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乌龙茶 > 乌龙茶知识 > 寺院茶道的兴起源于什么,茶道最早是从哪起源的

寺院茶道的兴起源于什么,茶道最早是从哪起源的

来源:网络 时间:2025-06-13 14:43:37 编辑:第一茶叶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茶道最早是从哪起源的

中国
中国呀

茶道最早是从哪起源的

2,茶道最早起源是中国吗

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茶树的发现与种植也起源与中国。
当然呢,后来通过和尚才传入小日本 的。

茶道最早起源是中国吗

3,茶道起源于哪里

日本茶道的流派 现今日本比较著名的茶道流派大多和千利休有着深厚的关系,其中以里千家最为有名,势力也最大。自千利休在秀吉的命令下剖腹自杀之后,千家流派便趋于消沉。直到千利休之孙千宗旦时期才再度兴旺起来,因此千宗旦被称为"千家中兴之祖"。到了千宗旦的晚年,他隐居之后,千家流派便开始分裂,最终分裂成三大流派,这就是"三千家"的由来。下面简单的介绍几个流派: 表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为千宗旦的第三子江岭宗左。其总堂茶室就是"不审庵"。表千家为贵族阶级服务,他们继承了千利休传下的茶室和茶庭,保持了正统闲寂茶的风格。 里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为千宗旦的小儿子仙叟宗室。里千家实行平民化,他们继承了千宗旦的隐居所"今日庵"。由于今日庵位于不审庵的内侧,所以不审庵被称为表千家,而今日庵则称为里千家。 武者小路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为千宗旦的二儿子一翁宗守。其总堂茶室号称"官休庵",该流派是"三千家"中最小的一派,以宗守的住地武者小路而命名。 薮内流派:始祖为薮内俭仲。当年薮内俭仲曾和千利休一道师事于武野绍鸥。该流派的座右铭为"正直清净"、"礼和质朴"。擅长于书院茶和小茶室茶。 远州流派:始祖为小堀远州,主要擅长书院茶。

茶道起源于哪里

4,去寺庙敬香上午去还是下午去哪个时间好下午才有时间去可以吗

去寺庙敬香最好是在早晨去比较好,因为寺院许多法会都是在上午举行的,早上去容易遇到寺院法会,可以参加。去寺庙烧香前,要吃素,不能沾油荤,烧香拜佛要明白一个道理,我们不是烧香给菩萨看,也不是吃素给菩萨看,而是我们依照菩萨的意思,少造杀业,不吃众生肉是增加我们的慈悲之心,去染成净,自然能福慧具足,心想事成。进寺庙门时,走右边,抬脚男左女右,一般寺庙建筑都有好几道门,等级最高的修有是道门,据说是只有开过光的寺庙,才有此资格。而去寺庙上香,从哪一道门进,也是有讲究的。正中间的三道门,是供人出入的。中间的门为“空门”,供出家人出入,而普通游客只能走右边的门。进门时,要注意迈脚顺序,男先迈左脚,女先迈右脚,尤其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踩门槛。扩展资料:进寺庙后烧香,用左手,香火勿用嘴吹。烧香时,切勿用杀生手点香,应该是左手拿香,右手拿烛,因为常人用右手杀鸡剖鱼,如果是左撇子的话,则与之相反。香点燃后,切勿用嘴吹灭,往上使劲一提,自然就灭了,当然也可以用手扇灭。作揖时,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握香,需高举过头。
都有可以,人的潜在影响可以受时间和空间的双重影响,与地域和时空的不断转换作用(运势)也有关,这种属于人与宗教之间关系的作用运用,因人而异,要想借助宗教助力,那需要对宗教哲理深入理解,并且形成高信仰念力,才能借助其反作用来助推,可以在tb等网站上搜“金额自愿”,或者命理等找一些非盈利性质的专业师傅看看,可能解答心中疑惑。要不可以到一些命理的专业网站看看,就是花费多点,也可以到一些命理论坛看看
从民俗看还是上午午时(12:时,就好像择吉都不用晚时(下午12:00~23:59)。如果从宗教角度,佛菩萨随喜,随意就好,时时都可去礼拜。所以建议如果有事所求就早上去,平常礼佛随心去就好。。。
上香任何时间都可以的。-----------------------------------南无阿弥陀佛。祝大家吉祥如意(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寺院敬香什么时间去都好,佛菩萨都在。道理在《楞严经》,讲述得非常清楚,有缘看看。佛法是智慧之学,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南无阿弥陀佛

5,茶道的起源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的原产地。中国人对茶的熟悉,上至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诸子百家,下至挑夫贩夫,平民百姓,无不以茶为好。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可见茶已深入人民各阶层。同样少数民族也好茶,藏族的酥油茶,蒙古族的奶茶。 形成发展 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两晋北朝。若论其起缘就要追溯到汉代,有正式文献记载(汉人王褒所写《僮约》)。最早喜好饮茶的多是文人雅仕。在我国文学史上,提起寒赋,首推司马相如与杨雄,且都是早期著名茶人。司马相如曾作《凡将篇》、杨雄作《方言》,一个从药用,一个从文学角度都谈到茶。 晋代张载曾写《登成都楼诗》:“借问杨子舍,想见长卿庐”,“芳茶冠六情,溢味播九区”。 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两晋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淡之风。这些人终日高谈阔论,必有助兴之物,于是多兴饮宴,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如:竹林七贤。后来清淡之风发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饮终日不醉的毕竟是少数,而茶则可长饮且始终保持清醒,于是清淡家们就转向好茶。所以后期出现了许多茶人。 汉代文人倡饮茶之举为茶进入文化领域开了个头。而到南北朝时,几乎每一个文化、思想领域都与茶套上了关系。在政治家那里,茶是提倡廉洁、对抗奢侈之风的工具;在词赋家那里,茶是引发思维以助清兴的手段;在佛家看来,茶是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物。这样,茶的文化、社会功用已超出了它的自然使用功能,使中国茶文化初现端倪。 唐朝茶文化的形成与当时的经济、文化、发展相关。唐朝疆域广阔,注重对外交往,长安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国茶文化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形成的。茶文化的形成还与当时佛教的发展,科举制度,诗风大盛,贡茶的兴起,禁酒有关。唐朝陆羽自成一套的茶学、茶艺、茶道思想,及其所著《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茶经》非仅述茶,而是把诸家精华及诗人的气质和艺术思想渗透其中,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理论基础。 唐朝是以僧人、道士、文人为主的茶文化,而宋朝则进一步向上向下拓展。一方面是宫廷茶文化的出现,另一方面是市民茶文化和民间斗茶之风的兴起。宋代改唐人直接煮茶法为点茶法并讲究色香味的统一。到南宋初年,又出现泡茶法,为饮茶的普及、简易化开辟了道路。宋代饮茶技艺是相当精致的,但很难溶进思想感情。由于宋代著名茶人大多数是著名文人,加快了茶与相关艺术融为一体的过程。像徐铉、王禹 、林通、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黄庭坚、梅尧臣等文学家都好茶,所以著名诗人有茶诗,书法家有茶帖,画家有茶画。这使茶文化的内涵得以拓展,成为文学、艺术等纯精神文化直接关连部分。宋代市民茶文化主要是把饮茶作为增进友谊、社会交际的手段,(北宋汴京民俗,有人搬进新居,左右邻居要彼此“献茶”;邻居间请喝茶叫“支茶”。)这时,茶已成为民间礼节。 宋朝人拓宽了茶文化的社会层面和文化形式,茶事十分兴旺,但茶艺走向繁复、琐碎、奢侈,失去了唐朝茶文化的思想精神。元朝时,北方民族虽嗜茶,但对宋人繁琐的茶艺不耐烦。文人也无心以茶事表现自己的风流倜傥,而希望在茶中表现自己的清节,磨练自己的意志。在茶文化中这两种思潮却暗暗契合,即茶艺简约,返朴归真。在由元到明朝中期的茶文化形式相近,一是茶艺简约化;二是茶文化精神与自然契合,以茶表现自己的苦节。晚明到清初,精细的茶文化再次出现,制茶、烹饮虽未回到宋人的繁琐,但茶风趋向纤弱,不少茶人甚至终身生泡在茶里,出现了玩物丧志的倾向。

6,中国茶道的历史渊源

茶道发源于中国。中国茶道兴于唐,盛于宋、明,衰于近代。宋代以后,中国茶道传入日本、朝鲜,获得了新的发展。今人往往只知有日本茶道,却对作为日、韩茶道的源头、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中国茶道知之甚少。这也难怪,“道”字,在汉语中有多种意思,如行道、道路、道义、道理、道德、方法、技艺、规律、真理、终极实在、宇宙本体、生命本源等。因“道”的多义,故对“茶道”的理解也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笔者认为,中国茶道是以修行得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其目的是借助饮茶艺术来修炼身心、体悟大道、提升人生境界。   中国茶道是“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的有机结合。“饮茶之道”是指饮茶的艺术,“道”在此作方法、技艺讲;“茶修道”是指通过饮茶艺术来尊礼依仁、正心修身、志道立德;“道”在此作道德、真理、本源讲;“饮茶即道”是指道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饮茶即是修道,即茶即道。“道”在此作真理、实在、本体、本源讲。下面分别予以阐释。 一、中国茶道:饮茶之道 唐人封演的《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记载:“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式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封氏所说的陆鸿渐,即陆羽,字鸿渐,又字季疵,号桑苎翁,唐代复州竟陵人(今湖北天门县人)。陆羽著《茶经》三卷,分十章,即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四之器叙述炙茶、煮水、煎茶、饮茶等器具二十四种,即封氏所说“造茶具二十四式”。五之煮、六之饮说“煎茶炙茶之法”,对炙茶、碾末、取火、选水、煮水、煎茶、酌茶的程序、规则作了细致的论述。封氏所说的“茶道”就是指陆羽《茶经》倡导的“饮茶之道”。《茶经》不仅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著作,也是第一部茶道著作。中国茶道约成于中唐之际,陆羽是中国茶道的鼻祖,被尊为茶圣。陆羽《茶经》所倡导的“饮茶之道”实际上是一种艺术性的饮茶,它包括鉴茶、选水、赏器、取火、炙茶、碾末、烧水、煎茶、酌茶、品饮等一系列的程序、礼法、规则。中国茶道即“饮茶之道”,即是饮茶艺术。   中国的“饮茶之道”,除《茶经》所载之外,宋代蔡襄的《茶录》、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明代朱权的《茶谱》、钱椿年的《茶谱》、张源的《茶录》、许次纾的《茶疏》等茶书都有许多记载。今天广东潮汕地区、福建武夷地区的“工夫茶”则是中国古代“饮茶之道”的继承和代表。工夫茶的程序和规则是:恭请上座、焚香静气、风和日丽、叶嘉酬宾、岩泉初沸、盂臣沐霖、乌龙入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薰洗仙容、若琛出浴、玉壶初倾、关公巡城、韩信点兵、鉴赏汤色、三龙护鼎、喜闻幽香、初品奇茗、再斟流霞、细啜甘露、三斟石乳、领悟神韵。 二、中国茶道:饮茶修道 陆羽的挚友、诗僧皎然在其《饮茶歌诮 崔石使君》诗中写道:“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熟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皎然认为,饮茶能清神、得道、全真,神仙丹丘子深谙其中之道。皎然此诗中的“茶道”是关于"茶道"的最早记录。 唐代诗人卢仝的诗作《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俗称《七碗茶》。此诗脍炙人口,故流传甚广,卢仝也因此与陆羽齐名。被尊为茶之“亚圣”。“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唐代诗人钱起《与赵莒茶宴》诗曰:“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唐代诗人温庭筠《西陵道士茶歌》诗中则有“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这些诗是说饮茶能让人“通仙灵”,“通杳冥”,“尘心洗尽”,羽化登仙,胜于炼丹服药。   唐末刘贞亮倡茶有“十德”之说,“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饮茶使人恭敬,有礼、仁爱、志雅,可行大道。   赵佶《大观茶论》说茶“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冲淡闲洁,韵高致静”,“天下之士,励志清白,竟为闲暇修索之玩。”明朱权《茶谱》记:“予故取烹茶之法,米茶之具,崇新改易,自成一家。……乃与客清谈欺话,探虚玄而参造化,清心神而出尘表。”赵佶即宋徽宗,朱权则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他们以帝王的高贵身份,撰著茶书,力行茶道。   由上可知,饮茶能恭敬有礼、仁爱雅志、致清导和、尘心洗尽、得道全真、探虚玄而参造化。总之,饮茶可资修道,中国茶道即是“饮茶修道”。 三、中国茶道:饮茶即道 老子认为:“道法自然”。庄子认为:“道”普遍地内化于一切事物,“无所不在”,“无逃乎物”。马祖道一禅师主张“平常心是道”,其弟子庞蕴居士则说:“神通并妙用,运水与搬柴”,其另一弟子大珠慧海禅师则认为修道在于“饥来吃饭,困来即眠”。道一的三传弟子、临济宗开山祖义玄禅师又说:“佛法无用功处,只是平常无事。屙屎送尿,著衣吃饭,困来即眠”。道不离于日常生活:修道不必于日用平常之事外用功夫,只须于日常生活中无心而为,顺任自然。自然地生活,自然地作事,运水搬柴,著衣吃饭,涤器煮水,煎茶饮茶,道在其中,不修而修。   《五灯会元》南岳下三世:“南泉愿禅师法嗣,赵州从谂禅师,师问新到:曾到此间否?曰:曾到。师曰:吃茶去。又问僧,僧曰:不曾到。师曰:吃茶去。后院主问曰:为甚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召院主,主应诺师曰:吃茶去。”从谂是南泉普愿的弟子,马祖道一的徒孙。普愿、从谂虽未创宗立派,但他们在禅门影响很大。茶禅一味,道就寓于吃茶的日常生活之中,道不用修,吃茶即修道。后世禅门以“吃茶去”作为“机锋”、“公案”,广泛流传。当代佛学大师赵朴初先生诗曰:“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五灯会元》南岳下四世:“沩山祜禅师法嗣,仰山慧寂禅师,……又问:和尚还持戒否?师曰:不持戒。曰:还坐禅否?师曰:不坐禅。公良久。师曰:会么?曰:不会。师曰:听老职僧一偈:滔滔不持戒,兀兀不坐禅,酽茶三两碗,意在攫头边。”仰山慧寂是沩山灵祜的嗣法弟子,师徒二人共同创立了禅宗五家中的沩仰宗。慧寂认为,不须持戒,不须坐禅,唯在饮茶、劳作。   道法自然,修道在饮茶。大道至简,烧水煎茶,无非是道。饮茶即道,是修道的结果,是悟道后的智慧,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顺其自然,无心而为,要饮则饮,从心所欲。不要拘泥于饮茶的程序、礼法、规则,贵在朴素、简单,于自然的饮茶之中默契天真,妙合大道。 三、中国茶道:艺、修、道的结合  综上所说,中国茶道有三义: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饮茶之道是饮茶的艺术,且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与诗文、书画、建筑、自然环境相结合,把饮茶从日常的物质生活上升到精神文化层次;饮茶修道是把修行落实于饮茶的艺术形式之中,重在修炼身心、了悟大道;饮茶即道是中国茶道的最高追求和最高境界,煮水烹茶,无非妙道。   在中国茶道中,饮茶之道是基础,饮茶修道是目的,饮茶即道是根本。饮茶之道,重在审美艺术性;饮茶修道,重在道德实践性;饮茶即道,重在宗教哲理性。   中国茶道集宗教、哲学、美学、道德、艺术于一体,是艺术、修行、达道的结合。在茶道中,饮茶的艺术形式的设定是以修行得道为目的的,饮茶艺术与修道合二而一,不知艺之为道,道之为艺。   中国茶道既是饮茶的艺术,也是生活的艺术,更是人生的艺术。

7,日本茶道的起源

日本茶道,从余杭径山寺起步  相传在800多年前的中国宋代,日本的荣西禅师两次来到浙江,将中国的饮茶文化带到了日本,从而发展形成了日本茶道。为了证实这一在日本得到公认的茶道渊源说,日本《妇女画报》杂志社的记者来到杭州,探寻日本茶道的根源。昨天,余杭径山寺成了他们寻根之旅的首站。  (一) 缘 起   与中国的茶文化历史相比,日本茶道的历史算不上悠久。   日本茶道学界一般认为日本的茶最早是由传教大师最澄和尚于9世纪初由中国带入日本,后传说其将带回的茶种子种植于近江坂本的日吉神社,从而形成了后来的日吉茶园。据日本著名史书《类聚国史》记载,弘仁六年(815年)四月,嵯峨天皇巡幸近江国滋贺韩崎时曾接受了永忠和尚进奉的煎茶,茶这才开始见于日本正史。其后的三百余年间饮茶却从昙花一现之后又在日本悄然泯灭了。直到1191年荣西和尚从中国学成回国时再次将茶种子带回日本,并且种植于筑前国背振山,1207年明惠上人受荣西和尚所赠之茶种子,又将其种植在(木母)尾高山寺内,饮场习俗才逐渐在僧人中间流行开来。1214 年,将军源实朝因醉酒引起头痛,久治不愈,最后喝了荣西和尚进献的茶后才摆脱了病痛。荣西和尚还向将军进献了自己所著的《吃茶养生记》一书,借机宣扬茶德和饮茶的好处,从此茶在士大夫及武士阶层普及。   因此,日本的饮茶文化从一开始便显现出僧人茶和武士茶两种不同的形态。日本僧人自种、自采、自饮,茶已融入其生活,以充分体现其超脱的隐者风范。而武士茶则更显奢华和热闹。武士茶是以斗茶的形式为主体的,主要品鉴茶的产地的本非,也附带品评水的优劣。当时将日本(木母)尾地区产的茶称为本茶,其他地区的均为非茶。斗茶双方先饮数碗,以十碗最为常见,然后  一一品评茶的本非,是一种颇具赌博性质的游艺活动。   日本茶道产生之前的日本茶文化称为日本茶道前史。而真正意义上的日本茶道产生是直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叶才由村田珠光、千利休等人完成的。村田珠光既是一位僧人,也是给日本茶道注入思想的第一人,因此被称为日本茶道的始祖。其后的武野绍鸥、千利休等人又逐步制定了更为详细、系统的规范。千利休被奉为茶道的集大成者。   千利休之后,日本茶道界出现了许多流派。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确立了一种近似于世袭制的掌门人制度,称为"家元制度"。   大致说来,日本的茶道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第一部分是物质性的,包括茶室、茶庭园和茶会中所使用的一切器具;第二部分是精神性的,如茶会主人通过各色器具的搭配组合所营造的精神追求,以及茶道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所积淀下来的与禅密切相关的一切哲学内涵等;第三部分则是介于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具体的点茶和饮茶动作与流程。 (二) 思 想   日本茶道的思想之与中国茶道的思想有着传呈关系,其根本核心始终没有超出千利休亲定的"和、敬、清、寂"的范畴。   日本近代著名茶人田中仙樵曾对其进行解释,大致如下:   "和,指人与人之间的相和乐,以和为贵。"   "和"所追求的是主客之间心灵的默契与沟通。   "敬,尊敬长上自不待言,茶人追求的是对所有人的敬。和与敬是与人圆满相处之法。"   "敬"追求的是无差别心。   "清,为清静之意,指心无邪念。心只不净为一切欲念、烦恼的起因,佛教称为妄想。茶道便是以抑制不净念为己任。"   "清",代表无俗虑的清静之心,是一种境界,是茶人的追求,而茶道则是达到目标的手段。   "寂,指寂灭为乐,指放下所有思虑的一尘不染的心境,也就是着力于下腹丹田,以意志导引头中血液下沉丹田,从而达到心无杂念的状态。" 总之就是要追求一种"本来无一"的禅的苦寂的精神。 (三) 分 类   (1) 有怀石料理的正式茶会:怀石料理最初是指以寺院烹饪法烹制的菜肴,现在则主要指全素菜肴。正式的茶会分有很多种类,如冬天拂晓前,从四点左右开始的"晓茶会";冬天早上六点左右开始的"朝茶会";从正午开始的"正午茶会";冬天晚上六点左右开始的"夜间茶会";此外还有"迹见茶会"、"临时茶会"等多种类型的正式茶会。   (2) 非正式的茶会:一种简略的形式飨客的茶会。   (3) 大寄茶会:一次招待不定数多人的大茶会。 日本茶道的茶会中,主人点的茶有两种,即浓茶和薄茶。浓茶是最正式的茶,既在一个茶碗之中点出五个人份的茶汤,客人们每人固定喝三口半,用一个茶碗轮流品茶。 (四) 注意事项  (1) 明确出席与否,千万不可迟到。   (2) 注意着装,少带装饰物。   (3) 赴茶会带好必需物品。   具体物品如下:帛纱--清洁器具之物。男性为紫色,女性为朱色。 怀纸--本是吟咏书写诗、和歌、徘句时用的正式纸张。在茶道中分男性用和女性用两种,女性用稍小一圈的。   帛纱夹--用以盛装帛纱和怀纸之用。   竹签及装竹签的用具。   手帕--擦手时用。   进入茶室时用于替换的白色袜子--穿着和服赴茶会时,脚上穿着的是和服专用的白袜子,日语中称为"足袋"。   扇子。   另外,如果要参加的是浓茶茶会的话,还需要准备古帛纱和小茶巾   (4) 分清主次:茶会中的客人不是平等的,分为"正客,次客,三客,四客"等,僭越是很不礼貌的。同时还应时刻注意保持茶会宁静,祥和的气氛,绝对禁止杂谈。   (5) 只喝三口半:这是浓茶茶会的规矩,因为茶是大家共享的,"喝三口半"可以有效地避免出现最后的客人没有茶喝的尴尬局面。 (五) 茶道正式茶会的顺序   举行正式茶会的地方称为"茶苑",由茶室和露地组成。这两处地点的布置是主人举行该次茶会宗旨的体现。   (1) 通过露地来到茶室:   露地中都铺有各种各样的石头,这些石头在茶道中被称?quot;飞石"。飞石的种类、铺法和用途颇有讲究,但飞石的主要用途就是指示客人行进的方向。客人要踏着飞石向前行进,首先来到被称为"蹲踞"的地方进行"净手"。   (2) 进入茶室:   按照宾客主次顺序进入茶室,拜览茶室中的挂轴,插花,风炉等道具。这时茶会的主人--亭主会出来与客人寒暄。   (3) 炭点前:   同中国茶道一样,日本茶道对水也有严格的要求,"不温不火"之为上品,因此主人一般都是在客人围炉坐定之后才进行炭点前。   (4) 品尝怀石料理:   五月至十月间用风炉,十一月到次年四月用炉烹制。   (5) 品尝点心:   浓茶茶会用生鲜点心,薄茶茶会用干点心。   (6) 茶点前:   最为重要的环节,主人将用传统的手法点茶给客人。   (7) 欣赏道具 (六)茶道具体做法举例   (1) 通过露地时的做法:   一进入露地,首先应摒除一切杂念。露地是营造参禅的超凡世界的起点,因此必须换上草履。   进入露地后,首先在被称为"腰挂待合"的地方等候亭主的接见。吵会一般分为两个阶段,一个阶段完成之后客人需会到"腰挂待合",等待主人鸣锣为信,再进入下一个阶段。露地分为外露地和内露地,"腰挂待合"也分为外待合和内待合。在茶室前的"蹲踞"处客人应洗手,漱口,清洁自身。   (2) 蹲踞的使用方法:   蹲踞一般是石制的,上面放有掬水用的柄勺。首先用右手拿起柄勺汲一勺水,用这勺的一部分清洁左手。然后将坪勺换到左手,用剩下的水清洁右手。再汲一勺水,将水倒到右手掌心,用掌心中的水漱两回口。   两手握住柄勺勺柄,勺口对着自己慢慢竖起柄勺,让柄勺中剩下的水沿着勺柄慢慢流下,以清洁勺柄,然后将柄勺放回原先的位置。   (3) 进入茶室的方法: 小间的场合:   四叠(塌塌米的计量单位)半以下的茶室称为小间茶室。客人进入小间茶室,要从一个高于地面,像洞口一样的很小的入口进入。   1. 首先伸头环顾一下茶席并行一个礼,然后低头,膝盖先着地,进入茶室。   2. 两膝交替向前蹭,进入茶室后,保持身体基本姿势不变,转过身来,面向外,将自己的鞋子竖立起来靠在墙角。   3. 拜见、欣赏挂在和摆在一个名为"床间"的地方的怪轴、插花、香盒等茶道具,然后走到自己的坐席。   4. 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后(按规矩需要"正坐",即双腿并拢,小腿着地,臀部坐在双脚上)将扇子放在身后,正客的扇子尾部向右,其他客人的扇子尾部向左。 广间的场合:   不同于小间的茶室,广间的茶室的入口是正常的门。   1. 取正坐姿势,将扇子置于膝前,打开日本传统房屋特有的两面糊纸的隔扇拉门,两手触地,取礼敬姿态,环顾茶席全貌。   2. 将扇子放在门坎的内侧,两膝交替向前蹭着进入茶室。   3. 拿起扇子,利用膝部的动作与力量站起,按照规定路线前进,注意不要踩到两块塌塌米的接缝处。   4. 在"床间"前面取正坐礼敬姿态,将扇子置于前,行一礼后欣赏挂轴,之后再行一厘,欣赏插花。   5. 来到风炉或炉的前面,行拜见的礼仪后进入自己的座席。客人之间不要空出空间。   (4) 点心的品用方法:  与浓茶配套的点心称为"主果子",与薄茶配套的称为"干果子"。装果子的器皿称为"果子钵",最正式叫"缘高",比较普通的叫"重箱"。制作果子的材料要求应与茶会时的季节相符。   品用主果子的具体步骤如下:   1. 果子端上来之后,先向主人行一礼,表示接受,然后向下手的客人(次客),次客向三客,依此类推,说一声"我先品用了",以表示礼敬。   2. 用双手轻轻地端起果子钵,行一礼。   3. 取出怀纸放于膝前,用右手取下筷子。   4. 用左手帮助拿着筷子,右手按照规定做法改变拿筷子的方式。   5. 用左手轻扶钵沿,用筷子夹取果子放在怀纸上。   6. 用怀纸的歪角轻拭筷子。   7. 将筷子还放在果子钵上,用双手将果子钵传给下一为客人。   8. 用双手连着怀纸一起端起果子,然后用竹筷挑起果子品尝。 干果子的吃法如下:   1. 果子拿来后,正客先向主人行一礼,表示接受。然后向下手的客人说一声"我先品用了",表示礼敬。   2. 怀着感谢他人赐给食物的心情,双手轻轻端起器皿,轻轻行一下礼。   3. 将怀纸放于膝前,左手轻扶器皿,右手拿取果子置于怀纸上,首先拿器皿中距离自己较远的。   4. 接下来拿离自己较近的果子,然后用怀纸的边缘轻轻擦一下筷子。   5. 将装有果子的器皿传给下一个客人。   6. 开始品尝果子。 此外,在品茶时还应发出惬意的响声,以表示对主人点茶技术的赞叹和对主人盛情款待的感谢。
约在唐代,中国茶叶随着佛教的传播进入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最先将茶叶引入日本的是日本僧人。公元1168年,日本僧人荣西禅师历尽艰险至中国学习佛教,同时进行刻苦茶学研究。荣西回国时,将大量中国茶种与佛经带回日本,在佛教中大力推行“供茶”礼仪,并将中国茶籽遍植赠饮。荣西曾用茶叶治好了当时镰仓幕府的将军源实朝的糖尿病,又撰写了《吃茶养生记》、以宣传饮茶之神效,书中称茶为“上天之恩赐”,是“养生之仙药,延年之妙术”。荣西被尊为日本的“茶祖”。日本饮茶风尚经过15世纪日本著名禅师一休的高足村田珠光以及武野绍鸥、武野绍鸥的高足享有茶道天才之称的千利休的弘扬,发展形成今天以“和、敬、清、寂”为日本茶道的宗旨的日本茶道精神(“和”以行之;“敬”以为质;“清”以居之;“寂”以养志)。 日本茶道的精神实质,追求人与人的平等相爱和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在生活上恪守清寂、安雅、讲究礼仪,被日本人民视为修身养性、学习礼仪、进行人际交往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日本茶道洋溢着大和民族智慧之花的芬芳,也闪耀着中华文明的光辉。
日本茶道,从余杭径山寺起步  相传在800多年前的中国宋代,日本的荣西禅师两次来到浙江,将中国的饮茶文化带到了日本,从而发展形成了日本茶道。为了证实这一在日本得到公认的茶道渊源说,日本《妇女画报》杂志社的记者来到杭州,探寻日本茶道的根源。昨天,余杭径山寺成了他们寻根之旅的首站。  (一) 缘 起   与中国的茶文化历史相比,日本茶道的历史算不上悠久。   日本茶道学界一般认为日本的茶最早是由传教大师最澄和尚于9世纪初由中国带入日本,后传说其将带回的茶种子种植于近江坂本的日吉神社,从而形成了后来的日吉茶园。据日本著名史书《类聚国史》记载,弘仁六年(815年)四月,嵯峨天皇巡幸近江国滋贺韩崎时曾接受了永忠和尚进奉的煎茶,茶这才开始见于日本正史。其后的三百余年间饮茶却从昙花一现之后又在日本悄然泯灭了。直到1191年荣西和尚从中国学成回国时再次将茶种子带回日本,并且种植于筑前国背振山,1207年明惠上人受荣西和尚所赠之茶种子,又将其种植在(木母)尾高山寺内,饮场习俗才逐渐在僧人中间流行开来。1214 年,将军源实朝因醉酒引起头痛,久治不愈,最后喝了荣西和尚进献的茶后才摆脱了病痛。荣西和尚还向将军进献了自己所著的《吃茶养生记》一书,借机宣扬茶德和饮茶的好处,从此茶在士大夫及武士阶层普及。   因此,日本的饮茶文化从一开始便显现出僧人茶和武士茶两种不同的形态。日本僧人自种、自采、自饮,茶已融入其生活,以充分体现其超脱的隐者风范。而武士茶则更显奢华和热闹。武士茶是以斗茶的形式为主体的,主要品鉴茶的产地的本非,也附带品评水的优劣。当时将日本(木母)尾地区产的茶称为本茶,其他地区的均为非茶。斗茶双方先饮数碗,以十碗最为常见,然后  一一品评茶的本非,是一种颇具赌博性质的游艺活动。   日本茶道产生之前的日本茶文化称为日本茶道前史。而真正意义上的日本茶道产生是直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叶才由村田珠光、千利休等人完成的。村田珠光既是一位僧人,也是给日本茶道注入思想的第一人,因此被称为日本茶道的始祖。其后的武野绍鸥、千利休等人又逐步制定了更为详细、系统的规范。千利休被奉为茶道的集大成者。   千利休之后,日本茶道界出现了许多流派。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确立了一种近似于世袭制的掌门人制度,称为"家元制度"。   大致说来,日本的茶道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第一部分是物质性的,包括茶室、茶庭园和茶会中所使用的一切器具;第二部分是精神性的,如茶会主人通过各色器具的搭配组合所营造的精神追求,以及茶道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所积淀下来的与禅密切相关的一切哲学内涵等;第三部分则是介于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具体的点茶和饮茶动作与流程。 (二) 思 想   日本茶道的思想之与中国茶道的思想有着传呈关系,其根本核心始终没有超出千利休亲定的"和、敬、清、寂"的范畴。   日本近代著名茶人田中仙樵曾对其进行解释,大致如下:   "和,指人与人之间的相和乐,以和为贵。"   "和"所追求的是主客之间心灵的默契与沟通。   "敬,尊敬长上自不待言,茶人追求的是对所有人的敬。和与敬是与人圆满相处之法。"   "敬"追求的是无差别心。   "清,为清静之意,指心无邪念。心只不净为一切欲念、烦恼的起因,佛教称为妄想。茶道便是以抑制不净念为己任。"   "清",代表无俗虑的清静之心,是一种境界,是茶人的追求,而茶道则是达到目标的手段。   "寂,指寂灭为乐,指放下所有思虑的一尘不染的心境,也就是着力于下腹丹田,以意志导引头中血液下沉丹田,从而达到心无杂念的状态。" 总之就是要追求一种"本来无一"的禅的苦寂的精神。 (三) 分 类   (1) 有怀石料理的正式茶会:怀石料理最初是指以寺院烹饪法烹制的菜肴,现在则主要指全素菜肴。正式的茶会分有很多种类,如冬天拂晓前,从四点左右开始的"晓茶会";冬天早上六点左右开始的"朝茶会";从正午开始的"正午茶会";冬天晚上六点左右开始的"夜间茶会";此外还有"迹见茶会"、"临时茶会"等多种类型的正式茶会。   (2) 非正式的茶会:一种简略的形式飨客的茶会。   (3) 大寄茶会:一次招待不定数多人的大茶会。 日本茶道的茶会中,主人点的茶有两种,即浓茶和薄茶。浓茶是最正式的茶,既在一个茶碗之中点出五个人份的茶汤,客人们每人固定喝三口半,用一个茶碗轮流品茶。 (四) 注意事项  (1) 明确出席与否,千万不可迟到。   (2) 注意着装,少带装饰物。   (3) 赴茶会带好必需物品。   具体物品如下:帛纱--清洁器具之物。男性为紫色,女性为朱色。 怀纸--本是吟咏书写诗、和歌、徘句时用的正式纸张。在茶道中分男性用和女性用两种,女性用稍小一圈的。   帛纱夹--用以盛装帛纱和怀纸之用。   竹签及装竹签的用具。   手帕--擦手时用。   进入茶室时用于替换的白色袜子--穿着和服赴茶会时,脚上穿着的是和服专用的白袜子,日语中称为"足袋"。   扇子。   另外,如果要参加的是浓茶茶会的话,还需要准备古帛纱和小茶巾   (4) 分清主次:茶会中的客人不是平等的,分为"正客,次客,三客,四客"等,僭越是很不礼貌的。同时还应时刻注意保持茶会宁静,祥和的气氛,绝对禁止杂谈。   (5) 只喝三口半:这是浓茶茶会的规矩,因为茶是大家共享的,"喝三口半"可以有效地避免出现最后的客人没有茶喝的尴尬局面。 (五) 茶道正式茶会的顺序   举行正式茶会的地方称为"茶苑",由茶室和露地组成。这两处地点的布置是主人举行该次茶会宗旨的体现。   (1) 通过露地来到茶室:   露地中都铺有各种各样的石头,这些石头在茶道中被称?quot;飞石"。飞石的种类、铺法和用途颇有讲究,但飞石的主要用途就是指示客人行进的方向。客人要踏着飞石向前行进,首先来到被称为"蹲踞"的地方进行"净手"。   (2) 进入茶室:   按照宾客主次顺序进入茶室,拜览茶室中的挂轴,插花,风炉等道具。这时茶会的主人--亭主会出来与客人寒暄。   (3) 炭点前:   同中国茶道一样,日本茶道对水也有严格的要求,"不温不火"之为上品,因此主人一般都是在客人围炉坐定之后才进行炭点前。   (4) 品尝怀石料理:   五月至十月间用风炉,十一月到次年四月用炉烹制。   (5) 品尝点心:   浓茶茶会用生鲜点心,薄茶茶会用干点心。   (6) 茶点前:   最为重要的环节,主人将用传统的手法点茶给客人。   (7) 欣赏道具 (六)茶道具体做法举例   (1) 通过露地时的做法:   一进入露地,首先应摒除一切杂念。露地是营造参禅的超凡世界的起点,因此必须换上草履。   进入露地后,首先在被称为"腰挂待合"的地方等候亭主的接见。吵会一般分为两个阶段,一个阶段完成之后客人需会到"腰挂待合",等待主人鸣锣为信,再进入下一个阶段。露地分为外露地和内露地,"腰挂待合"也分为外待合和内待合。在茶室前的"蹲踞"处客人应洗手,漱口,清洁自身。   (2) 蹲踞的使用方法:   蹲踞一般是石制的,上面放有掬水用的柄勺。首先用右手拿起柄勺汲一勺水,用这勺的一部分清洁左手。然后将坪勺换到左手,用剩下的水清洁右手。再汲一勺水,将水倒到右手掌心,用掌心中的水漱两回口。   两手握住柄勺勺柄,勺口对着自己慢慢竖起柄勺,让柄勺中剩下的水沿着勺柄慢慢流下,以清洁勺柄,然后将柄勺放回原先的位置。   (3) 进入茶室的方法: 小间的场合:   四叠(塌塌米的计量单位)半以下的茶室称为小间茶室。客人进入小间茶室,要从一个高于地面,像洞口一样的很小的入口进入。   1. 首先伸头环顾一下茶席并行一个礼,然后低头,膝盖先着地,进入茶室。   2. 两膝交替向前蹭,进入茶室后,保持身体基本姿势不变,转过身来,面向外,将自己的鞋子竖立起来靠在墙角。   3. 拜见、欣赏挂在和摆在一个名为"床间"的地方的怪轴、插花、香盒等茶道具,然后走到自己的坐席。   4. 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后(按规矩需要"正坐",即双腿并拢,小腿着地,臀部坐在双脚上)将扇子放在身后,正客的扇子尾部向右,其他客人的扇子尾部向左。 广间的场合:   不同于小间的茶室,广间的茶室的入口是正常的门。   1. 取正坐姿势,将扇子置于膝前,打开日本传统房屋特有的两面糊纸的隔扇拉门,两手触地,取礼敬姿态,环顾茶席全貌。   2. 将扇子放在门坎的内侧,两膝交替向前蹭着进入茶室。   3. 拿起扇子,利用膝部的动作与力量站起,按照规定路线前进,注意不要踩到两块塌塌米的接缝处。   4. 在"床间"前面取正坐礼敬姿态,将扇子置于前,行一礼后欣赏挂轴,之后再行一厘,欣赏插花。   5. 来到风炉或炉的前面,行拜见的礼仪后进入自己的座席。客人之间不要空出空间。   (4) 点心的品用方法:  与浓茶配套的点心称为"主果子",与薄茶配套的称为"干果子"。装果子的器皿称为"果子钵",最正式叫"缘高",比较普通的叫"重箱"。制作果子的材料要求应与茶会时的季节相符。   品用主果子的具体步骤如下:   1. 果子端上来之后,先向主人行一礼,表示接受,然后向下手的客人(次客),次客向三客,依此类推,说一声"我先品用了",以表示礼敬。   2. 用双手轻轻地端起果子钵,行一礼。   3. 取出怀纸放于膝前,用右手取下筷子。   4. 用左手帮助拿着筷子,右手按照规定做法改变拿筷子的方式。   5. 用左手轻扶钵沿,用筷子夹取果子放在怀纸上。   6. 用怀纸的歪角轻拭筷子。   7. 将筷子还放在果子钵上,用双手将果子钵传给下一为客人。   8. 用双手连着怀纸一起端起果子,然后用竹筷挑起果子品尝。 干果子的吃法如下:   1. 果子拿来后,正客先向主人行一礼,表示接受。然后向下手的客人说一声"我先品用了",表示礼敬。   2. 怀着感谢他人赐给食物的心情,双手轻轻端起器皿,轻轻行一下礼。   3. 将怀纸放于膝前,左手轻扶器皿,右手拿取果子置于怀纸上,首先拿器皿中距离自己较远的。   4. 接下来拿离自己较近的果子,然后用怀纸的边缘轻轻擦一下筷子。   5. 将装有果子的器皿传给下一个客人。   6. 开始品尝果子。 此外,在品茶时还应发出惬意的响声,以表示对主人点茶技术的赞叹和对主人盛情款待的感谢。

文章TAG:寺院茶道兴起起源寺院茶道的兴起源于什么

最近更新

  • 大益茶怎么样分级,大益茶加盟店分为几个等级

    大益茶加盟店分为几个等级四个。大益茶授权专营店按照不同级别划分为体验馆、旗舰店、形象店、标准店,每个级别在规模、装潢上有不同的要求,但也有统一之处。大益茶业集团是中国集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茶业企业,集团母公司为云南大益茶业集团有限公司。2,大益茶叶属于什么档次的茶叶大益茶属于中高档次的茶。大益茶是云南大益茶业集团生产的一种知名品牌,在国外也有较高的知名度,是普洱茶的标杆和经典代表,熟茶7572,7262,勐海之星,都是不错的。7572是每年出货量最大的大益熟茶,也是勐海茶厂历史最悠久的几款熟茶

    乌龙茶知识 日期:2025-06-13

  • 霸王茶姬加盟费用,YOTAZOOM加盟贵不贵费用是多少

    YOTAZOOM加盟贵不贵费用是多少加盟费大概是50K的样子,比同类低了一半左右任务占坑2,godiva现在能加盟么加盟费用大概是多少歌帝梵(godiva)是知名的冰淇淋品牌,多年来已在全国拓展了多家加盟店,同时品牌还在不断发展壮大。目前歌帝梵(godiva)是深受投资商青睐的项目之一。但是加盟投资必然需要有钱,没有钱一切都是空谈。那么歌帝梵(godiva)加盟费大概需要多少钱呢?保守估计,至少需要12.5万元才能够加盟歌帝梵(godiva)。godiva是自营的,没有加盟。他们有自己的服务要求,估计

    乌龙茶知识 日期:2025-06-13

  • 男朋友软了帮他口就硬,男友下体硬了怎么办

    男友下体硬了怎么办割了就好了让他日进去呀!怎么会硬了???让他射你你用嘴舔软它2,男友为什么非得口才能硬而且很快又软了戒掉手淫,多加锻炼。身体虚了这是病,得治!阳痿口舒服!软了应该射出来了吧?

    乌龙茶知识 日期:2025-06-13

  • 大益乔木圆茶2022,大益2020芙蓉圆茶怎么样

    大益2020芙蓉圆茶怎么样好。大益芙蓉圆茶生茶的口感非常好,茶叶的香气浓郁,滋味醇厚,回甘悠长,口感清新柔和,淡雅香气持久,是一款非常优质的茶叶。2,八角亭孔雀王子乔木圆茶与0432那个好0432比较好。0432作为八角亭茶业八大经典常规产品之一,采用布朗茶区的大树明前春茶未原料,是在7540的拼配技术上加以改进而制成的一款产品,0432青饼选料精心竭力,口味适应大众需求。饼型,饼形周正饱满,打开棉纸包装有明显的兰花香气散发出来汤色。茶汤橙黄明亮,茶品较为耐泡,可持续冲泡至10多泡汤色不减。香气:茶香

    乌龙茶知识 日期:2025-06-13

  • 安溪的铁观音有几种茶树,安溪铁观音有多少种怎么分类呢

    安溪铁观音有多少种怎么分类呢2,安溪铁观音有哪些种类3,铁观音共有多少种哪种比较好4,铁观音又分几种5,安溪铁观音有哪些种类哪种最好6,安溪铁观音茶树种类7,铁观音茶如何分类1,安溪铁观音有多少种怎么分类呢清香型清香系列产品:本产品为中国名茶安溪铁观音的高档产品,原料均来自铁观音发源地安溪高海拔、岩石基质土壤种植的茶树,具有“鲜、香、韵、锐”之综合特征。香气高强,浓馥持久,花香鲜爽,醇正回甘,观音韵足,茶汤金黄绿色,清沏明亮。口、舌、齿、龈均有刺激清锐的感受,产品倍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浓香型浓香系列产

    乌龙茶知识 日期:2025-06-13

  • 民族特色工艺普洱茶罐子,有什么民族工艺品

    有什么民族工艺品2,各民族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手工艺品3,普洱茶罐第一次用怎样开罐4,我国少数民族做的工艺品有哪些5,介绍一种民族工艺品6,小学四年级作文介绍一种民族工艺品600字7,忆罐瓦罐特色有哪些独特之处1,有什么民族工艺品景泰蓝中国结丝绸还有N多少数民族的工艺品..你的题目不详细..范围太大了.有玉石、毯子、乐器2,各民族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手工艺品蒙古布依族土家族满族侗族他们的工艺品各是什么壮族--绣球、壮锦3,普洱茶罐第一次用怎样开罐第一次使用需要用开水烫罐以达到消毒然后清水泡3天去火,最后晾

    乌龙茶知识 日期:2025-06-13

  • 祥华茶业有限公司 电话,广州市番禺区大石镇附近有几个茶叶市场

    广州市番禺区大石镇附近有几个茶叶市场2,安溪县德雅宁茶厂地址3,安溪祥华铁观音品牌形象获省十佳4,茶叶品牌名字大全1,广州市番禺区大石镇附近有几个茶叶市场85米佳兴茶行地址:朝阳西路88132米宝春园茗茶行地址:朝阳西路66电话:(020)22868331730米南琦茶叶商行地址:建华汇商业中心西街E座E106号296米汉茗茶庄地址:岗东路160电话:137111101391.8公里沙溪茶叶城地址:沙溪632米绿醇香茶庄地址:朝阳东路50电话:(020)84784466757米安溪祥华詹氏茗茶地址:爱

    乌龙茶知识 日期:2025-06-13

  • 来大姨妈能喝茉莉花茶吗,经期可以喝茉莉花茶吗

    经期可以喝茉莉花茶吗2,月经期间可不可以靠喝热茉莉花茶来缓解痛经3,来月经喝茉莉花茶或清茶可以吗4,经期能喝速溶茉莉花茶吗5,来大姨妈可以喝茉莉花茶吗6,月经来可以喝茉莉花茶吗7,女生来例假可以喝原叶茉莉花茶吗如果不可以为什么8,经期来了可以喝茉莉茶吗9,月经期间能喝茉莉花茶吗10,生理期可以喝花茶吗比如茉莉花之类的1,经期可以喝茉莉花茶吗应该可以吧。不和冰的没事不要喝茶2,月经期间可不可以靠喝热茉莉花茶来缓解痛经月经期间是不能喝茉莉花茶的,因为茉莉花茶没有活血的功能,它是具有去火败火的作用,属于良性

    乌龙茶知识 日期:2025-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