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历史起源是怎样的?
感谢邀请回答问题!普洱茶为何叫做普洱茶?普洱茶的由来:历史上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整个云南缺少食用盐,只有普洱有盐井,因此茶农去哪里把茶叶卖啦换回来食盐用,做茶的人全部都去哪里交易,茶叶因此叫做普洱茶。普洱茶当时是晒青,有时候遇到雨季茶叶受潮湿就会在马背上自然发酵成熟茶,这就是熟茶的来历,后有人便于携带,就按照计量单位做成2.5公斤一桶,每片357克,这就是七子饼的来历。
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清朝的时候全国都要往朝廷进贡茶叶,云南的茶叶也要进京,一般都是晒青茶。有一年也和往年一样用马帮运茶叶,茶叶用竹楼盛着,周围用桑皮纸包起来顶上用油布盖起来。这一年春季多雨,沿途全部是下雨到京城客栈的时候打开一看,茶叶已经变色发黑,有的还霉变了。贡品茶坏啦是要杀头的,所有人都在客栈不敢交付贡品,就等死啦。
这个时候一个押运的官员就说,大家把茶叶凉干,就对皇上说这是今年的新品,反正都是死。大家也只好这样做,在客栈把茶叶晒干,就去交贡品茶。接到贡品的官员不敢怠慢,留给皇上泡上茶叶送上去啦。这几天皇上吃的太油腻,胃肠也不舒服正在犯愁,太医也没有办法。听说云南的贡品茶到了,还是新品就喝啦。看到茶叶汤色如琥珀色,还有一种醇香味,皇上就喝下去啦。
普洱茶古六大茶山到底是哪里?
偶对古六大茶山的粗布了解是来源于网络,后来亲赴茶山后才加深了对这些流传了几百年的地名的认识。网络上对于古六大茶山现今具体位置及山寨情况的内容很少有系统的文章。多的,都是那些出名的寨子,比如班章、冰岛、南糯、景迈。这些寨子关联的文字和图片很多,可是像龙怕、直蚌、曼拱、新酒坊、曼丫、八总、瓦竜这些寨子恐怕大家就很陌生了。
其实我刚才提到的这些寨子都是古六大茶山极具代表性的寨子,下面我对古六大茶山做一个简单的梳理,以解决如我一般,在学茶初期的童鞋对这些地名的困惑。六大茶山的地名分别是:攸乐、莽枝、革登、蛮砖、倚邦、曼撒。传说与诸葛亮有关,《普洱府志·古迹》中。有记载:“旧时武侯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攸乐,置于莽枝,埋铁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镫于革登,置撒袋于曼撒,因以名其山。
”这里面有两个地名保留至今:倚邦和曼撒,而其他地名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分别更名改姓了。(一)攸乐山 现名基诺山,属于基诺山乡,行政上属景洪市管辖,辖区内以基诺族为主要民族。茶山以龙怕寨子为最大,另外两个代表寨子分别是洛特和帕尼。茶质在口感上个人认为更接近勐海茶区,苦涩度高,回甘快但持续时间稍短。由于地理位置更靠近景洪市再加上交通便利,龙怕寨是六大茶山里初制所最为密集的一个寨子,制茶规范程度也很高,且不论山头特点,工艺上算是比较成熟的一个茶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