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差的时候带上一壶茶水,也能调节旅途中的代谢混乱,补充水分。① 出茶:建议闷泡比例2克茶加入300ml热水(如果没有秤,可根据自己的口味定出与自己的杯子相适应的茶量,只要自己觉得好喝就成功啦);② 润茶:在闷泡前先用沸水润霞茶叶30秒,弃去茶水;③ 闷泡:茶叶润洗后,注入沸水,闷泡60分钟左右即可饮用,这里要注意闷泡的时间不要超过4小时;④ 口味:虽然闷泡不如煮茶那般爽滑,但带有枣香味的汤水更加清甜,有糯叶的香气,口味自然△ 加班必备啊同志们④ 懒人的福音·大碗泡这是我最喜欢的方式,所以我给自己买了很多大碗。
建盏为什么不适合当品茶茶具?
听我这个资深的建盏迷讲个故事,你就知道为什么了。2016年的夏天,福建一朋友来找我喝茶,席间,他从包里摸出一个杯子说:“你那么好的茶,拿这个来养一养。”我看挺别致的,没见过,就问到:“这是什么杯子啊?”,他饶有兴趣的跟我介绍说:“这是建盏,茶具里面最有文化的代表,你看,这只盏毫都烧出来了。”我突然略有点尴尬起来,我咋就这么孤陋寡闻呢?我是一个如此痴迷于茶的人,既然不了解这么一个东东。
我当时就拿起手机查了一下。网上介绍得还真牛。我对这么一个茶杯肃然起敬了起来,瞬间有想要拥有一只的冲动。过得两天,我就鬼使神差的启程去建阳走走。这不看啊!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建盏里面的水可真深!我走访了当时建阳几个最有名的名家,深入了解了一下建盏的历史、工艺、文化、时下业态行情等相关内容,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东西。
一着迷,就决定留下来研究建盏制作。我租了一块地,盖了厂房和置办了窑炉设备,买了很多古代残片标本和陶瓷相关的书籍,就这样开始研究起来。半年的摸索实践,我烧出了乌金、兔毫、油滴、鹧鸪斑等花色的建盏。我觉得,建盏并不难烧。于是,我开始朝着向最高端的国宝曜变发起进攻。这也是我进这个领域的初衷。2017年,我成功的烧出了类似腾田美术馆所藏的国宝曜变建盏花色。
我难以抑制心中的喜悦,拿去跟最建盏界最顶级的名家们一起交流,大家都非常惊奇和认可。有一位北京来的建盏爱好者李先生问我什么价格?能不能烧多几只给他?这个问题困扰死我了,因为当时烧制过程记录不够详细,我后面试了几炉,既然烧不到那个花色了,我就以实情坦诚相告。没想到李先生说:“你这只多少钱可以卖给我?”我回答说:“我没想过要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