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可以发表自己看法,还说一定要顺着别人的意思合着大家的意见去随声附和?也许是我性子直率,经常说实话真话得罪人,先声明在这里,有不同意见的请不必留言发表评论,谢谢!武夷茶是青茶类的代表,大红袍,武夷岩茶,金骏眉,正山小种这些名词在茶叶史上是不可抹杀的地位,武夷茶对我的感觉来说是像硬币的正反面,地位不容忽视,对炒作天价深恶痛绝。
我研究了解武夷茶主要是在红茶的追根溯源和陆廷灿的《续茶经》以及清代代表茶叶外贸的万里茶路广州十三行和后来的五口通商,福州茉莉花茶的产生等历史真实事件为主的,可以这样说撇开福建和武夷根本不能全面去了解那段历史。同时研究古代松萝茶技法传播工艺变革,罗岕茶对地形的阐述等等对于茶商寻找好茶的要求(我是绿茶类的),叶种之间口味香味对比等等实用性的技巧,武夷茶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为了了解各地的市场动态,消费情况,以及一些茶友顾客的回馈,我还特定建了一个几百人的微信群,里面除了一些涉及政治色情之类违法违规的事情不能谈之外,还有一条金科玉律是禁止普洱和武夷茶商茶农入群的,原因就很简单天价。这个就是我文章开头说明的原因,武夷茶再好,牛栏坑的地形再好,三十万一斤的单价其实只是有钱人,傻子,和骗子的狂欢,和普通老百姓并没有关系了,他们闹腾越多只会让普通消费者越来越远,茶叶说到底就是就是一片树叶,改变开水的味道而已,几万几十万的单价也就是骗子的狂欢。
另外呢,我感觉武夷岩茶最红火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十年以前才是福建茶武夷茶最红火的阶段,那个时候大江南北都是和铁观音大红袍的人,现在吗?天价,添加之类的反面事件玩太多了,茶叶越陈越好是毒瘤,说句难听的话,出现吹嘘陈茶说明茶叶已经滞销了,哪个茶农商家喜欢把茶叶屯在手里积压呢?岩茶开始走普洱的陈茶路线了,剩下的就是博傻了,你说未来如何?。
为什么感觉武夷岩茶陈茶一直不温不火?老白茶和老普洱都是新茶的好多倍了?
我是强哥 我来回答茶和“老”挂钩,成了一种潮流的趋势。典型代表有俩,一是普洱茶,二是白茶。当年的正岩茶,价格已经不菲,要是能存成老茶,这身价岂不是翻倍?从理论上来说,好像是年份老,价格高。但也别忽视一件事——岩茶,未必适合存成老茶。茶叶有个理论陈化年限最佳适喝期绿茶 1年以内注重香气色泽黄茶1年以内注重色泽口感乌龙茶1~3年注重香气色泽口感(岩茶,岩骨花香)岩茶过了3年以后花香味道就散去的多了,轻烘焙的没香气了没口感了。
重烘焙的只剩下烘焙的味道了,没香气了。红茶1~3年注重香气色泽口感白茶3~10年注重药香口感黑茶5~15年注重沉香口感制约岩茶陈化的,不仅仅是市场的选择,还有它自身的因素。刚入门的茶友,甚至连中火茶都觉得味道烈,就更不必说喝老岩茶了,只要闻味道,就足以把人吓跑。物竞天择,在市场的选择上。岩茶仍旧以新茶居多,老茶只是凤毛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