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可以按茶叶需要,调整出汤的开口大小。泡茶出汤时,顺着盖碗的开口方向,茶汤可以自然的呈现瀑布状般倒出。整个茶汤倒出的动作,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再来看到紫砂壶,它的造型也非常多。分西施壶、仿古壶、降坡泥、石瓢壶、思亭壶等等。形形色色,形态不一的各式“壶”的造型,它们存在共同的特点。壶身宽阔,但壶嘴细。
又细又窄的壶嘴,像麻雀的嘴巴,不实用。平常喝茶泡茶,将茶汤从壶嘴里倒出来时,汤水顺着壶嘴倒出,水流细细的。无形当中,泡茶出汤的时间要变长。内质丰富的好茶,在水中浸泡时间太长,容易泡出浓酽苦涩的茶汤。另外,因为壶嘴太窄,出汤过程中很容易被泡开的茶叶堵塞。屋漏偏逢连夜雨,茶汤倒出的过程更加不顺畅。从紫砂壶的造型上看,泡茶时壶底的茶汤不好沥干。
哪怕将提壶出汤的动作,重复好几次,底部的汤水仍旧倒不尽。没有沥干的茶,一直闷在壶底会浸出大量的茶味物质,滋味极浓极苦涩。等到接下来再次冲泡,会掺入下一道茶汤内,影响后续的茶汤风味。最后,从平时的清洗和养护的过程看,紫砂壶要更加费心。细窄的壶嘴,深口的壶底,会留下不少卫生死角。茶渍、茶垢等不好彻底清洗,稍微养护不慎,就一点也不好清洗。
储存白茶必须事先考虑好哪些问题?
感谢您提出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探讨茶知识,了解茶文化。白茶的储存要求通常有五点,即密封、干燥、常温、避光与无异味。品质合格的白茶,含水量必须低于8.5%,轻轻一捏就能捏成碎末状。这种状态下,干燥的白茶很容易吸附水汽与气味,水汽会导致白茶的含水量上升,引发变质跑气等问题;气味会影响白茶香气的纯正性,导致风味减弱。
所以在储存要求里第一点就是“密封”,最好的办法是三层包装法,使用铝袋、食品级塑料袋和瓦楞纸箱层层保护,将白茶密封起来。此外存茶间也要特别注意,比如温度应该控制在30度以内,湿度应该控制在45%以内,避免白茶再度发酵,平白损耗内含物质,导致香气减弱、口感变薄、滋味不足。又比如存茶间应该定期清洁,避免产生闷味、仓味。
储存新白茶,用多层塑料袋包严就能长时间保存吗?
感谢您提出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探讨茶知识,了解茶文化。白茶的储存通常有五点要素,密封、避光、阴凉、干燥与无异味。避光是要素之一,因为如果光线太强烈的话,会破话白茶内部蕴含的叶绿素,导致其转变为叶红素、叶黄素。表现在茶叶上,原本生机盎然的绿色会逐渐消失,变成死气沉沉的黄褐色、黑褐色,如同做旧茶一般颜值大减。
再回答题主的问题,包裹新白茶的多层塑料袋如果是透明的话,那就无法做到避光,就算包严了,也无法阻挡光线对茶叶的损耗。新白茶最好的储存方法还是三层包装法,即铝袋、食品级塑料袋和瓦楞纸箱。最内层的铝袋有避光的特性,最外层的瓦楞纸箱封严之后,也能阻挡光线,为新白茶提供一个避光的环境。虽然操作起来没有多层塑料袋那么便捷,但为了自家的新白茶不变质,还是采用三层包装法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