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以西湖龙井、碧螺春、毛峰、六安瓜片为例,这些新茶均采自嫩芽,鲜叶从茶树上采摘下来以后经过初制、精制,其中有多道工序如做青、釜炒、揉捻、烘焙、筛拣等,不仅获得茶叶品级,而且达到卫生标准。第一泡茶的有效成分较多,如茶多酚、氨基酸、醚浸出物等,不但对人体健康有益,而且尽显茶的美味。根据有关实验,茶的香味和有益人体的成分在第一泡后3 秒即开始浸出,若超过3 秒钟倒掉茶水,上述茶中的有效成分就会大量损失。
为什么头遍茶不适合饮用?
茶的故事来回答这个问题:头道茶是否饮用,需要根据茶叶类型分开讨论。一般除绿茶、红茶外,都建议养成喝前洗一道的好习惯。洗茶的作用,更多是润茶。在正式品饮之前,第一道热水浸泡开紧压型的茶叶,让芽叶舒展开来,滋味和香气才能更好地呈现。一些有点存放年份的茶,比如普洱茶,都会稍稍带有“陈气”,有时候需要洗两道茶才能喝出真正的茶味。
感谢您提出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探讨茶知识,了解茶文化。当茶叶与沸水接触的一刹那,内含物质就会持续释放到水中,而品质优秀的好茶,内部所蕴含的物质是极其丰富的。只需要短短数秒,好茶就足以释放出足够的内质,从而泡出一杯香清甘活的茶汤。反之,闷泡并不适合好茶。快出水的情况下,咖啡碱、茶多酚与茶氨酸的释放量合理,各种物质维持着平衡状态,所以茶汤喝起来清甜可口。
然而一旦进行闷泡,内含物质的释放量必然超标,尤其是当咖啡碱与茶多酚过量之后,茶汤就会变得又苦又涩,不再像快出水出来的茶汤那般好喝了。所以对于好茶来说,快出水是更好的泡茶方法。至于为何有些茶叶必须闷泡才有味道?大多是因为茶叶的品质不行。如果说好茶的特点是内质丰富,那么劣质茶的内质就只能用匮乏来形容了。内质少,释放到茶汤里的量也会急剧减少,所以短短几秒的快出水泡茶,根本泡不出足够的茶味。
同样的茶叶,为什么泡着喝起来香?煮着喝味道就差很多呢?
首先,茶叶根据工艺划分为六类: 绿茶、红茶、白茶、黑茶、青茶(乌龙茶)、黄茶,这六类茶有的适合煮饮,有的适合冲泡。①适合冲泡的茶:未发酵茶与微发酵茶适合冲泡,不适合用来煮饮,比如绿茶类、黄茶类。新制的白茶由于发酵较轻,所以也是不适合煮饮,适合冲泡。生普洱茶一般较为粗老的像老黄片之类的生茶是可以拿来煮的,而采摘较为细嫩的一芽一叶的生普是不建议拿来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