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白茶 > 白茶知识 > 哪些国家喝茶,那么世界上有哪些国家也爱喝茶

哪些国家喝茶,那么世界上有哪些国家也爱喝茶

来源:网络 时间:2023-03-19 14:14:40 编辑:第一茶叶 手机版

千利休代表文官集团向即将成为日本第一人的丰臣秀吉道贺和表示支持,又通过各种方式传达双方间的平等关系。在整个表演中,体验者能充分的感受到表演者的严谨和敬意,整体环境烘托出了美与雅,还有日本的历史文化。但我个人认为日本茶道与茶之间并没有多关系,千利休只是用茶把他的美学修为与政治智慧串联起来了。千利休确实厉害,他用茶道串联起来的政治力量使当权者忧虑。

千利休与他的优秀弟子古田织部,最终都被不同的当权者命令切腹自杀。在我们中国,一般是不会轻易称"道"的,因为对于中国人来说,“道”是一种政治主张或思想体系,带有崇高性。而日常可以称之为"道"的,恐怕只有茶道了。喝茶,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日常行为,但它却深深的影响着中国人的文化。我没有见识过传统的中国茶道是怎样演绎的,现在我们平常能够看到的称之为茶艺表演,是近几十年才出现的。

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一位穿得就如同仙子一样的美女在表演茶艺。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的温婉、柔美......能不能专心把茶泡好了再叫我来喝呢?动作虽然都很美,但明显不能把茶泡好喝啊!这样会让我误会是不是请我喝茶的......日本茶道用整体环境来表现美和雅,由人来演绎谨和敬。中国目前的茶艺用人来演绎美与雅,诱代敬、谨被丢,何以为道?只能沦为悦人之艺!茶道是什么?是体验一杯好茶的滋味还是用茶来进入一种境界?怎样去演绎茶道?演绎出来的东西能真实表达茶道的内涵吗?先说日本茶道,日本的茶道虽然很美,但那并不是纯粹的茶道。

就如同千利休对他弟子说过的一句话:“茶道应该根据自己对于艺术、文学感想和领悟,自由发挥”。现在的日本茶道里把他们的美学、艺术、礼仪、历史融合在一起,用茶作为动线进行演绎。这个表演很好的传达了他们的思想和文化,但茶只是辅助工具,是可被替代的,有的茶道(古田织部流派)甚至会加入吃饭。传递的重心是文化和思想,而非茶本身。

日本茶的演绎之道有幸。出了一位千利休,一位在他所处时代中,公认的美学及茶道第一人。在日本最精彩的历史时段,关键的历史转折点上出了点睛之力。他最终悲情离世,完美的符合了圣人的标准。正好日本也只有绿茶(抹茶为主),极易产生一致的共识,这些综合原因造就了日本茶道。在我心目中,中国的茶道才是最纯粹、内涵最丰富,也是最有深度的,没有之一。

甚至可以说中国人对茶的理解,和其他国家是不同空间维度的。光是加工制作上就有六大类茶,每一类茶还有很多不同品类,关于茶的研究和理解更是多元化。正因如此,中国的茶道表演很难像日本茶道那样达成共识。但真实的喝茶之道与演绎之道是有别的!喝茶之道需要你去亲身体验,以茶修心之道需要你去深入理解。这些都无法通过演绎来准确的传达。

自从朱元璋罢造龙凤团饼后,打开了中国制茶人的创新思维,促成了中国茶叶制造方式的大变革。从此中国茶可以轻松的走进寻常百姓家。而日本则因斗茶的奢侈、浪费,迎来了千利休用美学、意境和寻求心灵安宁所做的茶道改革。加上地理环境和其他各种因素,日本茶道的发展稳定了下来,保留了来至宋代的茶文化。而中国在这个变革中逐步抛弃了这种喝茶方式,并逐渐发展出了乌龙茶红茶黑茶3大类茶。

怎样去演绎中国茶道是很难的,因为茶与中国人的生活融合度是非常高的。学茶更重要的是对茶的全面理解,而非表演。如要表演,我期望中国现在的茶艺能抛弃那些媚俗的做作,也别叫茶艺师那么麻烦,就两个字“茶师”多好。内容上可加入些传统礼仪,以严谨、专注的态度,用茶来表达出思想和修为,方可称之为道吧。中国丰厚的文化,如此多的茶品类,理应百家齐鸣,为何要被现在的茶艺所禁锢呢?茶道不只是一场表演,正因茶涉及的文化范围非常广,才可称之为道。


文章TAG:喝茶国家世界哪些国家喝茶那么世界上有哪些国家也爱喝茶

最近更新

  • 茶树起源于哪里,知道茶字的起源吗

    所谓双元说就是大叶种起源于印度,小叶种起源于中国。茶树作为具有广泛利用价值的物种,在人类不断引种驯化栽培利用的过程中,其最初的起源地是哪里已经有些模糊,茶树原产地也是众说纷纭。日本的抹茶道就是起源于此。中国学者多数都认为云南、广西、贵州毗邻的地方是茶树起源中心,也有很多人认为云南是茶树的起源地。茶文化起源哪里?茶,除了用来喝,还能干什么?你以为茶文化只是高高在上的“阳春白雪”?亦或是规规矩矩,毫无趣味的礼仪?当然不是!茶文化,比你想的更有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茶在我们的生活中究竟占有什么样的角色。一,融入生

    白茶知识 日期:2023-03-19

  • 为什么小叶种不能叫普洱茶,大叶种才是真正的普洱茶

    景迈茶区中也有部分小叶种普洱茶存在,且树龄大的小叶种茶树保存较完善。谢谢邀请!悟空问答:普洱茶为什么叫“普洱茶”?第一产地和历史来由我们一提到普洱茶,就知道是云南普洱茶。从生物学茶树种类归属上来看,云南普洱茶中的中、小叶种仍旧多属于普洱茶种(国外学者称之为阿萨姆种)这一植物类别。古树茶大多是小叶茶吗?感恩邀请,要说这个问题,先说茶树好了,云南按照树的高度和形状主要有乔木,半乔木,灌木类的茶树,根据这些树的类型所长出来的叶子的大小分出了大,中,小叶种。而这些茶树类型无论叶形大小,现在说100年树龄的就算古树

    白茶知识 日期:2023-03-19

  • 白茶和绿茶哪个好用,简单分析白茶和绿茶的不同点

    《4》白茶和绿茶有什么关系?绿茶和白茶,同在六大茶类之列。白茶和绿茶区别一:工艺工艺,是白茶和绿茶最大的差别。白茶和绿茶区别三:香气、滋味白茶,它的香气和滋味比较独特,会受到年份因素的影响。绿茶中的安吉白茶、溧阳白茶、松阳白茶等茶因为以“白茶”二字为名字,所以常被认为是白茶系,其实它们是正经的绿茶,不是白茶。白茶和绿茶有哪些区别?谢谢头条的邀请,关于白茶和绿茶有哪些区别,其实有很多茶友,特别是刚刚介入茶界的茶友经常弄混,其实白茶和绿茶是截然不同的两个茶类。想了解更多白茶和绿茶的区别,可以查阅之前村姑陈写的

    白茶知识 日期:2023-03-19

  • 广州哪里可以茶叶压饼吗,耕耘广州供水事业十八年

    因此,普洱茶压饼存放比散着存放要好。了解了这些之后,我们再来分析普洱茶散茶与压饼茶有什么区别??普洱茶压饼以后,茶的中间部分接触空气就会比较少一些,它的氧化反应就会比较慢,同时酶促反应速度也会比较低。除普洱茶之外可以压制成型的茶有白茶、六堡茶、黑茶等。普洱茶,散茶与压饼茶有什么区别?谢谢邀请!普洱茶散茶与饼茶除了形态,后期转化也有比较大的区别。普洱茶的转化分三个部分:第一就是氧化,化学常识告诉我们,任何物质只要暴露在空气中,就会产生氧化反应,普洱茶也不例外。第二就是酶促反应,普洱茶中多酚酶的含量比较高,当

    白茶知识 日期:2023-03-19

  • 花茶保质期一般多久,茶叶的保质期一般多久

    玻璃化学稳定性好,无毒,只要把茶叶放入玻璃瓶中,密封防潮,埋入地下或放入地下室避光保存,一般几十年都可以。这样收存的茶叶只要不是大叶散茶,一般细茶,珠粒类等茶叶放进去容易倒出来方便的都可以放。至于茶叶能收藏存放多久这个问题,我认为只要方法得当,没有霉变,没有异味,滋味转化好,又是自己喜欢喝的口感,都能喝,时间长短根本不是问题。茶叶的保质期到底有多长?谢谢提问者!马未都先生曾在一个访谈节目中说一一有一次在台湾做访问时,亲自尝到了1930年的台湾绿茶。这种陈年藏茶虽然没有了绿茶的鲜爽香韵味道,但有些近似普洱生

    白茶知识 日期:2023-03-19

  • 个人如何办茶厂,农民借23万高利贷办茶厂

    首先走网络就比较单一,而且客户需求不一样,一个茶厂满足不了需求;想办茶厂的资质要有一定的场地要求和机器要求,成本高,三S认证要有一定的成本,量力而行{!--PGC_VIDEO:{"thumb_height":808,"vposter":"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p-0000/cd35eae865c24917857e9a73ef18fa54~noop.image?x-expires=1966445755

    白茶知识 日期:2023-03-19

  • 贵州兰馨雀舌多少钱,你的家乡有哪些茶叶

    你知道吗?中国的茶园面积贵州要算第一(达689万亩),贵州茶叶“三绿两红”分别指的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绿宝石、遵义红、普安红,这些都是贵州极好的茶叶了。产于贵州遵义市凤冈县一带,以凤岗硒锌茶为原料制成。贵州省的其余较为知名的茶叶有:成名于清代,产于贵州毕节市金沙县清池镇一带的清池翠片;成名于清代,产于贵州贵阳市开阳县南龙乡一带的南龙贡茶;成名于清代,产于贵州贵阳市郊黔陶乡赵司村一带的黔陶赵司茶。谁知道贵州的茶叶如何,哪种茶叶好喝?你知道吗?中国的茶园面积贵州要算第一(达689万亩),贵州茶叶“三绿两红”分

    白茶知识 日期:2023-03-19

  • 正宗的正山小种多少钱,正山小种哪个牌子比较好

    后来卖红茶的人多了,把小种都称为正山小种了。关于“正山”的名称,应该是首批制茶营销的人取出的名字。有些朋友回答了,肯定不是正山的,是外山的,这个答案是正确的,我不知道他们所指正山是哪个山或哪个村,以我理解为外地的茶仿本地品牌的。真正的本地正山小种红茶一百元一斤,连制作成本都不够!我个人理解为茶叶也同香烟一样,有几元钱一包的香烟,也有一百元一包的香烟,都能抽的。一百块一斤的正山小种能喝吗?能喝的,但是质量口感可能不太好喝,应该是低洼地种植的小种,不是高山的,茶叶相对是品质差些,算次品茶吧,而且不是原产茶区生

    白茶知识 日期:2023-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