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白茶 > 白茶疑问 > 宋代点茶用的是什么茶盏,茗粥在宋代是什么茶

宋代点茶用的是什么茶盏,茗粥在宋代是什么茶

来源:网络 时间:2022-08-02 04:00:40 编辑:第一茶叶 手机版

唐朝的抹茶是用汤锅煮茶沫的,然后加点调味料就可以喝了,宋代虽然也喝抹茶,但方式不一样,他们管这个叫做点茶法,我们可以从蔡襄的《茶录》记载中看到他们的点茶方法教学:蔡襄《茶录》点茶篇:茶少汤多,则云脚散;汤少茶多,则粥面聚。宋代的茶,一般是福建建安所产的白茶,斗茶所用的茶盏以福建建安产的兔毫盏为最佳,水也有讲究,泉水最好。

什么叫点茶?

点茶道是中国茶道的一种,在唐末就开始有了,盛行于宋朝,宋朝灭亡后衰退。传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后,对韩国茶礼和日本抹茶道影响甚大。不过点茶和抹茶还是不太一样的,点茶比抹茶更会玩。点茶主要茶艺步骤:1、备器主要茶器有:茶炉、汤瓶、茶焙、茶笼、砧(zhen)椎、茶钤(qian)、茶碾、茶罗、茶匙、茶盏等。2、择水、取火宋代人选水乘积唐代人的观念,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什么是建盏?

随着《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的大火,宋代饮茶文化逐渐被大众所熟悉,越来越多的人想要揭开宋人饮茶的唯美面纱。不论哪个朝代,饮茶都离不开茶具,而一套雅致的茶具更是在饮茶之外平添了更多的审美情趣,宋人饮茶多以建盏为具,建盏在《知否》的出现频率也是很高,很多茶友都好奇建盏为何物,今天我就和大家聊聊建盏之美。

什么是建盏“盏”就是一种茶具称呼,“建”则是因此类茶具产于建窑,建盏就是产地“建”与“盏”的合成。宋代也叫“瓯”或是“碗”。建盏外形特点盏口大,盏腹部深,盏底小,盏壁微斜且厚,形状就像漏斗一样。建盏大小不定,高低不一,一般高四至七厘米,口径九至十二厘米,足径三至四厘米。盏壁的厚度也不均匀,一般来说盏口最薄越到底部越厚。

斗茶起 建盏兴宋朝重文轻武,文官崛起,庞大的士大夫阶层为宋明理学兴盛奠定了群众基础。也正是在理学和禅宗思想的影响下,宋人审美归于自然,朴素沉静,色泽考究,意境深邃,雅而不俗,精而不赘,是以建盏简单朴素又大气的外观就十分符合宋人审美。其次,宋人饮茶方式多为点茶,点茶对茶具、茶艺的要求极高,从民间兴起的“斗茶”把点茶文化掀至顶峰。

宋朝的“茶界达人”蔡襄所著的《茶录》中就对茶盏提出了明确要求“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清白盏,斗试家自不用。”建盏的外形非常适合点茶的手法,便于欣赏茶汤,盏壁厚保温效果好,集实用与美观与一体,因此建盏就成为宋人点茶的首选,随着斗茶的兴起,建盏也流行起来。

建盏之美建盏是中国黑釉瓷器的代表,黑釉即为石灰釉,以铁为着色剂,是铁含量较高的化合物。虽然含量高,但是溶解很少,最高只有5%左右,其余都会析出,在盏面上形成各色各式的花纹,因其纹路不同形成了最具代表性的三种建盏:兔毫盏、油滴盏、曜变盏,因形状成名,各具特色。目前出土的建盏中,兔毫盏占多数,油滴盏和曜变盏极少,因此在建盏的收藏上油滴盏和曜变盏要比兔毫盏更珍贵。

宋代点茶好喝吗?

观赏愉悦为主,是否好喝其次——宋代点茶门外谈——首先谢谢邀答。茶,作为发源并盛行于中国的特有饮料,源远流长,异彩纷呈。中国茶文化底蕴极其丰厚,影响深广。因此,评价某种茶之优劣,相关茶的质量,相关喝茶者的个人口感,更相关贯穿制茶饮茶全过程的精神文化层面的愉悦水平。无论古人,还是今人,品茶皆同此理。"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明.宋濂)。

在宋代,巍巍文化群峰相互辉映,茶文化蔚为大观,进入艺术审美之高雅境界。宋代兴盛的“点茶法”,取代了唐代的“煎茶法”,成为当时中国茶道主流时尚。所谓“点茶”,即是茶叶末放在茶碗里,注入少量沸水调成糊状,然后再注入沸水,或者直接向茶碗中注入沸水,同时用茶筅搅动,茶末上浮,形成粥面状。常在二人或二人以上的斗茶时进行(所谓斗茶,即比赛茶的优劣,又名斗茗、茗战。

始于唐,盛于宋,是当时有钱有闲人的一种雅玩)。也可以独个自煎、自点、自品、自享其乐。据现有的资料,在宋代,评价“点茶”之优劣,与其在以下主要环节的全程操作是否得当紧密相关,也可以说即是当时的品评标准。采茶合时鲜洁——“以惊蛰为候”,天气温暖,惊蛰前十天采茶;天气寒冷,则在惊蛰后五日采摘。采茶时,用指甲断茶,而不用手指。

因手指多温,茶芽受汗气熏渍不鲜洁。采茶人还随身自带新汲清水,茶芽摘下立即入水浸泡,以保鲜洁。宋代茶叶原料分级精细明确,其中斗品、小芽为最上贡品,而择其精者又为水芽。拣芽、中芽:一枪一旗(一芽一叶)、一枪两旗(一芽二叶),多用于民间制茶贩卖,其它的下等茶品,采制成茶饼后多用以缴纳税赋。而除此之外的废叶,则悉数剔除。

制茶质优型美——宋代茶之成品,以制作较之唐代更为精美的团饼茶为主,兼以散茶。优质的团饼茶外形精美,色泽莹洁光润不驳杂,质地细密紧结,碾细时铿然有声。要制作达到这一标准的团饼茶,须经过洗、蒸、榨、研、造(型)、过黄、烟焙和出色等若干工序,每道工序都有相应的工具与技术和极其严格的要求。点茶水乳交融——依序技巧要领为:将饼茶碾碎,以小勺舀茶沫,置于事先炙盏中,盏“冷则茶不浮”;烧水微沸初漾,即冲点入盏,边冲点边以竹制的茶筅或银制的茶匙回环搅动,即所谓"击拂",将盏中茶沫调作膏状,直至茶乳交融,盏面泛出泡沫,并呈现出乳花。

据宋徽宗《大观茶论》,要经过七式点注冲泡并搅动击拂乃成。击拂之法不同,盏面乳花也就不同。更为奇妙的是,盏面呈现出如奇石般的各种不同的天然画面。这一环节,又称之为“分茶”。优质的点茶,沫饽出现快,水纹出现慢。沫饽洁白,水脚晚露而不散,“咬盏”(饮后盏中残汁浓稠,胶着不干)品相佳。品茶之具讲究——宋代茶盏分黑釉、酱釉、青釉、青白釉四种。

天目碗(即有名的建盏)、兔毫盏(分为金毫、银毫)等,都是当时有名的茶具。综上,宋代点茶乃为上层名流雅玩雅趣之事,以观赏愉悦身心为主,其好喝好喝在其次。此说纯属门外个人陋见。其实,宋代点茶固然雅致可观,作为食用饮料,却有致命弱点:在团茶饼制作过程中,为保持绿色不变,需要两次压榨水分,同时也就榨去茶汁,夺去真味;在点茶过程中,反复沸水冲泡和搅动,这些都使茶叶的营养成分大大受损。

而且其制作工艺和煮饮方式都比较繁琐,不适合百姓日常饮用,于是便出现了用蒸青法制成的散茶。到了元代,散茶已经明显超过团饼茶,成为主要的生产茶类。这一关键而重要的转型,开明清散茶大生产之先河,为近代绿茶加工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因此,兴盛于宋代的“点茶”,在元代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其工艺技巧,随着时光的流逝而逐渐匿迹。

建盏在宋朝的时候是喝茶用的吗?

宋代受唐代茶圣陆羽茶经的影响,文人士大夫权贵斗茶之风盛行。风流天子徽宗赵佶亲撰:大观茶论:,极其讲究茶道。宋代的斗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茶艺技巧非常高雅。斗茶即,比赛茶之优劣,又名斗茗,茗战。斗茶,多人共斗或两人捉对:厮杀:三斗两胜。每年清明期间,新茶初出,最适合参斗。斗茶场所多选择在幽静雅洁临水的茶室,前后两间,前厅店面阔大为斗茶场后间作为煮茶用厨房。

斗茶内容包括斗茶品,斗茶令和茶百戏。斗茶以茶新为贵水活为上,一斗汤色,二斗水痕,三看汤花持续时间长短。斗茶令之行茶令所举之故事及吟诗作賦,要与茶文化紧密相关联系以助兴增趣。由于宋人喜喝白茶,故选择建窑黑釉建盞为盛茶汤之容器,黑白相映十分之分明,茶汤色纯白为胜,青白,灰白,黄白为負。斗水痕,茶叶碾趼细腻,点茶点汤,击拂恰到好处,茶汤花勻细火紧咬盏沿,反之汤花不能咬盏.很快散开,露出水痕,这便输定了。

茶百戏是文人士大夫崇尚喜爱的一种茶文化活动,即将煮好的茶汤注入茶碗中,使汤花瞬间显示瑰丽多变,如山水云雾,花鸟鱼虫,如一幅幅水墨图画。这需要很高的沏茶技艺。对这些斗茶的要求.福建建盏在器色,器形及瓷釉结晶斑纹,如免毫,油滴,蔗鸪斑等恰好滿足了斗茶的要求,建盏成为宋代斗茶的最好用具。謝邀!个人认识仅供参考。

宋代人喝茶要打出点出泡沫,泡沫到底指的是什么?

宋代人喝茶要打出点泡沫,这个泡沫也叫汤花,是茶的精华。为什么这么说呢?不好意思,本人是有茶艺师证的人哈,所以在高级茶艺师的学习过程中刚好学过唐煎宋点,而且这一块可是重点啊。中国历史上本来就有“茶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所以宋朝的饮茶方法在唐代的基础上更进了一步。宋徽宗赵佶的书《大观茶论》在茶文化上有一定的地位,这个知识点基本上在每次茶艺考试的时候都是必考题哈。

宋代因为皇帝就喜欢茶,所以从皇帝以下的达官贵人,老百姓们都喜欢饮茶,风行评比调茶技术和茶之优劣的斗茶,也称茗战。斗茶既为斗,就一定要决出胜负。决定胜负的因素有二,一是汤色,二是汤花。最后综合评定茶的香、色、味。汤色就是茶汤的颜色,当然茶汤以纯白如乳为最好。汤花呢就是汤面泛起的泡沫,汤花的色泽和汤色的颜色要求是一致的,都是乳白为好。

宋代的茶,一般是福建建安所产的白茶,斗茶所用的茶盏以福建建安产的兔毫盏为最佳,水也有讲究,泉水最好。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所以,好茶好水好茶器,才有好的心情品茶和斗茶。斗茶时用茶筅击打茶汤,快速击打,我们在实习操作的时候,一般动作跟写英文字母w差不多,不能用茶筅转,转的话很难打出汤花,水平高的话可以在汤花上击打成画或者文字,就跟有人喝咖啡时咖啡上的图案差不多,非常的奇妙,不过,确实很难,这个就叫做茶百戏,现在已失传,我们只能从古代文献记载当中感受这种高超的技艺了。

茶文化在宋朝时是怎样发展至顶峰的?表现在哪里?

宋朝人的点茶宋朝人喝茶的习惯虽然沿袭唐朝人的传统,在唐宋期间中国人基本上是喝抹茶的,但是宋朝人不加调味料以及那些葱姜蒜什么的,并且北宋时的人们可不像唐朝人不喜欢茶沫子,那时候的人特别喜欢这个沫淳,也就是说这时候大家体会到了陆羽说的沫子乃茶之精华。唐朝的抹茶是用汤锅煮茶沫的,然后加点调味料就可以喝了,宋代虽然也喝抹茶,但方式不一样,他们管这个叫做点茶法,我们可以从蔡襄的《茶录》记载中看到他们的点茶方法教学:蔡襄 《茶录》点茶篇:茶少汤多,则云脚散;汤少茶多,则粥面聚。

钞茶一钱七,先注汤调令极匀,又添注入环回击拂。汤上盏可四分则止,视其面色鲜白,著盏无水痕为绝佳。建安斗试,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故较胜负之说,曰相去一水两水。点茶的原料就是茶粉,如果没有,那先得把茶叶用烘焙的方式烤干,用石臼去碾碎,然后用茶碾去磨粉,越细越好,最后再用筛子去筛,把一些大颗粒筛选掉,只留下最细密的粉。

第一步:用勺子把茶法加到茶碗里,加少许热水并轻轻搅拌,搅成糊糊状的粘稠物。第二步:搅的差不多了,再往茶碗里续水,不要太多。此时拿出像是搅拌器一样的东西,古人用的是竹子做的小扫把,叫做茶筅。用这个东西贴着茶碗的碗壁,一只手拿碗,然后开始转着圈的搅拌,并且一定要击打,不击打是出不了泡沫的,直到茶糊搅拌均匀。

第三步:然后再续热水,继续用茶筅搅拌,但是这时候要注意,一旦你的手法不对,就不出沫子了,技巧是贴着碗壁转圈,搅拌的速度要快,击打的力度要减轻,不然不利于泡沫的产生,这个过程中茶汤会泛起越来越多的泡沫,泡沫会越来越厚,本来是青褐色的茶汤会变得越来越白,击打是为了让空气进入茶粉和热水的混合物中,这就是泡沫产生的原因。

第四步:继续加热水,加满,然后用茶筅轻轻搅动,这个过程就是把大的泡沫往小打,打的非常细,最终泡沫就像是牛奶一样。这个过程大概要半小时,做出来的茶你可以选择直接喝,也可以选择做一些其他的事情,之前微博有很火的藕粉冲泡,有的人能冲出膏状,有的冲不出来,很能说明,这是一个技术活!但如果这事情给宋朝人来做,那简直就是小儿科,他们不仅会冲茶,点茶,就是我上面说的步骤,可是这个沫子既然很好玩,为什么不玩彻底呢?所以宋朝人用这个泡沫来拉花,水平很高,各位应该见过咖啡店或者奶茶店的那种拉花,实际上就是在把沫子和奶油混合做出图案,宋朝人没有奶油,但是仅凭茶沫子,他们也能玩出花样。

试想,玩花样就得想办法让这个沫淳不要散,至少也得保持到你做完造型要喝它的时候再散,唐朝人为什么玩不出来?第一就是陆羽说的,唐朝人不懂沫子的宝贵之处,第二就是唐朝人用汤锅煮,在沸水之上,沫子很难保持,而且量会很少的。所以宋朝人想的办法就是我前面说的,不用锅煮,而是在茶碗里用水把茶粉打成膏,然后往茶膏里慢慢注水,然后不断搅拌击打,就会出很厚,很白的沫淳,如果技术好,完全可以达到奶油的白色,这时候你再去对泡沫做造型。

在日本的抹茶道里,很能还原宋朝人的这套手艺,但是有点区别的是日本的那个抹茶是很苦的,宋朝这个是偏于滑润的口感。后来到了宋朝,上到皇帝,下到平民百姓,还有文人士大夫都喜欢点茶,不仅是国外做生意的商人对茶叶有大量的需求,就连寺庙的禅院的僧人,道观的道士,他们也都喝茶,僧人喝茶主要是打坐需要,提神悟道,并且喝茶在禅宗那里是有仪式的,这一点被遣唐使带到日本,进而发展成为了茶道。

日本的抹茶道就是因为与我国的宋元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日本的抹茶道诞生于400多年前,在我国宋元时期前面我说的那个点茶法的吃茶方法流传到了日本,成为日本抹茶道内容的主要形式,他们也是把茶叶磨成粉末,然后用开水冲泡再用茶漏搅拌至打沫,不过那个东西非常的苦,各位还是要小心尝试。客人会流连于繁琐的茶道礼仪与仪式中,同时感受抹茶道的仪式魅力,和整场的舒服感。

宋朝人斗茶宋朝人不仅喝茶,还有比赛,就是所谓的“斗茶",起初是皇帝和士大夫阶级,后来就是全民斗茶,用宋徽宗在自己的《大观茶论》中这样说:”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尤团凤饼,名冠天下,而壑源之品亦自此而盛。延及于今,百废俱兴,海内晏然,垂拱密勿,幸致无为。缙绅之士,韦布之流,沐浴膏泽,熏陶德化,咸以雅尚相推,从事茗饮。

故近岁以来,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咸造其极。“我们可以看出宋朝全民皆茶,他们的斗茶比赛的过程就是我前面说的四步骤,考核标准就是看谁泡沫打得好,也就是所谓的拉花,茶碗是黑色的,泡沫是白色的,所以就能形成很好看的样子,另外还可以画图案,当他们用茶筅击拂茶汤产生泡沫之后,就能用长嘴壶和碎茶叶在茶盏中点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图案,可以画花、鸟或者鱼,和今天咖啡馆玩的拉花没啥区别,只是宋朝人的这个难度高一点。

图案做好了之后,俩人开始比谁的泡沫持久,端着茶碗就等着看谁的泡沫先散开,看谁的碗里先露出茶水,特别有意思,当然了这其中还有一个标准就是谁的沫子比较白,谁的茶汤比较白,这个白说明你在做点茶的过程中手艺比较好,大家想想我前面说的那四步骤,每一步的衔接和手法都是很有讲究的。比如宋徽宗,他很有一套手法,他在《大观茶论》中讲到点茶的程序有七个步骤,就像是你看菜谱一样,我们看下他原文是如何讲的:点茶不一。

而调膏继刻,以汤注之,手重筅轻,无粟文蟹眼者,调之静面点。盖击拂无力,茶不发立,水乳未浃,又复增汤,色泽不尽,英华沦散,茶无立作矣。有随汤击拂,手筅俱重,立文泛泛。谓之一发点。盖用汤已过,指腕不圆,粥面未凝,茶力已尽,云雾虽泛,水脚易生。妙于此者,量茶受汤,调如融胶。环注盏畔,勿使侵茶。势不欲猛,先须搅动茶膏,渐加击拂。

手轻筅重,指绕腕旋,上下透彻,如酵蘖之起面。疏星皎月,粲然而生,则茶之根本立矣。第二汤自茶面注之,周回一线。急注急止。茶面不动,击指既力,色泽渐开,珠玑磊落。三汤多寡如前,击拂渐贵轻匀,同环旋转,表里洞彻,粟文蟹眼,泛结杂起,茶之色,十已得其六七。四汤尚啬,筅欲转稍,宽而勿速,其清真华彩,既已焕发,云雾渐生。

五汤乃可少纵,筅欲轻匀而透达。如发立未尽,则击以作之。发立已过,则拂以敛之。然后结霭凝雪,茶色尽矣。六汤以观立作,乳点勃结,则以筅著居,缓绕拂动而已。七汤以分轻清重浊,相稀稠得中,可欲则止。乳雾汹涌,溢盏而起,周回旋而不动,谓之咬盏。宜匀其轻清浮合者饮之。《桐君录》曰,“茗有饽,饮之宜人。”虽多不为过也。

《大观茶论》这是他讲的七步骤,其实说白了就是把我刚才讲的四步骤再细化一下,比如再注热水搅拌和击打的时候怎么运用手腕力气,不然容易溅到碗外面,溅自己一身,这样肯定不行,所以力道很有讲究,在打茶的过程怎么才能才能更好的让茶粉变成泡沫,这就好比做饭的火候一样,泡沫不能只打出来就行了,还要让它浮起来,并且不能轻易散开,宋徽宗把点茶的小细节描述的很清楚。

李清照擅长点茶拉花——活火分茶点茶这个游戏流行在皇帝和士大夫阶层,比如宋朝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也是一个拉花高手,她在《满庭芳》写道:“生香薰袖,活火分茶”,《晓梦》写道:“嘲辞斗诡辩,活火分新茶”。什么是“活火分茶”,就是点茶之后拉花!画上一只鸟或者山水画,简直就是一个艺术品,这时候肯定不是喝掉了,就好比今天的女孩子去咖啡馆喝拉花咖啡,肯定要拍照,古代人不能拍照,就换一个玩法,如喝酒行酒令一样,宋朝吃点茶要有茶令,赢了的人才可以喝茶,这是宋朝一个很流行的玩法。

后来这个游戏也一直流传到民间,民间也开始斗茶,不过民间的斗茶就没有这么高级了,不过也算是一种趣味活动,有点类似街头老头下象棋。宋徽宗《大观茶论》里记载,喝茶已经变成全国流行的了,所以宋朝人的点茶、点茶中的风气、斗茶的习惯都是宋朝人生活当中很重要的一个风尚。宋徽宗的政和白茶宋朝人的点茶技艺非常厉害,不过我前文用拉花这个词是方便大家理解,这是我们今天的叫法,在宋朝的时候不叫“拉花”,叫“沫淳”。

总之都是白颜色的,你可能会说我前面讲的奶油白的沫子不太相信,起初我也不相信,但是查资料发现,确实是白色的,见于下面蔡襄在《茶录》中的记载。蔡襄 《茶录》色:茶色贵白。而饼茶多以珍膏油其面,故有青黄紫黑之异。善别茶者,正如相工之瞟人气色也,隐然察之于内。以肉理润者为上,既已未之,黄白者受水昏重,青白者受水鲜明,故建安人开试,以青白胜黄白。

宋徽宗在它留下的说茶著作《大观茶论》里也经常讲,要知道宋徽宗虽然不会当皇帝,但是其他各个艺术领域皆为宋朝顶峰,尤其茶,他可是真的专精,所以没必要说谎,宋徽宗时期的斗茶要求就更高了,不仅比图案,不仅比泡沫散的快慢,考核的最高标准就是谁的茶沫白、谁的茶汤白,而不仅是看谁的沫子消减的最慢,谁就赢了,说白了还是在玩茶沫。

点茶器具宋徽宗为什么屡次斗茶能赢?或者说后来为什么斗茶的考核标准变成了以白为主?因为,白茶茶叶是茶树的变异,致使茶叶是白的,并且异种的白茶芽很肥,点茶的过程中白色泡沫非常丰富且就像白蜡一样,口感也是异常的润滑,人们就觉得这是最好的茶。宋徽宗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福建建州官员郑可简听说了该白茶之后,他把福建北苑皇家御茶园里的白色异种茶芽,制作成茶团,命名“龙团胜雪”上贡朝庭,“龙团胜雪”比起一般的变异茶树还要好,它极其幼嫩的白色茶芽点茶,不仅茶沫是白色,就连它的茶水也是色白如雪,而且最关键的是,茶沫颜色不但雪白,且经久不散,无论从哪一点看这个白茶仿佛天生就是为了斗茶而产生的。

天下好茶出福建,这句话相信大家也听过,确实在宋朝当时的好茶叶是来自于福建建州,今天的建安,宋徽宗在凤凰山那里有一个御茶园,叫做北苑,专门就在那里制作茶叶,这个茶叶在凤凰山上可谓是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产的茶特别的棒,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茶底好。宋徽宗大喜,就让人专门去做这个白茶,但是因为是变异的茶,漫山遍野的茶树中刚好有一株或两株的变种,所以很珍惜,在宋徽宗没有发现之前就有,当时就已经是茶商口中所说的顶级茶,他们有一些人家中就有这样变异的茶株,于是想办法去培育,最终也还是增加了白茶的产量。

于是,宋徽宗用这种团茶参加斗茶比赛屡斗屡胜,这就带动了一股新的潮流,新的玩法,毕竟在此之前的茶沫不是很白,人们不可能拿白来做重点考核标准,该白茶深得宋徽宗赵佶喜爱,而且还把他“政和”的年号赐给“龙团胜雪”茶产地的建州关隶县,把关隶县更名为“政和”。在他所著的《大观茶论》里不但专门用一个章节来描述政和白茶,他说:“有的茶是"天生异种"打出来的泡沫就像是白蜡一样的”,这个政和白茶不仅是茶叶好,对茶种跟采茶的时间有着严格的要求,所以蜡白应该不稀奇,毕竟宋朝人的瓷器确实也让后人难以复制。

贡茶产地——建安宋徽宗对茶的品味,福建御茶园与《大观茶论》点茶所需要的茶叶不仅讲究产地和原材料,就连建安的御茶园采茶时间也有讲究,一般都是惊蛰时期就要采了,这比今天所谓的春茶(明前茶)清明节前采摘的更早,春天刚一开始,春雷乍响就是采茶之时,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因为这个时候刚刚冒尖的茶芽特别地嫩。宋徽宗在《大观茶论》这样说关于天时对茶叶优劣的影响,“焙人得茶天为庆”。

他说:“茶工作于惊蛰,尤以得天时为急”。如果“轻寒,英华渐长,条达而不迫,茶工从容致力”,则其“色味两全”。如果“时旸郁燠,芽甲奋暴,促工暴力,随槁晷刻所迫,有蒸而未及压,压而未及研,研而未及制,茶黄留渍”,则其“色味所失已半”。《大观茶论》并且皇帝的贡品自然和普通人不一样,他只要茶的尖,茶的叶是不要的,这才是其中一个要求。

宋徽宗在《大观茶论》是这样说的:采茶的时间“黎明,见日则止”。要求“用爪断芽,不以指揉”,“虑气汗熏渍,茶不鲜洁”。茶的品次:“凡牙如雀舌谷粒(雀舌谷粒,指茶芽刚刚萌生随即采摘,精制成茶后形似雀舌谷粒细小嫩香。后世“雀舌”成一种优质茶名)者为斗品,一枪一旗(一枪一旗,即一芽一叶,芽未展尖细如枪,叶已展有如旗帜)为拣芽,一枪二旗为次之,余斯为下。

“茶始芽萌,则有白合(百合,指两叶抱生的茶芽),既撷则有乌蒂(茶芽的蒂头),白合不去害茶味,乌蒂不去害茶色”。凤凰山我们看的出来宋徽宗的要求之多,以至于一片山采摘下来符合他要求的茶,也没剩下太多,并且制作茶饼的过程也是极其复杂的,按照他在《大观茶论》里是这样说的:“蒸太生则芽滑,故色清而味烈;过熟则芽烂,故茶色赤而不胶。

压久则气竭味漓,不及则色暗味涩。蒸芽欲及熟而香,压黄欲膏尽亟止。如此,则制造之功十已得七八矣”。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掌握火候,要做到恰到好处就需要你有独特的技术,这和今天做饭手艺的高低是一样讲究的。所以,采摘的筛选加上做成茶饼的筛选,再加上本身白茶就很稀少,三项加之,茶饼的数量真的很稀少了,茶饼因为是上贡需要的,茶饼上还盖上各种各样的花样,贡品一般来说都是龙凤印,再用红绢把它包起来。

那时候茶饼跟我们现在看到的大普洱茶饼完全不一样,按照蔡襄的记载,这个茶团大概只有宋朝铜板(五铢钱大小)。茶饼的龙凤印一般来说皇帝不仅自己喝,还作为赏赐给大臣的礼品,一来是皇帝的恩赐,二来是这茶叶确实好喝,三来是和其他官员交际打点的时候,送这个东西比金子要有效果,就这么点赏赐,大臣如果能得此茶,也是开心的不得了。

茶文化背后的含义到宋元之后的明朝,点茶的文化就暗淡了,原因是明太祖农民出身,他知道上层的这种需要的背后是万千老百姓的血汗,比如宋徽宗在建安的御茶园,每次到采茶的时候,就需要当地好几万的老百姓上山采摘,很多电视剧里重点会描写这个剧情来凸显“荔枝贵妃笑,跑断百匹马,皇家斗茶乐,万千茶农泪”,所以朱元璋之后他不准再上贡龙凤团茶,可能他本人也不喜欢这种花里胡哨的东西,一旦没有点茶喝斗茶,喝普通的茶叶就行了,从此龙凤团茶就消失在中国的饮茶习惯里面了,今天的国人也是不喝抹茶的,只在日本在唐宋元时期学习并且在日本一直留传到今天。

你可能会感叹,不就是吃个茶么,非要泡沫干什么,还非要白色的泡沫,这宋朝人真会玩,所以也导致武力的孱弱。其实这样说是不客观的,因为茶这个东西,顶多是个生活调剂品,宋朝人点茶、拉花和斗茶的游戏也不过就和你今天带着女朋友去喝咖啡,哪一家能做出好看的拉花,你就去。或者你吃吃饭,哪一家能玩出新花样,就去瞧一瞧是一样的,之前不是有很多拿铁锹上菜,熨斗堂牛排,轮滑服务员等等的花样,其实都是一回事。

所以我想今天人了解宋朝人喝茶的习惯,应该是去了解这个茶制作背后的文化,以及因为这些而导致的技术发展,比如刚才说斗茶是比泡沫消失的慢,有一个技巧就是把碗加热,这样就可以减缓泡沫消失的速度,用的是黑釉的茶碗,但是这个碗哪个地方都有产,民间也有,你如何能让自己斗茶斗赢?就是只要找一个独特的黑釉碗,于是人们发现只有福建的黑釉茶碗的泡沫不易散开,因为福建黑釉的厚重使得碗降温慢,保温效果好,如果不是通过斗茶,人们不能发现这其中细微的区别,也不会产生古代那么多精妙绝伦后人难以复制的瓷器以及技艺,这就是农业文明经验论对技术的精雕细琢,这也是中华文化宝贵的遗产。


文章TAG:宋代茶盏宋代点茶用的是什么茶盏茗粥在宋代是什么茶

最近更新

  • 盖碗是哪里的好,玻璃盖碗与白瓷盖碗

    手打原创,关于泡茶究竟用盖碗比较好是紫砂壶比较好,关于这个问题我个人的意见是如果经济允许,一定要买把紫砂壶用来泡茶,紫砂壶在泡茶的过程中也是水与人与器交流的过程,所以在喝茶的同时要养心,这样才能体现出品茶的味道,盖碗最早是北京人喝茉莉花茶的器物,所以在冲泡品茶的过程是应该选择一把适合自己和茶的紫砂壶。盖碗泡什么茶好?感谢您提出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探讨茶知识,了解茶文化。盖碗,冲泡任何茶都适宜。相比于茶壶,盖碗的优势有很多。首先,适用面广。碗盖分离的设计,让盖碗可以自由调整开口角度的大小,这样不管是细嫩的芽头

    白茶疑问 日期:2023-03-01

  • 碧螺春是哪里产的,正宗的碧螺春茶是哪里产的

    有洞庭东西两山碧螺春之分,东山是座半岛,也是碧螺春的原产地,东山碧螺峰的石壁,是碧螺春野生茶的发原地。洞庭碧螺春的产区,是在江苏省的吴县。明前碧螺春,比较推崇的是东山。碧螺春,又叫洞庭碧螺春,也许有人会误以为它的产地是洞庭湖。东山碧螺春是传统的核心产区,东山人更是一年四季喝要碧螺春。碧螺春的原产地在哪里?谢谢邀请。洞庭碧螺春的产区,是在江苏省的吴县。有洞庭东西两山碧螺春之分,东山是座半岛,也是碧螺春的原产地,东山碧螺峰的石壁,是碧螺春野生茶的发原地。由东山岛跨过太湖大桥,就是太湖第一大岛(西山)。东西山茶

    白茶疑问 日期:2023-03-01

  • 雨林庄园茶多少钱,热带雨林里的藏

    你好,谢谢邀请!你提到的这几家也都不错,普洱茶是后发酵茶,属于六大茶类的黑茶。那么一款好茶到底怎么样,要看他的原料、生茶年份、存储环境等等,当然最重要的是你喜不喜欢它。评价一款茶怎么样不能光看它的价格,当然这几个厂家或品牌口碑不错。澜沧古茶,中茶,雨林古茶坊,这几家500以上的普洱茶怎么样?好喝吗?哪家的熟普好?你好,谢谢邀请!你提到的这几家也还都不错,普洱茶是后发酵茶,属于六大茶类的黑茶。评价一款茶怎么样不能光看它的价格,当然这几个厂家或品牌口碑还不错。那么一款好茶到底怎么样,要看他的原料、生茶年份、存

    白茶疑问 日期:2023-03-01

  • 茉莉花茶龙珠怎么泡,与品质生活不期而遇!

    白茶版茉莉花茶是用大白茶茶树为茶胚的原料与茉莉花茶窨制而成,与福州的茉莉花茶有些不同,算是福鼎的特色茉莉花茶。说起茉莉花茶,想必很多人不会感到陌生,福州是茉莉花茶的发源地,很多福建人小时候基本都喜欢喝茉莉花茶,我也不例外,而且以前我老家福鼎也有做种植茉莉花,制作茉莉花茶,不过茶胚不一样。如何正确冲泡茉莉花茶?大家好,我是茶文化爱好者小詹,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如何正确冲泡茉莉花茶?花茶被称人们戏称为第七大茶系,因为喜欢喝花茶的人可不少,花茶不仅香气浓郁,而且品种多种多样,有各式各样的花茶,其中就让人津津乐

    白茶疑问 日期:2023-03-01

  • 白毫银针和铁观音哪个贵,白茶和铁观音哪个贵

    无论是白毫银针、白牡丹,亦或是寿眉,白茶都不建议真空保存。白毫银针可以真空保存吗?感谢您提出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探讨茶知识,了解茶文化。无论是白毫银针、白牡丹,亦或是寿眉,白茶都不建议真空保存。因为质朴的工艺,白茶具有不炒不揉不杀青的特性,这使得白茶内部的酶并未被钝化或破坏。在后期储存的过程中,这些蕴含着活性的酶能够与空气中的微量氧分子发生物质转化,将咖啡碱、茶多酚等苦涩味物质消耗掉,从而转化出黄酮类物质,让白茶更加清甜、醇厚。也正因为这些酶的帮助,白茶才能够越陈越香,具备长期储存的价值。如果真空保存的话,

    白茶疑问 日期:2023-02-26

  • 存哪个产区普洱生茶,浅谈普洱生茶三大产区风味

    我们的slogan就是:藏真茶,喝好茶,就找八克茶!。感谢邀请!普洱生茶看您所指的是普洱生茶散茶是普洱生饼,普洱茶生饼大概需要4年以上,当然有条件的喝8年以上的比较好,散装升普新茶口感比较苦、涩,滋味变化多端,茶气太重一般人受不了,也有喜欢的就是这个勐劲,提神醒脑,瞌睡时候泡一杯普洱生茶醒瞌睡,吃完饭感觉肚子涨,或者吃饭没有胃口,喝生普就可以解决了,喝普洱茶,爱上云南普洱。2006年云南七子饼茶,乔木茶王生普洱茶饼云南西双版纳勐海黎明茶厂,八角亭牌,绿色食品,选用云南勐海茶区布朗山核心产区古树春茶等为原料

    白茶疑问 日期:2023-02-26

  • 生普存了多少年的好,普洱生茶变化有多大

    我回道“有,需要几年的?10年以上的吗?”客户回答道:“越老越好,最好有20年以上的。最好的普洱茶是存放了5到8年的的干仓茶,有些生茶虽然不进行渥堆,时间久了也是可以转化成熟茶的。”“20年以上的茶,我没有,只有6年内的茶。所谓的存放了五十年、一百年的茶叶只是噱头而已,不知道会剩下什么有益物质,更不知道喝下去的是什么了。现今社会很多人都在喝茶,少数人对茶叶保存时长存在误区,他们认为喝存放时间越长的茶叶对身体越有好处,这种观点其实是错误的!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茶叶储存时间越长越好,比如说绿茶和乌龙茶都不适宜长时

    白茶疑问 日期:2023-02-26

  • 香型茶有哪些,这3款香型的茶叶

    黄枝香型。三、密兰香型。二、芝兰香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周天山等人,为了找到答案,曾经对4种兰香型茶叶的香气物质进行了分析,并且建立了兰香型茶叶香气质量评价模型。樟香——在老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香型,如香樟木自然沉静,切不可与樟脑丸相比。普洱茶有几种香型?不知道茶友们有没有看过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这曾经是小百最喜欢的书,有人评价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说每个人在读这本书时对主人公都能产生不同的感受,这与莎翁生动的描写分不开,然,小百认为如何看待局中人与个人的理解是息息相关的。品茶亦是如此,

    白茶疑问 日期:2023-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