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5年春天的时候,谢正安正式地成立了谢裕大茶行,将黄山毛峰推向了市场,一运到上海就大获成功,成名之后的谢正安在家乡修桥铺路,保靖安民,注意培养人才,所以当地人称他为谢伯乐,后来还被清政府封为“凤镇大夫”等一些官衔,成了黄山地区唯一的红顶商人。安徽茶的上市时间普遍是比江浙长晚一周到10天左右,基本上是在清明节到立夏之间都是茶季,我们主要看到的都是清明到谷雨之间。
黄山一带气候冷,也就造成了茶树抗寒性强,要不江北辖区山东一带在早期一开始引种茶树的时候,优先就选用黄山种。我们所说的黄山种,主要指的是黄山大叶品种,它发芽整齐芽头壮实,绒毛也多,叶底柔软,氨基酸的总量和水浸出物的含量都很高,采用这一树种制作的黄山毛峰,是最地道,最正宗品级最高的。近些年来黄山地区还普遍地种植一些新的树种,这些树种很乱,什么都有,早期连乌牛早都有种植, 安徽3号,7号,皖农95,杨树林783,红旗1号,等等好多说不上来的树种,他们在清明前就会上市,但是这种血统的纯粹性上差一些,如果单论口感,鲜爽度,包括叶形,他们有一些是比土种的更受欢迎,更好看。
为何说一冲开水就沉底的绿茶比较好?
泡茶时沉底其实是大家在喝茶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能沉底的比重大。实际上沉底除了和茶叶的嫩度以外,和茶叶的工艺,形状都有关系。其实很多物体的道理都是一样的,一颗白茶是不是是菜心肥厚的叶子比较重,外面的老叶比较轻?茶叶也一样,肥壮的芽比重大,老梗老叶比较轻,断梗是最轻的。在工艺形状上来说紧致型的,揉捻过的,这些茶叶最容易沉底,片状的相对来说泡开速度慢,有时候我见到那些炒青香茶可以用上投法,但是谁见过龙井猴魁用上投法?沉底还有正立和倒立的说法,如竹叶青泡开一般是正立,而龙井泡开是倒立,这两个的区别是竹叶青雀舌的芽是空心芽,而且竹叶青的产地是在四川等海拔比较高的地区,高山茶的特点是昼夜温差大,茶叶容易起梗,茶心生长慢,采摘起来空心芽比较多,根部比牙尖重,所以泡开,茶叶是正立,而龙井的产区是东部地区,茶叶的茶叶比较紧实,比较重,泡开的时候就是尾部向上倒立了。
明前茶是清明节之前采摘的茶,茶树经过一个冬天的休养,产出来的茶氨基酸,维生素c含量相当丰富,茶叶条形好看,泡出的汁入口香甜,但价格很贵。雨前茶是清明之后采摘的茶叶,随着气温升高,叶片都舒展开了,大多是以二叶一心为标准采摘,雨前茶茶汁浓厚,经久耐泡,茶多酚远高于明前茶。各人的爱好和口感不同,我不好推荐那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