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购柑普茶要注意所谓“老年茶”在一定程度上,越是老的柑普茶,其效果和味道就越差。原因很简单,以陈皮陈化的环境和熟普洱陈化的环境对比就一清二楚了。陈皮的最佳陈化温度是26℃-28℃,相对湿度是65%左右,而普洱茶的最佳陈化温度是22%℃,相对湿度是85%左右,而当湿度超过65%时,陈化就会容易发霉,蛀虫,同时,陈皮需要翻晒的操作,而普洱茶一旦晒太阳就会影响其品质,在这样的相互对立的陈化条件下,如何把两边都做好,那只有一种可能,就是“陈皮”和“普洱茶”分别存放,喝的时候在一起冲泡!也因为如此,柑普茶陈化的时间越长久,其变质的可能就越大,因此文章开头说,罗天池实在放置生普洱的情况下,陈化一年边拿出来品尝,也是有其原因的。
而目前制作柑普茶的很多普洱茶原材料都是7-8级料,就是大多数茶梗的或者边角料,因为好的普洱茶,基本不会拿来制作柑普茶。而目前柑普茶的制作,也是很多小作坊在生产,品质把控也是目前横在柑普茶产业的一道门槛!总的来说,“能喝的古董”说的陈皮而不是柑普茶,而柑普茶也并不适合长时间的存放,更不用说放8年以上的柑普茶。
大家好,我是武夷山茶农。关于茶叶在哪里买比较合适这个问题我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一些经验。首先在茶叶市场上的茶叶,肯定是从茶农那里生产出来的茶叶市场肯定是第三方。价格肯定会比较高,因为有运输的成本、人工的成本、房租的成本、消耗的成本、应该来说要比茶农那里贵一些。如果可以直接从茶农那里看到、采摘、生产、到产品。
肯定直接找茶农那里买好得多。价格有优势,质量有保证。那如何找到茶农人呢?比如说在头条上有很多跟我一样,一心做好茶、良心茶的人。可以联系一下,把一些样品给大家品尝,让大家决定是否可以购买,有了样品可以跟大家交流分享还是比较好的。作为一个茶叶人,一定要做好茶、安心茶良心茶。现在互联网上购物很方便,但是不能亲自选择,这是互联网最大的病区、买回来不满意,退货也比较麻烦,所以我建议大家可以找一个相对靠谱一点的茶农经过交流,让他跟大家分享他的茶叶还是比较理想。
柑普茶是这几年兴起的,但小青柑却有争议,你是怎样看小青柑茶的?
新会人来回答一下。当很多人知道作者是新会人后,都不由自主地赞美一番:你们老家的小青柑,很是出名啊!呵呵了,真是不好意思,我们新会本地人其实对小青柑的了解并不比外地人多多少,反而被赞得一脸蒙圈!其实小青柑、柑普茶,都不是新会陈皮特产,只是跟新会陈皮沾了边而已。“柑普茶”有历史可寻柑普茶据说是江门市棠下镇良溪村道光进士“罗天池”一时奇思妙想始创的。
道光廿七年(1847年),罗辞官回乡带回许多普洱茶。回乡后,罗天池把乡亲们收割来的柑橘挖空,放入了普洱茶后晒干就有了柑普茶。在十多年前,新会地区确实有不少人自己制作柑普茶,但都不成气候,因为中国人喝茶,喜欢单一味道,对于好茶,绝对不会混味儿,更不用说柑普了,因此,早年新会市面上,基本不见到有柑普茶的存在。
“小青柑”是资本炒作的产物在广陈皮的主产区广东新会,果农往往于5、6月间,采收自落的幼果,晒干后加工成“小青柑”。新会地区确实有“青柑”的历史,但仅限于“柑胎”,做法就是把清明前后的幼果直接晒干,也不用等什么年份,当年就可以直接煮水喝,有清热润肺的功效。对于目前市面上的“小青柑”,这是就比较畸形的产物。
更是资本炒作,加上利用了新会陈皮的名气进行创新,其“青柑 普洱”的模式,可谓做到四不像:普洱茶不能晒,晒过的普洱会变味,口感也大打折扣!而从经济效益上说,果农在端午前后采摘的小果,果农压根不会把新会柑在青柑的时间就摘掉,因为到了小青柑的阶段距离成果也是大概率的事,谁会把精心培育的新会柑在没成熟阶段就自己摘下来,而不选择在成果的时候买一个好价钱呢?另外很多商家宣传的富含陈皮油胞等等,其实小青柑因为长成,其所谓的陈皮油室成分基本不到成熟时的10%,在加上制作工艺也根本不可能陈化3年的时间成为陈皮,最后我们喝到的小青柑其实跟桔子皮泡水没什么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