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地区都有哪些品种的茶叶?
谢谢邀请!悟空问答:潮州地区有什么品种的茶叶? 一提到潮州,第一印象就是潮州功夫茶,那是一种极为讲究的泡茶技巧 。可以说,不是潮州本地的茶艺师,基本都没法真正掌握潮州功夫茶的泡法。笔者早年还是茶叶小白时,有幸结识一位潮汕朋友,看他泡茶,觉得就是耍杂技。当时一次,我被他的茶喝醉了,十分难受。记得每次他都泡的都是凤凰单丛。
叩指礼也是他教我的。 相对功夫茶技巧,潮州地方的茶叶,就更加复杂了,一个外地普通的评茶员,如果不在潮州地方长时间的摸爬滚打,是难以搞清楚潮州茶叶门道的。所以我感觉答这个问题很没有自信,勉强为之吧。 第一 凤凰单丛释义 潮州茶叶是广东乌龙茶的皇冠,凤凰单丛是皇冠上的明珠。(比喻很俗气啊?。)潮州凤凰茶区,从高山至低丘,茶园遍布,面积几万亩之多。
品种有凤凰水仙、石古坪乌龙、名花、奇兰、黄旦(黄金桂)、肉桂等,其中凤凰单丛声名卓著。所谓“凤凰单丛”,是从凤凰水仙群体中经过选育繁殖的优异单株,因采制是单株采收,单株制作,风味各异,故称为凤凰单丛。凤凰单丛是众多单株的总称。 现有的3000余株单丛大茶树,树龄均在百年以上,性状奇特,品质优良,高大如乔木,每年单株可产干茶二十多斤。
第二 凤凰单丛分类 1.现今凤凰单丛有八十多个品系,按叶片形态命名的,如山茄叶、橘子叶、竹叶、柿叶、柚叶等二十多种。2.有以茶香命名的,如黄枝香、桂花香、米兰香、芝兰香、茉莉香、玉兰香、杏仁香、肉桂香、夜来香、暹朴香等十大香型。 3.以采摘时间不同分:3月20日左右的特早熟种(如白叶单枞);清明时节的早熟种;单枞茶采制在清明至谷雨期间,大部分老名枞茶都在这段时间采摘。
4.凤凰单丛干茶按品质高低依次分为三个级别: 凤凰单丛、凤凰水仙、 凤凰浪菜。 第三 凤凰单丛工艺及品质特征 1.凤凰单丛经晒青、晾青、碰青、杀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历时10小时制成成品茶。 其中环环相扣,每一工序都不能粗心随意,稍有疏忽,其成品非单丛品质,而降为浪菜级别或水仙级别,品质、价格相差甚远。
茶的来源和来历是什么?什么茶最好?
一般而言,如果想要探寻一个事物的来源,最好从记录该事物物名的古文字入手。因为汉字是表意文字,侧重于以形表意。因此,我们就有可能从记录物名的古文字字体去探寻该事物的由来。在唐代以前,中国所有的文献里并没有“茶”这个字。但是中国早在三国时期就已经有了晒青制茶法,也就是说至少在三国以前中国就有了现代意义的茶。
只不过唐代以前的文献里都把茶写作了“荼”。中国古典文献中最早记录荼的是《诗经·邶风·谷风》,诗曰:“谁谓荼苦?”汉代毛亨解释说:“荼,苦菜也。” 中国第一部词典《尔雅•释物》解释“荼”说:荼,苦菜也。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也把荼解释为苦菜。所以荼的本义为苦菜。中国古人在劳动过程中发现有些苦菜吃了可以提神,也可以强身健体,所以慢慢地就有了把这种苦菜拿来食用的习惯。
这种用来提神健体的苦菜就是现代意义茶的祖先。两汉以前,中国的茶叶都是将鲜叶直接放进汤里做羹或者做粥的。所以中国古代只有吃茶而无喝茶之说。但是,吃茶的鲜叶会受到季节的影响,如果想要一年四季都吃上茶,只有把茶像其他菜一样晒成干。因为人们已经在生活中发现失去大部分水分的菜干可以长时间保存。所以,两汉至三国期间,茶就以晒青的方式出现了。
隋唐开始,人们创造了蒸青制茶法。明代人们创造了炒青制茶法。炒青是中国六大茶类中最常见的制茶法。晒青被白茶继承下来了,蒸青被恩施玉露等茶继承下来了。这就是茶的来历。至于什么茶最好?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因为中国可以产茶的地方太多了,不同的地方做茶的手法不一样。中国光茶的大类就有白茶、红茶、青茶(乌龙茶)、绿茶、黑茶、黄茶六大类。
每一类的产区都很大,每一个小产区因为地理环境、文化的不同,做出茶的特色也不尽相同。所谓类类有好茶、处处有好茶,哪个最好真的无从比较。所以茶友们常说茶无止境,因为谁也不知道最好的茶到底是什么茶。再加上每个人的喝茶经历、对茶的期望值不一样,口感偏好也不一样,对茶品质的判断也会因人而异,评判有很大的主观性,就算有了结果,也不会客观。
吴敬梓《儒林外史》: “传杯换盏,吃到午后,杜慎卿叫取点心来,便是猪油饺饵、鸭子肉包烧麦、鹅油酥、软香糕……又是雨水煨的六安毛尖,每人一碗。” 安徽茶叶,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祁门红茶等都很著名,但我还是钟情于毛尖。毛尖属性兼于绿茶、黄茶之间,茶形细直,圆润光滑,外带白毫,香气悠长。黄山毛尖,采摘在清明至谷雨之间,特级: 初展的一芽一叶,一级: 初展的一芽一叶和一穿二叶……外形紧结挺直,色泽油润,且带银毫;冲泡汤色青翠明亮,清香浓郁,滋味纯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