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茶采摘尤其需要注意时间,一般在茶叶生长到一芽一叶初展或一芽二叶初展的时候,必须进行开采了。当然这里指的是名优绿茶,如果是乌龙茶或红茶可以等长到第三,第四片叶子的时候采取开面采。第三,注意采摘技巧。现在主要的采摘手段还是依靠人工来进行。当然也有一部分是使用机器的,但是在绿茶的制作生产过程中,机器的普及率和使用率并不是特别广。
采摘时以提手采为主,尽量避免使用掐采。如果茶园树冠面比较整齐有序,可以使用双手采来提高效率。第四,注意鲜叶存放和运输。鲜嫩的茶叶采摘下来以后,要避免阳光直射,尽量储放在茶园地边阴凉的位置。等到了一定数量,要及时送回茶叶加工厂或家中进行摊放,等待加工。运输的时候尽量避免茶叶过厚堆积,发生氧化反应。当然,春茶采摘是非常辛苦的一件事情,可能要在茶山上呆一整天,因此要备好粮食和水分,这些都是茶农必备的物资。
采茶的生活你喜欢吗?觉得怎样?
谢谢邀请我生活在北方地区,在我们这里不种茶也没有任何野生茶类,我没有采茶的经历。但你问的是喜欢不喜欢采茶的生活,对此我说说我对你提的问题的看法。茶叶是人们最普遍的日常消费品,在出产茶叶的地区,不论是种茶还是采茶,都是为生活而进行的生产劳动活动,这种生产劳动活动就象稻谷产区的农民种收稻谷,小麦产区的农民种收小麦一样。
这种生产劳动活动谈不上喜欢不喜欢,喜欢采茶生活你要进行采茶劳动,不喜欢你也得进行采茶劳动。我虽然没有采茶的实践,但知道采茶也是个出力活,没有闲躺着舒坦。和种收其它农作物一样,也可能会出现必须按时按节完成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可能要加班加点,可能会很累。所以我觉得采茶的劳动和其它的体力劳动一样,也很辛苦,没有多少浪漫情调。
又一年采茶季,你们那里茶农的工作和收入怎么样?
又是一年采茶忙季,这里是富溪乡,黄山毛峰的核心产区,也是原产地,农民一年的主要经济收入全靠茶叶!每到茶季全民采茶,大到80多岁老人,小到5岁娃娃,甚至几个月的娃娃都背上山了。茶季全乡人都忙碌,不管是茶叶加工厂,收购商,村民,整个市场车水马龙,热闹非凡!茶季虽然很忙,很辛苦,但是大家心里还是很高兴的。一个茶季平均一人都能采10000元左右,茶季增加了收入,人们生活更好了,大家都是激情满满,满脸喜悦!!。
老年人吃的很少,一天一个鸡蛋、喝几口米粥,但身体正常且长寿,这样正常吗?
在我的记忆中,我父亲就是一个食量比较大的人。他不挑食,什么都吃,什么不和胃口的菜,他都能吃下两大碗米饭。可是,自从他80岁摔伤了腰,我们不让他干一些种田挖地的重体力活以后,他的食量就大减了,吃不到原来的一半。开始我们怀疑他是不是有什么隐疾,带他到医院检查。医生说他一切正常。我们问;为什么现在吃的那么少!医生说;活动量少了,消化不了自然就吃少了。
如今父亲80有6了,依然吃的很少,可他身体不错,伺候着腿脚不便的妈妈,还偶尔在房前屋后种点小菜。我想;我父亲就是题主说的“老年人吃的很少,一天一个鸡蛋,喝几口米粥,身体正常且长寿”的这类人。因为人老了,身体机能老化,消化功能变得缓慢迟钝,加上少运动,所以吃很少的食物就能维持身体器官的正常运行。希望他们在长寿路上走的更远些。
安徽春茶陆续上市了,可采茶工平均年龄60岁以上,为什么找不到年轻人采茶?
感谢邀请,其实现在这种现象已经不止安徽一个地方,各个茶区都是一样的。年轻人都喜欢到大城市发展,而且就业机会很多。农村空心化,老龄化已经不可避免!我3月底就回茶山收茶採茶,一个採茶工基本一百多一天提供吃,但找到的都是50岁以上。如果计件工资那採的茶质量就不好保证了,所以成本每年都在提高,利润每年都在下降!。
农民采茶之后要进行怎样的处理,才能变成最终清香淡雅的茶叶,基本方法是怎样的?
我来分享一下农村人手工制茶的方法,在农村,特别是地处山区的农村,人们喝的茶叶基本上都是自已制作的。春天到了,茶叶树经过几场春雨的滋润后,随着气温的一天天升高,老叶的腋下也抽生出了嫩绿的茶芽,在茶芽长到一叶一芯或两叶一芯时,人们便开始采摘头茬春茶,这时刚好是二十四节气的清明或谷雨,所以这时采摘的茶叶又叫清前茶或谷雨茶。
茶叶采回来后,先要晾凉散热以免沤红变色,然后放入炒茶锅内杀青,杀青后趁热用手搓揉出茶叶中的涩味和水份,然后再次入锅文火翻炒,再次出锅搓揉,就这样反复两三次后,直到茶叶条索均匀,烤干后绿中含有白毫,这手工绿茶就算制作好了,这种方法制作的茶叶,不但茶色碧绿清淡,而且茶水无涩回甘耐泡,是一种人们世传相传的技艺,品质比机质茶也上了几个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