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优先以自己家族利益为重,而不是楚国整体利益,迫使楚王在做决策时,也不得不考虑这三大家族的想法和利益,最终结果却往往对楚国不利。2、内部争斗,难以统一对外楚国因为政治体制的原因,历代宗族内乱不断,国力上升期尚可以抵消其影响,但下坡路时便非常致命,不仅使楚国消耗大量政治资源和人才,花费大量修养生息时间,还导致楚国难以集中国力,统一应对外部威胁。
庄蹻之乱公元前300年左右,楚国在垂沙之战被齐国等联军大败,楚怀王派宗室庄蹻在郢都抓捕战败将领的家属,挖掘其祖先坟墓,引发都城百姓暴乱,反抗楚国暴政,后被残酷镇压,也是被迫迁都的原因之一。李园之乱楚考烈王时,春申君黄歇为相国,因为楚王无嗣,便将自己怀孕的爱妾,也就是李园的妹妹送给楚王,孩子生下来后被立为太子。
李园担心春申君泄露这个秘密,于是在公元前238年考烈王死后,在宫廷中派刺客杀死春申君,并灭黄歇全族。导致春申君以来贯彻的对外合纵攻秦的政策中止,转而亲秦。楚哀王被杀公元前228年,楚幽王死后,同母弟楚哀王即位,因为身份被泄露,另一位公子负刍的门客将其杀死,拥立负刍即位,将李园族灭。当时秦国已全面出击攻打六国,楚国国都被迫从长江中游迁至下游的寿春,可谓是避无可避,这时候内乱让人心分散。
3、君主不明,人才难用从楚怀王开始,楚顷襄王、楚考烈王、楚幽王、楚哀王及负刍五代楚王均是平庸君主,外有强敌环嗣,内有重臣掣肘,既缺乏雄才大略,又没有宏伟之志,难以实现复兴大业。楚国作为大国之一,还是有人才用武之地的,不管是三大家族的本土人才,还是其他诸侯国来的,但楚王要么失之交臂,要么任而不用,没能为楚国大业做出贡献。
黄歇黄歇被封春申君,任楚国令尹,在位期间一度让楚国恢复地位,一是率兵支援赵国,在邯郸之役中与联军击败秦国;二是举兵灭掉鲁国,楚国势力为之一振;三是合纵诸侯攻秦至函谷关下,但被秦军击败,此后逐渐失去楚王信任。屈原楚怀王前期重用,后期信任佞臣及公子的谗言而远离,楚顷襄王即位后更是放任他,最终在郢都被秦国攻破后跳汨罗江自尽。
张仪学成之后最先投奔楚国,令尹因其出身稍贱,不愿意重用他,以宴席间丢失玉璧为名鞭打他,最终迫使张仪前往秦国效力,为楚国大业衰亡埋下祸患。荀子曾在齐国稷下学宫三任祭酒,学问大、弟子多,到楚国后仅被任为兰陵县令,因为谗言离开楚国,前往赵国后被拜上卿,春申君又邀请他回到楚国继续任兰陵令,但春申君死后被罢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