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其中的炼字技巧又比较明显,这与贾岛、孟郊等人的诗歌风格又有了相同之处。贾岛炼字的故事比较著名,传说其创作《题李凝幽居》的时候,因为对颔联“僧推池边树”还是“僧敲池边树”游移不定,不小心冲撞了韩愈的车驾,于是引出了韩愈和贾岛的一段“推敲”佳话。而与之相似的故事其实还有一个,是说贾岛在锤炼“落叶满长安”的对句时,不觉冲撞了大京兆尹刘栖楚的车驾而被逮捕。
后来才出现了“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的绝妙一联。贾岛的这种创作精神和韩愈是非常接近的,因为对于形式的追求,韩愈的在创作时同样讲求炼字,两人惺惺相惜,关系极好。在韩愈被贬潮州的时候,贾岛还曾经写诗《寄韩潮州愈》相赠,为其鸣不平。而“鸣不平”正是韩愈和贾岛、孟郊相交甚深的另一重原因。韩愈、贾岛、孟郊仕途坎坷,不平则鸣体现得更明显韩愈在三人当中的仕途还算是比较顺畅的,官做得也不是太小,朝廷也比较倚重。
但是文人都有一个通病,除非是做到那种极致的程度,或者进入到核心的层次,否则总会有一种怀才不遇的感觉。更别说韩愈还经历过贬谪一类的事情。韩愈的被贬潮州实在是惊心动魄,韩愈只不过是想要抑制一下宗教的影响力,但最初得到处罚却是极刑处死,唐宪宗此举一出,朝野震惊,于是群工大臣、皇亲国戚纷纷求情,这才改为被贬潮州。
被贬之后,韩愈还写了那首著名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而从韩愈晚年的仕宦经历来看,也是比较曲折的。那么,不平之气自然极多,这也很容易和那些沉沦下僚的文人们产生共鸣。孟郊和韩愈其实早有交集,孟郊要比韩愈大十七岁,两个人曾经一起参与过同一场科举考试,韩愈登第,孟郊落榜,韩愈曾经对孟郊有过赠诗宽慰。
而有意思的是,考中进士的韩愈仕途坎坷,而没有考中进士的孟郊同样愤懑不平,两者的共鸣其实都是怀才不遇的感慨。即使后来孟郊也有过“春风得意马蹄疾”的经历,但也同样没有做过什么重要的官职。所以“韩孟诗派”的形成和他们都不满足于现有政途的相似经历有关,韩愈也好,孟郊也罢,其诗歌中的不平之气都是极深的。而贾岛的不平之气估计要比以上这两位更大一点,因为他还俗之后也是屡试不第,其经历还不如孟郊。
我们来看他的《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很多人将其解读为贾岛想要为人间鸣不平的理想,其实这首诗给人更深的感觉是前两句的“十年磨剑”却未曾有机会一试锋芒。个中辛酸,实在是让人感慨。这种不平之气使得其和韩愈同样有着极深的共鸣。所以说,韩愈、贾岛、孟郊虽然三者诗歌各有特色,无论是从创作风格还是内容表达上都有着一些比较明显的差异,比如韩愈的奇峻、贾岛的枯涩等等,但是其中所蕴含的不平之气却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