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乌龙茶 > 乌龙茶知识 > 苏轼与大冶桃花茶的故事,各位给指点指点啊关于苏轼的一个小故事

苏轼与大冶桃花茶的故事,各位给指点指点啊关于苏轼的一个小故事

来源:网络 时间:2025-06-24 14:00:41 编辑:第一茶叶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各位给指点指点啊关于苏轼的一个小故事

发愤 识遍天下字, 立志 读尽人间书。 你读高2吗?

各位给指点指点啊关于苏轼的一个小故事

2,苏轼的一生有何茶缘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我国宋代杰出的文学家。在北宋文坛上,与茶叶结缘的人不可悉数,但是没有一位能像苏轼那样于品茶、烹茶、种茶均在行,对茶史、茶功颇有研究,又创作出众多的咏茶诗词的。   苏轼十分嗜茶。茶,助诗思,战睡魔,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苏轼任徐州太守。这年春旱,入夏得喜雨,苏轼去城东20里的石潭谢神降雨,作为《浣溪沙》五首纪行。词云:“酒困路长睢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形象地记述了他讨茶解渴的情景。他夜晚办事要喝茶:“簿书鞭扑昼填委,煮茗烧栗宜宵征”(《次韵僧潜见赠》);创作诗文要喝茶:“皓色生瓯面,堪称雪见羞;东坡调诗腹,今夜睡应休”(《赠包静安先生茶二首》);睡前睡起也要喝茶:“沐罢巾冠快晚凉,睡余齿颊带茶香”(《留别金山宝觉圆通二长老》)“春浓睡足午窗明,想见新茶如泼乳”(《越州张中舍寿乐堂》)。更有一首《水调歌头》,记咏了采茶、制茶、点茶、品茶,绘声绘色,情趣盎然。词云:   已过几番雨,前夜一声雷。旗枪争战建溪,春色占先魁。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结就紫云堆。轻动黄金碾,飞起绿尘埃。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盏里,霎时滋味舌头回。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   长期的地方官和贬谪生活,使苏拭足迹遍及各地,从蛾眉之巅到钱塘之滨,从宋辽边境到岭南、海南,为他品尝各地的名茶提供了机会。诚如他在《和钱安道寄惠建茶》诗中所云:“我官于南今几时,尝尽溪茶与山茗。”其中:“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是杭州所产的“白云茶”;“千金买断顾渚春,似与越人降日注”,是湖州产的“顾渚紫笋茶”和绍兴产的“日铸雪芽”;“未办报君青玉案,建溪新饼截云腴”,这种似云腴美的“新饼”产自南剑州(今福建南平),“浮石已干霜后水,焦坑闲试雨前茶”,这谷雨前的“焦坑茶”产自粤赣边的大瘐岭下;还有四川涪州(今彭水)的月兔茶。江西分宁(今修水)的双井茶,湖北兴国(今阳新)的桃花茶,等等。苏轼爱茶至深,在《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烙新茶》诗里,将茶比作“佳人”。诗云: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温香肌粉末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苏轼对烹茶十分精到。“精品厌凡泉”。他认为好茶必须配以好水。熙宁五年在杭州任通判时,有《求焦千之惠山泉诗》:“故人怜我病,蒻笼寄新馥。欠伸北窗下,昼睡美方熟。精品厌凡泉,愿子致一斛。”苏轼以诗向当时知无锡的焦千之索惠山泉水。另一首《汲江煎茶》有句:“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诗人烹茶的水,还是亲自在钓石边(不是在泥土旁)从深处汲来的,并用活火(有焰方炽的炭火)煮沸的。南宋胡仔赞叹《汲江煎茶》诗说;“此诗奇甚,道尽烹茶之要。”烹茶之劳,诗人又常常亲自操作,不放心托付于僮仆:“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雪汤生几珠”(《鲁直以诗馈双井茶次韵为谢》)。苏轼对烹茶煮水时的水温掌握十分讲究,不能有些许差池。他在《试院煎茶》诗中说:“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他的经验是煮水以初沸时泛起如蟹眼鱼目状小气泡,发出似松涛之声时为适度,最能发新泉引茶香。煮沸过度则谓“老”,失去鲜馥。所以煮时须静候水的消息。宋人曾有“候汤最难”之说。   对煮水的器具和饮茶用具,苏轼也有讲究。“铜腥铁涩不宜泉”,“定州花瓷琢红玉”。用铜器铁壶煮水有腥气涩味,石兆(原字左有“石”旁)烧水味最正;喝茶最好用定窑兔毛花瓷(又称“兔毫盏”)。苏轼在宜兴时,还设计了一种提梁式紫砂壶。后人为纪念他,把此种壶式命名为“东坡壶”。“松风竹炉,提壶相呼”,即是苏轼用此壶烹茗独饮时的生动写照。   苏轼亲自栽种过茶。贬诵黄州时,他经济拮据,生活困顿。黄州一位书生马正卿替他向官府请来一块荒地,他亲自耕种,以地上收获稍济“因匮”和“乏食”之急。在这块取名“东坡”的荒地上,他种了茶树。《问大冶长者乞桃花茶栽东坡》云:“磋我五亩园,桑麦苦蒙翳。不令寸地闲,更乞茶子艺。”在另一首《种茶》诗中说;“松间旅生茶,已与松俱瘦”“移栽白鹤岭,土软春雨后。弥旬得连阴,似许晚遂茂。”是说茶种在松树间,生长瘦小但不易衰老。移植于土壤肥沃的白鹤岭,连日春雨滋润,便恢复生长,枝繁叶茂。可见诗人于躬耕间深谙茶树习性。   苏轼喝茶、爱茶,还基于他深知茶的功用。熙宁六年(公元l073年)他在杭州任通判时,一日,以病告假,独游湖上净慈、南屏、惠昭、小昭庆诸寺,是晚又到孤山去谒惠勤禅师。这天他先后品饮了七碗茶,颇觉身轻体爽,病已不治而愈,便作了一首《游诸佛舍,一日饮酽茶七盏,戏书勤师壁》:   示病维摩元不病,在家灵运已忘家。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   诗人得茶真味,夸赞饮茶的乐趣和妙用。昔魏文帝曾有诗:“与我一丸朗,光耀有五色,服之四五日,身体生羽翼。”苏轼却认为卢仝的“七碗茶”更神于这“一丸药”。在诗作中他还多次提到茶能洗“瘴气”:“若将西庵茶,劝我洗江瘴”,“同烹贡茗雪,一洗瘴茅秋”。   苏轼《仇池笔记》中有《论茶》一则,介绍茶可除烦去腻,用茶漱口,能使牙齿坚密。他说:“除烦去腻,不可缺茶,然暗中损人不少。吾有一法,每食已,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出,而脾胃不知。肉在齿间,消缩脱去,不烦挑刺,而齿性便若缘此坚密。率皆用中下茶,其上者亦不常有,数日一啜不为害也。此大有理。”茶与苏轼生活之密切,苏轼对茶功之运用,由此可见。   苏轼在饮茶品茗之际,常把茶农之苦辛悬于心头,“悲歌为黎元”。《荔枝吧》指斥了贵族官僚们,昔日贡荔枝,今日又贡茶、贡花,争新买宠的可耻行径:“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并直言:“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有(原字有“病”字头)”。充分表现出他同情茶农,抨击对茶农的苛征重敛。   苏轼还借咏茶来抒发人生感慨,这其实也是他自己精神面貌的写照。《寄周安孺茶》这首长达120句的苏拭第一长篇,正是咏茶之作。诗篇先是记述了宋以前的茶文化历史:“大哉天宇内,植物知几族。灵品独标奇,迥超凡草木。名从姬旦始,渐播《桐君录》。赋咏谁最先?厥传惟杜育。唐人未知好,论著始于陆。常、李亦清流,当年慕高躅。遂使天下士,嗜此偶于格。岂但中土珍,兼之异邦鬻。鹿门有佳士,博览无不瞩。邂逅天随翁,篇章互赓续。开园颐山下,屏迹松江曲。有兴即挥毫,灿然存简牍。”继而边咏边叹:“乳瓯十分满,人世真局促”。名茶既能给人充分的享受:“清风击两腋,去欲凌鸿鹄”,“意爽飘欲仙,头轻快如沐”,又不免悲叹名茶辱没:“团风与葵花,赋(原字左为“石”旁)砆杂鱼目”,“未数日注卑,定知双井辱”。在《和钱安道寄惠建茶》诗里,诗人用历史人物的性格来比拟不同的茶味:“雪花雨脚何足道,啜过始知真味永。纵复苦硬终可录,汲黯少戆宽饶猛。草茶无赖空有名,高者妖邪次顽扩。体轻虽复强浮沉,性滞偏工呕酸冷。其间绝品岂不佳,张禹纵贤非骨鲠。”借茶味而褒扬“戆”“猛”之士,贬斥“妖“顽”之辈,嬉笑怒驾,皆成妙句。诗最后云;“收藏爱恒待佳客,不敢包裹钻权幸。此诗有味君勿传,空使时人怒生瘿。”讥之以好茶钻营权门的小人。   苏轼之多才多艺,于我国茶艺的贡献亦是“一多”。

苏轼的一生有何茶缘

3,苏轼的爱情故事

苏轼的妾室朝云到曾经是歌女,不知道是不是你说的? 还有一个和苏轼很谈得来的歌女叫柔奴,苏轼曾问:“何处是吾乡?”柔奴歌曰:“此心安处是吾乡。”很得苏轼心意。不知LZ说的是不是她?

苏轼的爱情故事

4,从苏轼茶诗看其豁达个性的由来

《从苏轼茶诗看其豁达个性的由来》 【摘要】苏轼可以算得上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文学家之一,才华很少有人能与之匹敌,但他一生坎坷,中年时,因“乌台诗案”差点命丧黄泉,此后,一贬再贬,特别是晚年,竟被贬到天涯海角般的海南岛儋州。但是,苏轼无论在多么危险、恶劣的环境下,都能保持乐观的心态。究竟是什么给予他巨大的精神力量,使他能笑对一切磨难,此文试从苏轼的茶诗中略窥一二。 【关键词】茶诗;豁达;格物;价值观;性格 苏轼虽然才华冠世,却一生坎坷。从谈论新法的弊病惹怒王安石,被迫出京任职开始,此后,虽然有短暂的被“重用”,但总体说来却是不得志。他曾自嘲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黄州是他因“乌台诗案”受诬陷险些丧命,出狱后的被贬之地(任黄州团练副使);惠州是他59岁时的被贬之地;儋州是他63岁到66岁时的被贬之地。当他差点命丧“乌台诗案”,由知州贬为一个管理民兵组织的副官时,没有丝毫沮丧,写下了千古名篇《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篇中说“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表现出他面对挫折的豁达态度。即使暮年被贬到天涯海角的海南儋州,他依然没有颓废,把儋州当成了自己的真正故乡,“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这等豁达,古今能有几人如此。 为何苏轼面对挫折与打击能如此豁达,仅从其茶诗中看,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天下第一的文名,给了他高度的自信。二是学者专注执著、心无旁骛的个性,给了他单纯的自我环境。三是他游于儒释道三家的价值观,给了看待生命多重视角。四是丰富的修养,给了他丰富的生活乐趣。 一、格物至深,心无旁骛 苏轼有着学者的性格,能够迅速专注于事,深入探究。这既是受儒家先贤“致知在格物”的影响,也是受宋代重文风气的影响。他对茶事不仅仅当成一种享受或排遣不快的手段,而是当成“致知”所格之物。因此,他对茶的研究非常投入。对于与茶相关的茶、器、水、火、点、史、种、制等都进行了深入研究。 苏轼喝的茶总是亲自动手泡。“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雪汤生玑珠”。点茶过程,有一点不精细,结果就无法挽回。所以,东坡一般不敢让书童过手,一定要自己来。 在《汲江煎茶》中,他对点茶中的火、水、点做了详细的描述,表现出他对茶事的精细。“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首先要说明的是,苏轼此诗所说“煎茶”应该是“点茶”,所谓“煎茶”是指唐人的煮茶之法,宋人的“点茶”是用水冲茶末,非煮。 第一句诗是说苏轼煎汤之火是遵循唐人“茶须缓火炙,(水须)活火煎”的经验,用大火(活火)来煎。第二句是说他煎茶之水用的是流动的江水(唐代陆羽《茶经》中提到煎茶之水,“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第三、四句是说他用瓮把江水从远处取来后,再从水瓮里舀汤至瓶中。第五句是说,他点的茶恰到好处。随着茶筅的搅动,雪白的茶沫从茶筅底部漂上来。这是茶点得好的标志。第六句是说将点好的茶分到各盏时,倾泻的声音像松涛一样美妙。 《和钱安道寄惠建茶》:“我官于南今几时,尝尽溪茶与山茗”。是说他虽然到南方没多久,但却已经把所有的茶,包括“名不见经传”的茶都尝遍了。可见其对茶用情之深。 东坡不仅对点茶极为严谨,而且还亲自种茶、制茶。他的《向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和《种茶》(松间旅生茶,已与松俱瘦。茨棘尚未容,蒙翳争交构。天公所遗弃,百岁仍稚幼。紫笋虽不长,孤根乃独寿。移栽白鹤岭,土软春雨后。弥旬得连阴,似许晚遂茂。能忘流转苦,戢戢出鸟咮。未任供臼磨,且可资摘嗅。千团输大官,百饼衔私斗。何如此一啜,有味出吾囿),都写他是如何努力种茶的。虽然种得并不理想,但毕竟不必受制于人。 凡能专注于格物者,往往能够对事物、世界有高于常人的理解,因此,也能以蔑视的态度对待他人的敌意;同时又往往能够达到物我两忘,因而,也比较容易排除外界干扰。东坡一生,虽然经常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但他都能很快用投入格物的方法,转移注意力,摆脱掉不良情绪。 二、多种价值观共存,保障人生的适意 宋人往往能融合儒道释三家,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状态下运用不同的价值观,以使自己达到适意,甚至快意的状态。苏轼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 道家的价值观使他虽身受官场之羁绊,心却享受山野之自由。从《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可以明显感到道家的影响。“仙山灵雨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诗中第一个词“仙山”就将环境带到道家所追求的远离尘世的仙境。“明月来投玉川子”是反用的是唐代诗人卢仝(号玉川子)《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意:“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即饮茶可使人成为能奔向月宫的仙人,而是反过来说明月来追随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是说玉川子乘清风现在又到了苏轼所在杭州(武林是杭州的又一称谓),那么苏轼会怎么样,就不言而喻了。 显然此诗是苏轼写于杭州,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因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被王安石排挤。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杭州通判。虽然此时官场失意,但苏轼却毫无颓意,是因为他心中另有追求,他认为世界上还有比现实社会更好的地方——仙境。佛教的人生观,使他能从终极人生的高度看待现世的挫折。《赠惠山僧惠表》云:“行遍天涯意未阑,将心到处遣人安。山中老宿依然在,案上《楞严》已不看。欹枕落花余几片,闭门新竹自千竿。客来茶罢空无有,卢橘杨梅尚带酸”。 “行遍天涯意未阑,将心到处遣人安”的意思是,他虽然到过很多地方,哪怕是天涯海角,但从没有客居他乡的不安。言外之意是,他无论在哪儿,遇到什么境况,都能做到内心安然。他为何能如此呢?从下面两句可以找到原因。下面两句字面意为:山中的曾住过的老屋现在依然还在,但留在桌上原来总是翻看的《楞严》却不再看了。为什么不再看《楞严(经)》呢?一是不感兴趣了,二是内涵都已经掌握不必再看了。观其一生,始终对佛教、僧人感兴趣,看来第二种可能性更大。佛教从创立之初就是为受苦的人寻找精神出路的,经历过诸多痛苦的苏轼,此时自然对佛教经典有了深刻的理解,因此,就不必再看了。佛教认为一切皆因缘,缘聚缘散。通俗的理解就是,一切事都是因为偶然的缘由相聚、产生,也因为偶然缘由离散,消失,任何人、任何努力都无法控制。既然一切都不由人控制,因此,人们就不必执著。苏轼到哪里都能心安,“客来茶罢空无有”都是对佛教这一观点的彻底接受。 三、活泼开朗的性格使其不会钻牛角尖 苏轼是个活泼开朗、充满 *** 的人,很容易从平凡的生活琐事中发现乐趣。 从《水调歌头已过几番风雨》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本来安静的点茶、品茶过程,苏轼写来却是十分生动、热闹。“已过几番风雨,前夜一声雷,旗枪争战,建溪春色占先魁。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结就紫云堆。轻动黄金碾,飞起绿尘埃,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盏里,霎时滋味舌头回。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 “风雨”和“雷”,似乎预示着要有不平凡的事要发生。接着写“旗枪争战”,似乎是写惊心动魄的战事,但其实不过是茶事,旗枪是说一芽一叶的茶。接着是一连串的动词,给人以十足的动感:“采”“捣”“结”“动”“飞起”等。而“点将来,兔毫盏里”之句,又给人以幽默之感,有“点将”这么大的动静,不过是在兔毫盏里折腾。宋代饮茶叫点茶,但他巧妙地把点茶的“点”配上“将”,把本意是“要点茶”,说得让人感觉是在调兵点将。“唤醒青州从事”句中“唤醒”的对象说得好像是别人,其实是自己,当时苏轼任“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之句既拟人又夸张。能把一件事写得如此生动、妙趣横生,只有本性开朗活泼才能做得到,一个沉闷、内向的人是绝对做不到。而一个开朗活泼的人往往不会纠缠于不愉快的事太久。 苏轼的学者气度和释道两家的思想,加上他活泼开朗的个性使得他既执著又洒脱,这看似矛盾的行为表现使得他经受住了次次打击,获得了诗意人生。 【参考文献】 [1](清)王文诰辑注.苏轼诗集[M].中华书局,1982. [2]王水照,朱刚.苏轼评传[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陆羽.茶经[M].中华书局,2010. [4]钱时霖,姚国坤,高菊儿.历代茶诗集成·宋金卷 [M].上海文化出版社,2016.

5,关于苏轼的一个小故事

1、反唇相讥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王安石同行,偶见一房子根基已动,一面墙向东倾斜 王安石出上句以戏东坡:“此墙东坡斜矣!” 苏东坡仰头大笑,即吟下联反讥王安石:“是置安石过也

6,苏轼 黄州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①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②。时见幽人独往来③,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④。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⑤。〔注〕①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于元丰三年(1080)二月到达,初寓居定慧院,五月迁临皋亭。本词当作于这期间。定慧院:一作“定惠院”,在黄冈东南。 ②漏断:指夜深。古代用壶滴漏计算时刻。③幽人:兼有幽居之人与幽囚之人的意思。此当为苏轼自指。 ④省:觉察、理解。 ⑤宋黄庭坚《跋东坡乐府》评本词云:“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词中表现作者寂寞孤高的心情。或以为隐射刺时之作,如清张惠方言《词选》载:“鲖阳居士云:缺月,刺微明也。漏断,暗时也。幽人,不得志也。独往来,无助也。惊鸿,贤人不安也。回头,爱君不忘也。无人省,君不察也,拣尽寒枝不肯栖,不偷安于高位也。寂寞沙洲冷,非所安也。”按这是清常州词派所谓“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谭献《复堂词话》)读词方法的先导。其体会发挥,已超出原作本意了。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①似花还似非花②,也无人惜从教坠③。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④。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⑤。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⑥。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⑦。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⑧。〔注〕①元丰三年(1080)在黄州作。章粢,字质夫,作有《水龙吟》(燕忙莺懒花残)。苏轼《与章质夫》云:“《柳花》词妙绝,使来者何以措词。本不敢继作,又思公正柳花飞时出巡按,坐想四子,闭门愁断,故写其意,次韵一首寄云,亦告以不示人也。”宋朱弁《曲洧旧闻》:“章质夫作《水龙吟》咏杨词,命其意用事,潇洒可喜。东坡和之,若豪放不入律吕,徐而视之,声韵谐婉,反觉章词有绣织工夫。”张炎《词源·杂论》:“东坡《次章质夫杨花水龙吟》韵,机锋相摩,起句便合让东坡一头地,后片愈出愈奇,直是压倒古今。” ②似花句:谓杨花既象花又不象花。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此句可作全词评语,盖不离不即也。” ③从教:任凭、不管。 ④无情有思:看似无情,却有意思。“思”与柳丝之“丝”同音双关。此化用杜甫《白丝行》“落絮游丝亦有情”句意。 ⑤萦损三句:写柳絮飘飞时引起的闺愁及思妇的娇困情态。 ⑥梦随三句:翻用唐金昌绪《春怨》(黄莺)“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诗意。 ⑦萍碎:苏轼原注:“杨花落水淡浮萍,验之信然。”又其《再次韵曾仲锦荔支》诗自注:“飞絮落水中,经宿即为浮萍。”按此为古代传说、诗人想象,不是科学。 ⑧清沈谦《填词杂说》评本词:“幽怨缠绵,直是言情,非复咏物。”近人王国维《人间词话》:“咏物之词,自以东坡《水龙吟》为最工。”水调歌头⑴欧阳文忠公尝问余⑵:“琴诗何者为善?”答以退之《听颖师琴》诗⑶。公曰:“此诗固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也。”余深然之。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⑷。 余久不作, 特取退之词稍加*括⑸,使就声律,以遗之云⑹。昵昵儿女语⑺,灯火夜微明。恩冤尔汝来去⑻,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儿气⑼,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⑽。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跻攀寸步千险⑾,一落百寻轻⑿。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⒀,起坐不能平。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⒁。〔注〕⑴本词作于元丰三年(1080)。苏轼在黄州《与朱唐叔》第二十书云:“章质夫求琵琶歌词,不敢不寄呈。” ⑵欧阳文忠公:即欧阳修。 ⑶退之:唐文学家韩愈的字。他有《听颖师弹琴》诗云:“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皇。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予有两耳。未肯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师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⑷章质夫:即章粢。 ⑸*括:矫揉弯曲竹木,使之平直,或为成形的器具,引申为依某种文体原有的内容、词句改写成另一种体裁,此指把不入乐的诗改成合于声律的词。 ⑹遗(wèi):给与。 ⑺昵昵:亲密貌。⑻尔汝:以“尔”“汝”相称,表示关系亲昵。 ⑼一鼓:《左传·庄公十年》:“一鼓作气。”填然:形容鼓声宏大。 ⑽青冥:天空。 ⑾跻攀:攀登。 ⑿寻:八尺。 ⒀烦子二句:烦劳你手指间弹奏出如风雨般的乐声,使我内心产生强烈冲突。冰炭,枚冷和极热的东西,形容感情的反差剧烈。⒁无泪句:是说听者眼泪已流尽,比韩愈诗的“湿衣泪滂滂”更进一层。西江月①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②。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③,把盏凄然北望。〔注〕①一本有标题为“黄州中秋”。《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说本词作于元丰三年(1080)。宋杨湜《古今词话》谓其末句“北望”为表现作者“怀君之心”。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则谓词末两句为抒发“兄弟之情”,“疑是在钱塘(杭州)作”。 ②夜来二句:谓秋风落叶引起眉上愁,鬓上霜(白发)。 ③孤光:远照之月光。《文选》沈约《咏源中雁》诗:“单泛逐孤光。”注:“铣曰:孤犹远也。”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⑴江汉西来⑵,高楼下⑶、蒲萄深碧⑷。犹自带岷峨云浪⑸,锦江春色⑹。君是南山遗爱守⑺,我为剑外思归客⑻。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⑼,君休读。狂处士⑽,真堪惜。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⑾。不独笑书生争底事⑿,曹公黄祖俱飘忽⒀。愿使君还赋谪仙诗⒁,追黄鹤⒂。〔注〕⑴本词当作于元丰四年(1081),作者在黄州,朱寿昌,安康叔,时为鄂州(冶所今湖北武汉武昌)知州。使君,汉时对州郡长官之称。 ⑵江汉:长江和汉水。 ⑶高楼:指武昌黄鹤楼。 ⑷蒲萄:同葡萄,喻江水之澄清。李白《襄阳歌》:“遥年历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 ⑸岷峨句:岷山和峨嵋山融化的雪水浪花。 ⑹锦江:在四川成都南,一称濯锦江,相传其水濯锦,特别鲜丽,故称。杜甫《登楼》:“锦江春色来天地。” ⑺南山:终南山,在陕西,朱寿昌曾任陕州通判,故称。遗爱,指有惠爱之政引起人们怀念。《左传·昭公二十年》载孔子闻郑子产卒时“出涕曰:古之遗爱也”⑻剑外:四川剑门山以南。苏轼家乡四川眉山,故自称剑外来客。 ⑼《江表传》:晋虞溥著,其中记述三国时江左吴国时事及人物言行,已佚,《三国志》裴松之注中多引之。 ⑽狂处士:指三中是祢衡。他有才学而行为狂放,曾触犯曹操,曹操多顾忌他才名而未杀。后为江夏太守黄祖所杀。不出仕之士称处士。 ⑾空洲两句:鹦鹉洲,在长江中,后与陆地相连,在今湖北汉阳。黄祖长子黄射在洲大会宾客,有人献鹦鹉,祢衡当即作《鹦鹉赋》,故以为洲名。唐崔颢《黄鹤楼》诗:“芳草萋萋鹦鹉洲。”李白《赠江夏韦太守》诗:“顾惭祢处士,虚对鹦鹉洲。”为此词用语所本。 ⑿不:据《全宋词》补。⒀曹公句:权势人物如曹操与黄祖也都已一闪过去。 ⒁谪仙:指李白。⒂追黄鹤:赶上崔颢的《黄鹤楼》诗。相传李白登黄鹤楼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见《唐才子传》)。后李白作《登金陵凤凰台》,即有意追赶崔诗的。水龙呤⑴闾丘大夫孝终公显⑵,尝守黄州,作栖霞楼,为郡中胜绝。元丰五年,余谪居黄。正月十七日,梦扁舟渡江,中流回望,楼中歌乐杂作。舟中人言:“公显方会客也。” 觉而异之, 乃作此曲,盖《越调鼓笛慢》。公显时已致仕⑶,在苏州。小舟横截春江,卧看翠壁红楼起。云间笑语,使君高会⑷,佳人半醉。危柱哀弦⑸,艳歌余响,绕云萦水⑹。念故人老大⑺,风流未减,空回首,烟波里。推枕惘然不见,但空江,月明千里。五湖闻道,扁舟归去,仍携西子⑻。云梦南州⑼,武昌东岸⑽,昔游应记。料多情梦里,端来见我⑾,也参差是⑿。〔注〕⑴元丰五年(1082)在黄州作。 ⑵闾丘孝终:安公显,曾任黄州知州。⑶致仕:退休,把官职退还政府。 ⑷使君:汉时对州郡长官之称,此指闾丘。⑸危柱句:指乐声高而有感染力。危,高。柱,乐器上弦柱,可以旋转,将弦绷紧或放松。此指把弦柱拧紧,使发音高昂。 ⑹艳歌两句:谓歌乐余声萦绕云水面而不散。 ⑺故人:老朋友,指闾丘。 ⑻五湖三句:相传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在来吴之后弃官携带西施从五源离去。五湖,约指太湖区的湖泊。⑼云梦南州:指黄州,在古云梦泽之南。唐杜牧《忆齐安郡》诗:“平生睡足处,云梦泽南州。” ⑽武昌东岸,也指黄州,武昌,今湖北鄂城,在长江南岸,黄州在长江东、北岸。 ⑾端:真,特地。 ⑿参差:约略。白居易《长恨歌》:“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满庭芳①蜗角虚名②,蝇头小利③,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④。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⑤。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⑥。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⑦。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注〕①本词当系元丰五年(1082)苏轼在黄州时作。 ②蜗角:极言微小。《庄子·则阳》谓在蜗之左角的触氏与右角的蛮氏,两簇常为争地而战。③蝇头:本指小字,此取微小之义。 ④些子:一点儿。 ⑤百年里三句:语本李白《襄阳歌》:“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⑥能几许三句:意谓计算下来,一生中日子有一半是被忧愁风雨干扰。 ⑦苔茵两句:以青苔为褥席铺展,把白云当帐幕高张。定风波①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②。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③,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④,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潇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⑤。〔注〕①元丰五年(1082)在黄州作。 ②沙河:苏轼《书清泉寺》:“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余将买田其间。” ③芒鞋:草鞋。 ④料峭:形容春天的微寒。 ⑤潇洒:指风雨。近人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此足微是翁坦荡之怀,任天而动。琢句亦瘦逸,能道眼前景。以曲笔直写胸臆,倚声能事尽之矣。”浣溪沙①·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②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③。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④。〔注〕①元丰五年(1082)三月在黄州作。 ②游蕲水三句:蕲水,县名,在今湖北浠水。苏轼《书清泉寺词》谓自己与庞安时(善医而聋)“同游清泉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水(晋书法家王羲之)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是日剧饮而归。” ③子规:杜鹃鸟,传为古代蜀帝杜宇之魂所化,啼声悲凄,常令羁旅之人引起乡愁。 ④黄鸡:唐白居易《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此句翻用其意。

7,苏轼的故事是什么

大文豪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他从此跌入了政治的低谷,他的生活也走向了困顿,必须亲自躬耕陇亩才能收获全家口粮,此刻他尝遍了人生的酸楚苦涩,但没有消极沉沦,而是以一种旷达的心态寄情山水,写下了精妙诗篇,“两幅一词横空出世”,著名作家余秋雨在《东坡突围》中写道:“苏东坡在黄州实现了人生的突围,走向了成熟。他的成熟时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滑而不腻耳的音响。”这就是中年甜苦参半的况味与魅力。

8,有谁知道苏轼的爱情故事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东坡静静地,在王弗的墓前伫立,往事一幕幕浮现……   花好月圆佳人笑,烛影摇红向夜阑。   新婚之夜,苏东坡挑开新娘的头巾,才第一次看见他的妻子王弗的面容。十六岁的王弗,正   值豆蔻年华,艳若桃李,肤若凝脂,樱桃小口,巧笑倩焉。苏东坡一见到王弗,就深深地爱上了   她。王弗也久仰苏东坡的大名,倾慕不已。所以,虽然他们是在新婚之夜才第一次见面,但是,   他们都有一种熟悉的感觉,仿佛,缘分,早已写在三生石上面。   婚后的相处中,王弗的聪颖贤惠,深明大义,深深地吸引了苏东坡。两个人的感情越来越   好。   春天,苏东坡和王弗去放风筝,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夏天,苏东坡和王弗去赏荷花,才子佳人,其情深深;   秋天,苏东坡和王弗去拾枫叶,夫妻同心,其爱浓浓;   冬天,苏东坡和王弗去看梅花,两相欢娱,其景美美。   苏东坡对王弗说:“如果时间能为我们停留,让我们的爱情天长地久,那该有多好!”   王弗含笑:“既然时间不可能为我们停留,我们何不珍惜现在的幸福时光?”   忽如一夜风云变,惊起鸳鸯生死隔。   十年后,王弗病重,与世长辞。独留苏东坡在孤单的人世间徘徊。   苏东坡每当想起爱妻,热泪纵横,天人永隔,情何以堪?   又过了十年,苏东坡在宦海中浮沉,郁郁不得志。一个清冷的夜晚,苏东坡又想起了王弗,   想起了她的温柔多情,她的娴雅贞淑,她的明眸皓齿,她的一切一切,都在苏东坡的心中,留   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   苏东坡情不自禁,写下了千古流传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9,苏轼的一生有何茶缘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我国宋代杰出的文学家。在北宋文坛上,与茶叶结缘的人不可悉数,但是没有一位能像苏轼那样于品茶、烹茶、种茶均在行,对茶史、茶功颇有研究,又创作出众多的咏茶诗词的。   苏轼十分嗜茶。茶,助诗思,战睡魔,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苏轼任徐州太守。这年春旱,入夏得喜雨,苏轼去城东20里的石潭谢神降雨,作为《浣溪沙》五首纪行。词云:“酒困路长睢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形象地记述了他讨茶解渴的情景。他夜晚办事要喝茶:“簿书鞭扑昼填委,煮茗烧栗宜宵征”(《次韵僧潜见赠》);创作诗文要喝茶:“皓色生瓯面,堪称雪见羞;东坡调诗腹,今夜睡应休”(《赠包静安先生茶二首》);睡前睡起也要喝茶:“沐罢巾冠快晚凉,睡余齿颊带茶香”(《留别金山宝觉圆通二长老》)“春浓睡足午窗明,想见新茶如泼乳”(《越州张中舍寿乐堂》)。更有一首《水调歌头》,记咏了采茶、制茶、点茶、品茶,绘声绘色,情趣盎然。词云:   已过几番雨,前夜一声雷。旗枪争战建溪,春色占先魁。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结就紫云堆。轻动黄金碾,飞起绿尘埃。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盏里,霎时滋味舌头回。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   长期的地方官和贬谪生活,使苏拭足迹遍及各地,从蛾眉之巅到钱塘之滨,从宋辽边境到岭南、海南,为他品尝各地的名茶提供了机会。诚如他在《和钱安道寄惠建茶》诗中所云:“我官于南今几时,尝尽溪茶与山茗。”其中:“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是杭州所产的“白云茶”;“千金买断顾渚春,似与越人降日注”,是湖州产的“顾渚紫笋茶”和绍兴产的“日铸雪芽”;“未办报君青玉案,建溪新饼截云腴”,这种似云腴美的“新饼”产自南剑州(今福建南平),“浮石已干霜后水,焦坑闲试雨前茶”,这谷雨前的“焦坑茶”产自粤赣边的大瘐岭下;还有四川涪州(今彭水)的月兔茶。江西分宁(今修水)的双井茶,湖北兴国(今阳新)的桃花茶,等等。苏轼爱茶至深,在《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烙新茶》诗里,将茶比作“佳人”。诗云: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温香肌粉末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苏轼对烹茶十分精到。“精品厌凡泉”。他认为好茶必须配以好水。熙宁五年在杭州任通判时,有《求焦千之惠山泉诗》:“故人怜我病,蒻笼寄新馥。欠伸北窗下,昼睡美方熟。精品厌凡泉,愿子致一斛。”苏轼以诗向当时知无锡的焦千之索惠山泉水。另一首《汲江煎茶》有句:“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诗人烹茶的水,还是亲自在钓石边(不是在泥土旁)从深处汲来的,并用活火(有焰方炽的炭火)煮沸的。南宋胡仔赞叹《汲江煎茶》诗说;“此诗奇甚,道尽烹茶之要。”烹茶之劳,诗人又常常亲自操作,不放心托付于僮仆:“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雪汤生几珠”(《鲁直以诗馈双井茶次韵为谢》)。苏轼对烹茶煮水时的水温掌握十分讲究,不能有些许差池。他在《试院煎茶》诗中说:“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他的经验是煮水以初沸时泛起如蟹眼鱼目状小气泡,发出似松涛之声时为适度,最能发新泉引茶香。煮沸过度则谓“老”,失去鲜馥。所以煮时须静候水的消息。宋人曾有“候汤最难”之说。   对煮水的器具和饮茶用具,苏轼也有讲究。“铜腥铁涩不宜泉”,“定州花瓷琢红玉”。用铜器铁壶煮水有腥气涩味,石兆(原字左有“石”旁)烧水味最正;喝茶最好用定窑兔毛花瓷(又称“兔毫盏”)。苏轼在宜兴时,还设计了一种提梁式紫砂壶。后人为纪念他,把此种壶式命名为“东坡壶”。“松风竹炉,提壶相呼”,即是苏轼用此壶烹茗独饮时的生动写照。   苏轼亲自栽种过茶。贬诵黄州时,他经济拮据,生活困顿。黄州一位书生马正卿替他向官府请来一块荒地,他亲自耕种,以地上收获稍济“因匮”和“乏食”之急。在这块取名“东坡”的荒地上,他种了茶树。《问大冶长者乞桃花茶栽东坡》云:“磋我五亩园,桑麦苦蒙翳。不令寸地闲,更乞茶子艺。”在另一首《种茶》诗中说;“松间旅生茶,已与松俱瘦”“移栽白鹤岭,土软春雨后。弥旬得连阴,似许晚遂茂。”是说茶种在松树间,生长瘦小但不易衰老。移植于土壤肥沃的白鹤岭,连日春雨滋润,便恢复生长,枝繁叶茂。可见诗人于躬耕间深谙茶树习性。   苏轼喝茶、爱茶,还基于他深知茶的功用。熙宁六年(公元l073年)他在杭州任通判时,一日,以病告假,独游湖上净慈、南屏、惠昭、小昭庆诸寺,是晚又到孤山去谒惠勤禅师。这天他先后品饮了七碗茶,颇觉身轻体爽,病已不治而愈,便作了一首《游诸佛舍,一日饮酽茶七盏,戏书勤师壁》:   示病维摩元不病,在家灵运已忘家。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   诗人得茶真味,夸赞饮茶的乐趣和妙用。昔魏文帝曾有诗:“与我一丸朗,光耀有五色,服之四五日,身体生羽翼。”苏轼却认为卢仝的“七碗茶”更神于这“一丸药”。在诗作中他还多次提到茶能洗“瘴气”:“若将西庵茶,劝我洗江瘴”,“同烹贡茗雪,一洗瘴茅秋”。   苏轼《仇池笔记》中有《论茶》一则,介绍茶可除烦去腻,用茶漱口,能使牙齿坚密。他说:“除烦去腻,不可缺茶,然暗中损人不少。吾有一法,每食已,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出,而脾胃不知。肉在齿间,消缩脱去,不烦挑刺,而齿性便若缘此坚密。率皆用中下茶,其上者亦不常有,数日一啜不为害也。此大有理。”茶与苏轼生活之密切,苏轼对茶功之运用,由此可见。   苏轼在饮茶品茗之际,常把茶农之苦辛悬于心头,“悲歌为黎元”。《荔枝吧》指斥了贵族官僚们,昔日贡荔枝,今日又贡茶、贡花,争新买宠的可耻行径:“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并直言:“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有(原字有“病”字头)”。充分表现出他同情茶农,抨击对茶农的苛征重敛。   苏轼还借咏茶来抒发人生感慨,这其实也是他自己精神面貌的写照。《寄周安孺茶》这首长达120句的苏拭第一长篇,正是咏茶之作。诗篇先是记述了宋以前的茶文化历史:“大哉天宇内,植物知几族。灵品独标奇,迥超凡草木。名从姬旦始,渐播《桐君录》。赋咏谁最先?厥传惟杜育。唐人未知好,论著始于陆。常、李亦清流,当年慕高躅。遂使天下士,嗜此偶于格。岂但中土珍,兼之异邦鬻。鹿门有佳士,博览无不瞩。邂逅天随翁,篇章互赓续。开园颐山下,屏迹松江曲。有兴即挥毫,灿然存简牍。”继而边咏边叹:“乳瓯十分满,人世真局促”。名茶既能给人充分的享受:“清风击两腋,去欲凌鸿鹄”,“意爽飘欲仙,头轻快如沐”,又不免悲叹名茶辱没:“团风与葵花,赋(原字左为“石”旁)砆杂鱼目”,“未数日注卑,定知双井辱”。在《和钱安道寄惠建茶》诗里,诗人用历史人物的性格来比拟不同的茶味:“雪花雨脚何足道,啜过始知真味永。纵复苦硬终可录,汲黯少戆宽饶猛。草茶无赖空有名,高者妖邪次顽扩。体轻虽复强浮沉,性滞偏工呕酸冷。其间绝品岂不佳,张禹纵贤非骨鲠。”借茶味而褒扬“戆”“猛”之士,贬斥“妖“顽”之辈,嬉笑怒驾,皆成妙句。诗最后云;“收藏爱恒待佳客,不敢包裹钻权幸。此诗有味君勿传,空使时人怒生瘿。”讥之以好茶钻营权门的小人。   苏轼之多才多艺,于我国茶艺的贡献亦是“一多”。

10,关于苏东坡的故事

  苏东坡的故事   1、针锋相对   苏东坡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正举杯畅饮间,苏东坡忽然用手往江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扇子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东坡的上联是: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的下联是: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2、旁敲侧击   一日中午,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佛印正忙着做菜,刚把煮好的鱼端上桌,就听到小和尚禀报:东坡居士来访。   佛印怕把吃鱼的秘密暴露,情急生智,把鱼扣在一口磬中,便急忙出门迎接客人。两人同至禅房喝茶,苏东坡喝茶时,闻到阵阵鱼香,又见到桌上反扣的磬,心中有数了。因为磬是和尚做佛事用的一种打击乐器,平日都是口朝上,今日反扣着,必有蹊跷。   佛印说:“居士今日光临,不知有何见教?”   苏东坡有意开老和尚玩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说:“在下今日遇到一难题,特来向长老请教。”   佛印连忙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岂敢,岂敢。”   苏东坡笑了笑说:“今日友人出了一对联,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在下一时对不出下联,望长老赐教。”   佛印不知是计,脱口而出:“居士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今日怎麽这健忘,这是一副老对联,下联是:积善人家庆有馀。”   苏东坡不由得哈哈大笑:“既然长老明示磬(庆)有鱼(余),就请让我就来大饱口福吧!”   3、反唇相讥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王安石同行,偶见一房子根基已动,一面墙向东倾斜。王安石出上句以戏东坡:“此墙东坡斜矣!”   苏东坡仰头大笑,即吟下联反讥王安石:“是置安石过也!”   嵌名为巧,双关尤妙。   4、暗助新郎   秦少游娶苏小妹时,被一难再难,及至新房门口,苏小妹再出一联:闭门推出窗前月。   秦观思索良久不得下联,苏东坡有心相帮,在远处拾一石子远远丢进湖中,秦少游受到启发,冲口而出:投石冲开水底天。   5、学无止境   苏轼年少时,天资聪颖,他广泛阅读诗书,博通经史,又长于作文,因而受到人们的赞赏,自矜之情亦随之而萌。   一日,苏轼于门前手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尽”与“遍”对,活画出苏轼当时的自傲之心。没料到,几天之后,一鹤发童颜老者专程来苏宅向苏轼“求教”,他请苏轼认一认他带来的书。苏轼满不在乎,接过一看,心中顿时发怔,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识;心高气傲的苏轼亦不免为之汗颜,只好连连向老者道不是,老者含笑飘然而去。   苏轼羞愧难当,跑到门前,在那副对联上各添上两字,境界为之一新,乡邻皆刮目:“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6、寺态炎凉   苏东坡游莫干山时到一寺中小坐。寺中主持和尚见来了个陌生人,就淡谈地说:“坐。”又对小和尚喊:“茶。”   两人落坐交谈后,主持和尚发现对方脱口珠玑,料想此人不凡,就请客人进厢房叙谈。入室后,主持和尚客气地说;“请坐!”又叫小和尚:“敬茶!”再一打听,方知来者是赫赫有名的苏东坡,主持和尚连忙作揖打恭地引他进客厅,连声地说:“请上坐!”并吩咐小和尚:“敬香茶!”苏东坡临走时,主持和尚请他题副对联。苏东坡胸有成竹,含笑挥毫,顷刻书就: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7、一盏明灯   一天,苏东坡和妹夫秦少游出城到郊外游玩,见小路上有个用三块石头垒起的“磊桥”。苏东坡用脚踢了一下石桥,同声吟出一句上联:   踢破磊桥三块石   他回头看看秦少游,要他对出下联。秦少游想了很久也没对出下联,回到家里闷闷不乐。苏小妹看丈夫一脸不悦之色,只道是出了什么事,一问才知是为了一句对联。她二话没说,就在一张纸上写了个“出”字,同时用剪刀剪成两段。秦少游顿时大悟,道出下联:   剪断出字两重山   注:上篇标题“寺态炎凉”,冷笑一声自以为不坏。这一篇的标题“一盏明灯”,是指秦少游不点不明,不过点了以后还是很明白的。一笑。   8、敷衍豪门   据说,苏小妹为了找到如意郎君,曾以文选婿。当时消息一传出,呈文求婚者不计其数。其中有一豪门公子叫方若虚,他对小妹倾慕已久,闻讯后连忙应选。他呈上得意诗文若干篇,谁知小妹一看,淡如白水,便提笔在上面批了一联:笔底才华少,胸中韬略无。   苏东坡看到小妹的对联,可急坏了。方府豪门是得罪不起的,为了避免是非,便悄悄在小妹的联语后面各添一个字,把对联改成:笔底才华少有,胸中韬略无穷。   方若虚读后真是欣喜若狂,他急于要见苏小妹以表衷肠。苏东坡知道小妹根本看不上他,生怕玩笑开大了不好收场,急忙托故阻止,说:“我妹妹文才是有些,但其貌不扬,脸长,额突,不信我给你念首诗便知: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未出房门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方若虚怎知是苏东坡在骗自己,还真以为苏小妹很丑,于是怏怏地走了。   9、苏门书香   一日,苏洵来到后花园内,只见山石间流过一泓淙淙碧水,微风中送来阵阵花香。红日西下,绿树掩映,一弯新月挂在半天之上。这位老先生顿时诗兴大发,忙唤来苏轼和小妹,三人拂石而坐,苏洵说道:“如此佳境,不可无诗。如今老夫拈出冷、香二字,我们各自吟出两句诗来,且要将此二字依次作为上下句的末字,吾儿以为如何?”   兄妹一起应道:“父亲说得好。”   苏洵见儿女一起应允,十分高兴,首先吟出两句诗来:   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间过来香。   苏轼一向以诗词著称,听了父亲的诗句,以为过平过俗,不以为佳。谁知正当他沉吟之际,调皮的小妹却开口道:“兄长平日作诗,思路何等敏捷,想当初嘲弄小妹额角长得高,那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的诗句,得来何等迅速,今日缘何思路闭塞?”   苏东坡一听,知道小妹又在调皮了,只是微微一笑,便吟出两句诗来:   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   这苏小妹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不精妙,听了父兄的诗句,两相比较,觉得还是哥哥的略高一筹。心中寻思道:“长兄的诗句好则好,但嫌欠雅。”小妹略加沉思,恰好远处传来杜鹃的啼鸣,她闻声生情,也信口因此两句诗来:   叫月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   小妹诗句刚吟出,父兄不禁齐声赞好。   10、绝妙好骂   苏东坡被贬岭南为官,一日无事游山,只见一个小和尚跪在庙门口眼泪汪汪,十分奇怪,忙问小和尚因何如此?小和尚哭诉道,因为他在点灯时不小心将灯盏碰翻在地,打碎了。老和尚不但打了他,还罚跪庙门口三日。苏东坡一听很气愤,便走入庙内去见方丈。   庙中的方丈一听说是当朝才子苏学士来访,喜出望外。苏东坡一进庙门,那老和尚就百般奉承,死乞白赖地央求苏东坡留个手迹。   苏东坡对这个方丈十分憎恶,但为了使庙门口那个小和尚不再受苦,他答应了老和尚的请求,说:“写字可以,但必须请庙门口那个跪着的小和尚前来为我磨墨展纸。”   老和尚一听,立刻满脸堆笑,连声答应说:“阿弥陀佛,老纳遵从吩咐。”   小和尚磨好墨,展开纸,苏东坡奋笔疾书,一幅对联一挥而就:   一夕化身人归去,八千凡夫一点无   时隔不久,佛印云游来到此山,见了对联捧腹大笑,问老和尚:“这幅对联原是两个字谜,你没猜出来吗?”老和尚连忙追问是什么意思,佛印要过纸笔,挥毫写了两个字,拂袖而去。   11、难兄难妹   一天,苏东坡对苏小妹说:“都说你才智不凡,你要是能在一夜对好我出的对子,我就佩服你。”苏小妹笑答:“何须一个晚上。”苏东坡看她满有把握,就说出他的上联:   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   苏小妹听罢,暗称难度大,竟一时对不起。过了一会,她见月光下一个丫环端来茶水,触景生对:   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   东坡听了妹妹对的下联,连声赞妙。这副对联恰到好处地嵌入“水仙子”、“虞美人”、“碧玉簪”、“红绣鞋”、“声声慢”、“步步娇”六个曲牌名,而且用拟人手法赋予具体形象,出对巧,应对更妙。   12、心中的佛   苏东坡与佛印和尚是好朋友,有一次两人相对坐下看着对方,苏东坡问佛印,“你看到了什么?”佛印回答说看到佛。接着问苏东坡看到了什么,苏东坡回答说看到了牛粪。当他得意洋洋的回到家中,并把这事告诉苏小妹,满心以为这是他与佛印和尚暗中较量的一次辉煌的胜利,没想到苏小妹听了却摇头叹息道:你输得好惨。苏东坡不解,苏小妹解释道:因为你心中有什么,你就会看到什么。佛印心中有佛,所以眼中看到的就是佛,而你心中……

文章TAG:苏轼大冶桃花花茶苏轼与大冶桃花茶的故事

最近更新

  • 陈升布朗正山,桃色蛋白质中陈升穿的鞋子是什么牌子

    桃色蛋白质中陈升穿的鞋子是什么牌子2,金城武和陈升的关系3,刘若英为什么被师傅陈升出卖丑事1,桃色蛋白质中陈升穿的鞋子是什么牌子ChristianDior衣服裤子鞋子都是....2,金城武和陈升的关系父子母子金城武原来做过陈升的助理哦,当年他和刘若英给陈升当助手的时候,刘若英1,3,5刷厕所,金城武2,4,6刷厕所,不能相信吧,我当时知道的时候也不相信呢,嘿嘿。。3,刘若英为什么被师傅陈升出卖丑事作者:潘左秋右娱乐圈里的感情相当的不靠谱,博主,认为圈中的女星嫁人多数是为了对方钱财而去的,正正喜欢对方的

    乌龙茶知识 日期:2025-06-24

  • 大益生茶7542好喝吗,馥然7542生饼普洱茶口感怎么样

    馥然7542生饼普洱茶口感怎么样2,大益7542经典生茶14年跟19年那个好3,大益7542和老同志老树哪个好4,想问2011年大益7542好吗5,如何评价大益75426,大益普洱茶7572和7542哪个好7,大益7572和7542有什么区别8,请问大益7572与7542有何差哪个好1,馥然7542生饼普洱茶口感怎么样口感青涩,茶汤很明亮还行,但只能算同年生饼中的普通品,我这有几筒2,大益7542经典生茶14年跟19年那个好大益7542经典生茶19好。大益7542经典生茶19相比14口感味道方面有所提

    乌龙茶知识 日期:2025-06-24

  • 中国传统文化茶100字,你有100字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作文吗如果有请让我参考一下行吗

    你有100字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作文吗如果有请让我参考一下行吗2,我国的传统文化100字中秋节3,关于茶的文化4,中国传统文化一百字的作文怎么写5,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哪些作文100字6,茶的文化7,茶文化800字作文1,你有100字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作文吗如果有请让我参考一下行吗中国传统文化——龙井茶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有诗、词、曲、赋;有京剧、曲艺、书法、国画;还有对联、灯谜、歇后语等等。其中,最为有名的就要数中国的茶文化了!尤其是杭州的龙井茶更为著名。龙井茶有四绝:色绿、香郁、味甘、形美。茶叶泡进水里,

    乌龙茶知识 日期:2025-06-24

  • 今年春茶行情 安吉白茶,安吉白茶多少钱

    安吉白茶多少钱2,安吉白茶价格3,正宗安吉白茶的价格多少钱一斤4,今年新上市的白茶行情拜托各位大神5,安吉白茶价格6,今年春茶可以喝什么好龙井怎么样7,春茶又快上市了不知今年行情怎样8,安吉白茶价格多少一斤9,安吉白茶多少钱一斤2015年最新白茶价格10,有懂茶叶的吗安吉白茶大概多少钱一两是合理的想网上买点便1,安吉白茶多少钱安吉白菜价格要看等级的,一般350到3000元一斤白茶,不是白菜哦,晕2,安吉白茶价格历年来的价格有些浮动的。2015年原产地安吉白茶报价:(明前安吉白茶)(雨前安吉白茶)4月5

    乌龙茶知识 日期:2025-06-24

  • 中国名企100强企业排名,全国百强企业排名

    全国百强企业排名162,中国100强企业排名中国石化Sinopec,中国石油CNPC,中国建筑cscec,工商银行ICBC,中国移动这些品牌在中国都是知名度很高的品牌,他们都是10大品牌网买购上推荐的最新100强品牌排名前十的品牌,质量和服务方面没的说。挺受大众喜爱的,您如果想要了解更全的排行榜,可以亲自去上面查看下啊,肯定会有你想要的答案

    乌龙茶知识 日期:2025-06-23

  • 戎氏2022冰岛母树茶价格,请问七彩云南袋泡的那种普洱茶可以减肥吗

    请问七彩云南袋泡的那种普洱茶可以减肥吗2,普洱茶是冰岛的好还是老班章的好3,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句诗是什么意思1,请问七彩云南袋泡的那种普洱茶可以减肥吗七彩云南主要是旅游茶产品价格方便比一般的高很多,如果只是想减肥最好的还是普洱的生茶,减肥功效最佳!生茶建议试试:勐库戎氏这个品牌的,很不错的茶叶。如果肠胃不好还是熟茶吧,大益,老同志,天地人都不错。熟茶也可以减肥。这个也是挺不错的哦,便宜实惠http://98puer.com/Produts/ProdInfo/1071.aspx当然是了2,普洱茶是冰岛的

    乌龙茶知识 日期:2025-06-23

  • 后涩明显是那山的普洱茶,如何从口感判断一款普洱茶的好坏

    如何从口感判断一款普洱茶的好坏2,普洱茶为什么苦涩的原因3,如何鉴别普洱茶4,怎么区分普洱茶是生茶还是熟茶5,我想了解下普洱茶6,求不同地区的普洱茶的特点7,普洱为什么没有属于名山的茶名山茶都在西双版纳境内1,如何从口感判断一款普洱茶的好坏一、苦与涩苦与涩是普洱茶里应有的味道,有的苦涩感稍重,有的感觉轻微,有的是先苦后涩,也有苦涩并现的。首先感受一下苦涩感是否强烈,自己能否接受。然后再体会它的转化的时间。好的普洱茶苦涩感微弱,也有可能苦涩感明显。但涩感停留时间短,用喝茶的术语称为“化”得快。苦过之后应

    乌龙茶知识 日期:2025-06-23

  • 龙润普洱茶生熟价格差别,普洱茶生茶和熟茶价格一样吗

    普洱茶生茶和熟茶价格一样吗2,普洱茶熟的价格多少3,熟普洱和生普洱分别多少钱很贵吗4,普洱茶熟茶价格是多少5,普洱茶生茶贵还是熟茶贵6,龙润茶壹品普洱茶357克多少钱7,普洱茶多少钱一斤啊我买的散茶熟的280一斤怎样区分好坏1,普洱茶生茶和熟茶价格一样吗1.生茶和熟茶的价格不一样。2.同为生茶或熟茶,年代不同的话,价格也不一样。2,普洱茶熟的价格多少普洱茶根据等级划分,价格相差很多10元20元的也有,好的成百上千的也有。不知你问的是什么品种的?几年的?3,熟普洱和生普洱分别多少钱很贵吗价格不等,有20

    乌龙茶知识 日期:2025-06-2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