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哪位信阳人请客吃饭,若不带上上好的信阳毛尖,那饭局就档次低了,宾客不悦。朋友聚会,谁不拎个茶杯,就是没文化的表现,吃饭前自然是品品茶叶,也评评茶叶。朋友请客,几乎已经可以用“请您喝茶”代称。又或者吃了饭还要到茶馆泡一泡,喝喝茶,聊聊天,消消食。在信阳公司成单位举办活动,奉送的礼物最普遍莫过于茶杯了。
开车路过信阳,想买点信阳毛尖,什么地方可以买到货真价实的茶叶?
买信阳毛尖想买到真的别去路边茶店买,他们冰柜里放有四川过来的大白茶,不是经常喝茶的人根本分不出来。买最好去山上,直接去茶农家里,当然茶农家里也可能参假,毕竟你能找到的茶农肯定还是路边的,我们那有外面的大老板回来喝茶,自己去山上收纯芽湿茶,放在我们那里加工。喝茶的话建议考虑喝高山野生茶,原生态无污染,不像某些有名的茶产地,地下全是化学肥料,长出来的茶叶都白白胖胖的。
井冈山千亩茶场被哄抢?官方:部分村民自发前往茶场采摘茶叶自用,不存在有组织的哄抢茶叶情况, 你怎么看?
看到这个标题,我很吃惊,朗朗乾坤,尽然有这种事!在仔细看,是虚惊一场。我觉得这件事可信,不存在造假情况。在我老家也有类似的情况,我家住在一些丘陵的地方。家家户户在山上都种有茶树,在八九十年代都已经种了。那个时候到城市打工的比较少,家家户户都在山上采茶。每一家的茶园都非常漂亮,茶树整整齐齐的排列着,一副美好的农村景象。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出去打工了,农村劳动力减少,家家户户的茶园开始长满杂草,茶树在没有修剪的情况下肆意生长。到了采茶的季节,只有一些年长的人零星的釆着茶。发现到现在,茶树中间被板栗树占领着。村民们再也没有像以前那样去照料茶树了,只是在采茶季和板栗成熟了才会去山上。这个时候,生活在镇上的人们,看到农村里面这么多的茶树板栗树,就想没有主人一样。
于是,到了周末,镇上的人就三三两两的跑到农村去采茶和捡板栗。一来可以体会一下农村的乐趣,二来可以采摘这些免费的农产品自己食用。怎么样?是不是跟井冈山茶厂的情况一样。为什么有的地方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第一,这些地方的农产品没有形成一定的经济效益,导致农民放弃种植。第二,这也凸显有的地方发展不均衡,这也给当地政府提出了挑战。
第三,在农村,年轻的新农人的匮乏也是一个原因。老一辈的农民年纪越来越大,有的已经干不动了;但是年轻的人又不愿意去干这些事情。不光是茶园没人打理,每年到播种的季节,你可以去农村看看,多少田地茶园荒了没有人种植。当然,国家已经发现这个问题了。开始实行乡村振兴战略。所以,我呼吁跟我一样的想回农村创业的朋友行动起来,努力改变旧的农村形象,实现增收增效,做一个新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