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如果雾气重的茶区,例如南糯山也不需要防止水气蒸发的油光叶面。叶梗更加粗壮,叶缘齿更稀疏,或只有叶尖有或完全没有。有可能因为树形非常高大。较粗的叶与梗需要迎风生长。叶缘无齿有可能是因为海拔更高,树形高大,人迹罕至。不必再防动物刮蹭,昆虫咬食等情况。八、拼配料如果同一饼茶,出现不应该同时出现的特征时,就有可能是不同来源的茶叶拼配,出现二种不同的叶缘齿、叶脉可能是两种不同生长地。
例如大树茶配台地茶。出现二种不同的梗面、梗长可能是春料配夏秋料。九、叶形如果依照叶形来判断出自那一个山区是否可能?虽然说易武茶、布朗茶及临沧茶叶形各有区别,但是因为我们采茶时是在叶子尚未长成前就采下,从幼叶到成叶,有的是先长成小圆叶,再慢慢变尖;有的则是先变尖,再慢慢变宽。如此一来,判断的误差就会很大。
所以如果同一饼茶叶底出现有叶尖稍圆与稍尖之别,不能认为是不同来源。十、黄片野生茶茶饼可能更容易见到出现几片黄片,正式名称是鱼叶,也称奶叶。气候转温暖茶树春芽冒出之后会有一片暂时辅育幼芽的叶片,称为鱼叶。在鱼叶之后才会再长出真正的初叶、二叶。初叶开始能够光合作用,鱼叶立即开始变黄,而且容易脱落。如果采收时,鱼叶还没有变黄,就会一起进入制茶压茶过程。
出现鱼叶是头春料的特征之一,但是若是当年气候乾旱严重,鱼叶出现也会多一些。十一、叶脉一般来说台地茶的主侧叶脉对数少,大树茶的主侧叶脉对数多。所以数叶脉对数是有效的辨识方式。尤其大树茶叶脉明显,又都以全叶形压饼。举例说:台地茶的优良种勐海大叶种是10~12对左右!台地茶的主力云抗10及14则在6~9对的居多。
再看大树茶易武的落水洞主侧脉10对。勐宋的曼松主侧脉7~8对。勐海的贺开主侧脉12~15对。勐海的曼糯主侧脉12~18对。勐海的巴达主侧脉11~13对。半坡老寨主侧脉13对。帕沙主侧脉11~13对。双江勐库主侧脉9~11对。班章主侧脉19~21对。﹝幸好想从茶底认出班章料好像还不太难﹞十二、切碎出现切碎的叶底通常来自高产量的大厂:大益、下关、澜沧古茶等。
为什么有人说高山茶比平地茶好喝?
高山茶与平地茶相比,由于生态环境有别,不仅茶叶形态不一,而且茶叶内质也不相同。高山茶新梢肥壮,色泽翠绿,茸毛多,节间长,鲜嫩度好。由此加工的茶叶香气高,滋味浓耐冲泡,且条索肥硕紧结,白毫显露。平地茶的新梢短小,叶底硬薄,叶张平展,色泽黄绿少光。由此加工的茶叶,香气稍低,滋味较淡条索细瘦,身骨较轻。平地茶叶中的品质因子差异最明显的是香气和滋味!平常茶人所说的某茶具有高山茶的特征,是指具有高香和浓味而言的!高山出产的茶叶天生便拥有下列两项优势。
怎样区分过期茶,农残茶,台地茶?
很高兴看到您的问题,并且作答:首选说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怎么去区分过期茶:茶叶都是有一定的保质期,不同种类的茶叶的保质期是不相同的,这与茶的品种有很大的关系。像一些绿茶的保质期就比较短,而红茶这种全发酵的茶保质期则相对长一些。想要区分是否为过期茶,可以从闻茶散发出来的味道来看,如果出现霉味那就是过期了;观茶汤,如果发现茶汤百年褐、变暗淡的话就很有可能过期变质;品滋味来区分,如果茶汤的口感变的很奇怪,有涩味,浓度还不高,那也很有可能茶已经过期了。
其次说说怎么在日常生活中区分农残茶:没有一些专业手段的介入,其实在平时想要区分出农残茶还是比较困难,其实最效果得是直接送去权威的第三方机构检测一下,但这比较不切实际,我们不可能每次买茶都要送去检测,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农残超标的一些茶叶泡出来的一些反应来区分,像农残超标的茶,喝的时候舌头会有发麻不适的感觉,根本没有茶叶生津回甘的口感,如果有这种现象出现,就很有可能被坑了买到了农残茶。
最后说说怎么区分台地茶:经常有喝茶的茶友们,对于茶的韵、汤、感、形都比较敏感,其实就很容易区分出来台地茶跟古树茶的一些区别了,这可能需要日常品茶的经验积累,才能快、准、狠的马上区分出来。从茶韵上,台地茶虽然有香但是褪去的很快;从汤色上,台地茶缺乏饱满度,茶汤会较之淡薄一些;从茶底观察,台地茶的茶底叶子质感薄小且脆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