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了这一株花的年年岁岁的繁殖,所以在他的家乡就有了赏菊花、吃菊花茶、饮菊花酒等风俗。白菊花也就成了浙江桐乡的特产之一在临床上常用的有白菊花,又称甘菊花。杭菊、杭白菊、茶菊、药菊。性味:辛、甘、苦,微寒。归经:归肺、肝经。功效:效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主治:风热感冒,发热头痛,目赤昏花,肝肾不足,目暗昏花,眩晕惊风,治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善疏风清热,清肝泻火,兼能益阴明目,故可用治肝经风热,或肝火上攻所致目赤肿痛,共奏疏风清肝明目之效;清热解毒,尤善解疔毒,故可用治疔疮肿毒。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两;或捣汁饮,外用:捣敷。. 用於风热感冒,发热头痛。菊花体轻达表,气清上浮,微寒清热,长於疏散风热,故常用於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温邪犯肺、发热、头痛、咳嗽等症,常与桑叶、连翘、薄荷、桔梗等同用,如桑菊饮。也可用于治疗肝经风热、或肝火上攻所致目赤肿痛,多与桑叶、决明子、龙胆草等同用,共奏疏风清肝明目之效;若肝肾不足,目暗昏花,又常配枸杞子、熟地黄、山萸肉等同用,如杞菊地黄丸,共收滋补肝肾、益阴明目之功。
还有一种开黄花的野菊花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于山坡草地、田边、路旁等野生地带。以色黄无梗、完整、苦辛、花未全开者为佳。野菊花头状花序的外形与菊花相似,呈类球形,直径0.3~1cm,棕黄色。总苞由4~5层苞片组成。舌状花一轮,黄色,皱缩卷曲;管状花多数,深黄色。体轻。花期6-11月。野菊的叶、花及全草入药。
野菊花性微寒,气辛,味苦,有小毒。具疏散风热、消肿解毒。能治疗疔疮痈肿、咽喉肿痛、风火赤眼、头痛眩晕等病证。疏风散热,散瘀,明目,降血压。防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预防流行性感冒、感冒,治疗高血压、肝炎、痢疾、痈疖疗疮都有明显效果。民间便方;1、无名肿毒。用野菊花连茎捣烂,酒煎,乘热服,让汗发出;另以药渣敷患处。
又方:野菊花茎叶、苍耳草各一把,共捣烂,加入酒一碗,绞取汁取;仍以药渣敷患处。要出汗才好。又方:夏日采苍耳叶,秋日采野菊花,共研为末。每服三钱,酒送下2、天泡湿疮。用野菊花根、枣木,共煎汤洗患处3、瘰疬末破。用野菊花根捣烂,煎酒内服;以药渣敷患处。4,控制痤疮的复发;用野菊花50克煎水成200毫升溶液后,将溶液冷却后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冻成许多小冰块备用(一般的冰箱都配有做小冰块的模具)。
每天用洗面奶洗过脸后,用一块冰块涂擦面部,每次涂擦10分钟左右,每日二次。坚持一周即可见效,如果能长期坚持这一方法便可控制痤疮的复发。。。。。。。5,由 野菊花6克, 蒲公英6克, 紫花地丁6克, 紫背天葵子6克,金银花,15克组成的五味消毒饮,有 清热解毒,消散疔疮的功能。可以治疗; 疔疮初起,或者已经出现红肿热痛,发热恶寒,疮形如粟,坚硬根深,状如铁钉,以及痈疡疖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