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末釉烧造于什么年代?有什么收藏价值?
【文藏来答】茶叶末釉始烧于唐代,当时的耀州窑曾大量烧制,唐宋时期,山西浑源窑和北方地区一些烧黑釉的窑场也有烧造。常见的产品有执壶、缸、钵瓶、罐、盏之类。而清代景德镇仿烧则十分成功,一跃成为名贵的色釉品种。景德镇清代烧成的茶叶末釉多数为琢器陈设瓷器。从传世实物看,以雍正和乾隆时期产品为多见,雍正茶叶末釉偏黄的居多,乾隆茶叶末釉则偏绿的居多。
茶叶末瓷器,康熙朝的色彩相对深沉,对比感强,雍正朝的雅致,淡雅,色泽对比度柔和,乾隆朝的茶叶末瓷器,底足款识多为六字篆款,这个是乾隆朝茶叶末瓷器的特点,晚清民国仿制茶叶末均为斋堂款或者6字楷书款,四字楷书款等等。现代的茶叶末釉瓷器与老茶叶末釉瓷器的区别。由现存的瓷器来看,官窑开始批量生产茶叶末釉瓷器始于明代嘉靖年间;明代嘉、万年间(可能包括隆庆)的茶叶末釉瓷器大多是小件,现已知有笔洗、钵、罐、葫芦瓶、渣斗、高脚托盘等;嘉靖、万历时期的茶叶末釉属于高温釉,是在强还原焰气氛中烧成的,所以其底部呈明显的带有明代晚期特征的亮青釉。
胎质为景德镇麻仓土或高岭土,也说明明代的厂官窑就在景德镇;器底款识为青花双圈内两列竖写“大明嘉靖年制”或“大明万历年制”的青花款,其中“明”字均为日月平头,而嘉靖的靖字左边的立字的最后一笔回到右边青字的上半部;不排除民窑可能也生产一些茶叶末釉瓷器。现代的茶叶末釉可能在器型上与老瓷没有区别,但是在其他方面如工艺、颜色、落款都是有很大区别的。
柴米油盐酱醋茶,为什么柴不能吃,却放在第一位?
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岁幕天寒无一事,竹堂寺里看梅花。柴米油盐酱醋茶,是现在家庭的必需品,是家家都离不开的七样东西。也是人们每天为生活、而奔波的七件事。俗称开门七件事。除了指家庭中必备用品外,更是指与人有切身利益有关的事。如:“人走茶凉”,当你有权、有地位时,很多人,都讨好你,巴结你。当你下台了,无权无势了,再也没有利用价值了,老朋友也不认识你。
农民烧柴火取暖过冬,专家认为不可取,应当用电、气,你觉得呢?
农民用电气取暖,专家有专家的理论,电气取暖卫生,只是要花钱,也很方便,我们家用了四种取暖方法,空调,电火箱,白炭火,柴火,还是柴火取暖更好,也有一定的理由,一举多得,又不花钱,又能烤多种腊制品,十几个人在一起,吃吃茶,瓜子花生,拉拉家常,热闹有气份,柴火取暖,只是身上有点灰,谈不上污染空气,只要把柴晒干,没有多大的烟,同烤白炭火差不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