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秦代有着很多重要的大工程,还有随军出征的任务,老百姓几乎家家都要服徭役。比如30万人筑长城,70万人给修建陵墓和阿房宫,修理公路、河道的更是不计其数。当时一个五口之家,肯定要有1个青壮年男人出徭役,可能是远距离修筑长城、骊山王陵、阿房宫之类。另外还有1个人,需要隔三差五服徭役,主要在当地做工。而那个年代的生产力水平低下,粮食产量低,完全依靠壮劳力进行农业种植。
现在五口之家一般也就两个男性劳动力,其余是妇女孩子。现在少了1个劳动力的全部,又少了1个劳动力的一部分,农业生产的难度可想而知。甚至可以说,基本的农业种植都无法维持了。即便没有遇到荒年,老百姓也难以得到足够粮食。一旦遭遇自然灾害或者战争,老百姓必然大量死亡。第三,持久的战争。秦代仅仅攻打百越就有两次,使用高达50万人,死亡了一半左右。
对付匈奴,长期有30万人驻扎边境。两者相加,这就是80万人。而经过长期的统一六国的战争,中国人口锐减到1000多万人。根据人口比例来说,即便是敌人全面入侵的举国之战,秦朝也只能拿出80万人。而现在单单对付百越和匈奴,就有80万,再加上其他地方的战争和驻军。可以说,秦朝几乎全国能够使用的军人,全部都用上了。
中国是谁最早发现的茶?最早的茶是什么茶?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中国人是最早发现并利用茶的民族,那么谁又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个“吃茶叶螃蟹”的人?茶书上多半会给到我们“神农说、达摩说、陆羽说”等经不起推敲的解答。(内容不在此赘述,可上网搜索)经多年的资料收集,文献的考证,我大胆推理中国人最早发现并利用茶的时间,决不是距今五千年左右的神农,也不是南北朝的达摩,时间应可推演到万年之前,中国人的祖先便已开始使用并栽培茶叶。
距今7000-8000的跨湖桥遗址中,一颗先祖采集而来的茶籽与橡籽、陶器等新石器时代人类遗物一同出土,其中一个陶罐中还整齐摆放着各种无法辨认的树叶。距今6000年前的余姚田螺山古人类遗址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稻谷壳堆,各种石器,陶罐,以及山茶属树根,经专家综合分析和多家专业机构的检测鉴定,认为这些古树根乃人工栽培茶树的遗存。
这些重见天日的古代遗存为我们绘制出一张史前人类的生活场景:先祖们收获着自己播种的稻米、茶叶,与采集来的野菜、野果一同烹煮,在日落时分,族人围坐篝火一同享用美食,分享着一天的经历。中国人的先祖远在采集时代便已养成利用茶的习惯,这片神奇的树叶庇佑着中华民族的健康,被历朝历代视为“治病良药”。我们所信奉的“茶祖神农”——神农帝,并非是指五千年前的某一个人,而是千千万万先祖用世世代代的生活经验传承下来的”智慧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