是不容易!从第一泡到第三十泡,凉凉的甜就一直在,韵味又好,口腔非常舒服,晚上回家睡觉都觉得口腔、喉咙凉凉的甜甜的。因为老班章品质好,我们还用二春的混采发酵了一批熟茶,104㎏,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查看下我的动态,有连续记录。
为什么外省人大多觉得普洱熟茶才叫普洱茶?而云南本地人普遍都喝普洱生茶?
谢谢邀请!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了解一下普洱茶的历史。普洱熟茶在1973年才开发出来,正式上市是在1975年,而它所参考的工艺就是广东的小发酵茶,广东、港澳及东南亚华人都有喝类似熟普茶的习惯,比如六堡茶,黑茶之类。市场需求较大,当年为了出口创汇,云南省茶司组织了技术攻关团队,参考了广东水发茶的工艺,研制出了普洱熟茶,投放市场后大受欢迎,很快就占据了市场。
到今天为止,在广东茶楼、食肆提供给食客的茶水多半还是熟普。广东在普洱茶的发展推广上起到了极大的正向作用,可以说没有广东人的推广,也就没有今天普洱茶的繁荣。大家都知道,改革开放最先开始于广东,广东人首先富了起来,全国各地都有广东商人的身影,而普洱茶也随之流向了全国各地。普洱生茶的刺激性比较强,苦涩味较重,对于才接触的人来说并不喜欢,而普洱熟茶的茶性柔和,几乎没有刺激性,汤甜滑润,颜色诱人,因此,在普洱茶流向全国各地的初中期,外省的茶友最先接受的普洱熟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