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太姥山春白茶的开采时间为3月23日;2019年,开采时间为3月15日;2020年,开采时间为3月16日。以上三个年份,属于比较正常的情况。当然,也有不正常的年份。2018年,太姥山春白茶的开采时间为3月11日;2021年,开采时间为3月8日。之所以提前,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年份的天气热得早,茶树很早就开始抽芽、生长,所以开采时间也提前了。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高山茶与平地茶的开采时间并不相同。初中地理教过我们,海拔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度。福鼎太姥山的高山白茶,都是在海拔600米以上,与种在山下的平地白茶相比,温度显然会更低。一般平地白茶先开始采摘,然后过了几天,高山白茶才迎来采摘期。如果想买到品质好的高山春白茶,那么就需要有耐心了,因为每年率先上市的基本都是平地白茶。
我们对茶叶的利用是从生煮羹饮茶树鲜叶开始,此后发展到将鲜叶晒干,再发展到加工饼茶和散茶,茶类的变化经历了几千年。才变成了我们现在的六大茶类。这六大茶类主要是根据制作方式不的不同,以制成的茶叶的干茶的色泽和汤色来区分。包括:绿茶、黄茶、白茶、乌龙茶(青茶)、红茶和黒茶。了解中国茶,区分这六大茶类是非常必要的一个环节。
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六大茶类的特点。从不发酵的绿茶开始说,干茶是绿色的;汤色和叶底是“清汤黄绿叶”;香气偏菜香;滋味鲜爽,接近自然味。在不发酵的基础上多了一道闷黄工序的是黄茶。制成后的干茶叶是黄色的;汤色偏黄,叶底是黄汤黄叶;香气没有绿茶清新,有淡淡的青草香;滋味和绿茶很像,比较鲜爽,但更加柔和。(说实话,我也没有喝过,这是听说的)第三类白茶,已进入部分发酵茶的领域,白茶以重萎凋、轻发酵的制法为主,“色白”是这类茶的外观特点。
等级越高的茶叶,叶片越白。香气浓郁但不浓重。滋味鲜爽、韵味足。第四类是青茶。乌龙茶品种繁多,轻发酵和重发酵的乌龙茶差别很大。乌龙茶香气在六大茶类中可排第一,轻发酵的以花香为主,重发酵的以果香为主,焙过火的会有一些焦糖香。第五类是黑茶,黑茶以渥堆或长期存放为主要形成茶叶后发酵茶类,和它的名字一样,不仅干茶长得黑乎乎的,叶底也是黑褐色的;香气有松烟香,年份久的有陈旧的木质香;茶汤是橙红色,滋味醇和、浓厚。
第六类是全发酵的红茶,红茶在国外被称为“black tea”,是因为它的干茶颜色是乌黑的,红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红汤红叶”;香气偏糖香;滋味较甜,苦涩味较少。辨别六大茶类,感觉好像挺复杂,但其实非常简单。我们可以将绿茶到红茶这个不发酵到全发酵的过程,这想象成绿灯跳到红灯的过程。中间的半发酵茶就是黄灯,因为灯光瓦数的不同,所以呈现出来的茶汤颜色也不同,当然前提是在同样的投茶量、水温、冲泡时间下。
如果将这三种灯光罩上灯罩,他们呈现出来的灯光、形状也会一样,这就好像不同的茶类运用了不同的加工方式之后滋味香气也不一样了。好比绿茶炒青、烘青、蒸青制作出来的茶叶香气滋味都不同。但总体来说香气和滋味的转变主要是从菜香或是豆香转换都花香、果香、糖香。自然味随着发酵程度慢慢减少。最后告诉大家一个辨别茶类的小窍门,那就是多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