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压制得太紧,体型太厚的砖茶和沱茶,不太适合这种醒茶方法,除非是撬下薄块烘烤。6.蒸茶法所谓蒸茶法,是指利用水蒸气的热度和湿度,让紧压茶散开,同时也让茶叶的茶性在高温中苏醒。这种醒茶法适合那些压制得比较紧的沱茶和砖茶(多用于沱茶醒茶)。利用这种方法醒茶需要注意的是,茶叶蒸散以后一定要快速晾干,然后收置(防潮、防跑香),每一次蒸茶的量不宜过大,以六七天的茶量为宜。
经过渥堆发酵的黑茶(普洱茶熟茶、六堡茶等)醒茶只适合使用散(撬散)茶法在黑茶中,有经过渥堆发酵的茶,比如普洱茶熟茶、六堡茶、渥堆发酵过的藏茶等等,这些茶醒茶的目的不仅仅只是为茶性的苏醒,也有散去茶叶中渥堆味的用意。醒这类茶叶以散(撬散)茶法为宜,闷醒、湿醒、烘烤、蒸茶等方法则不太适合,因为后几种醒茶方法并不能有效去除茶叶中的渥堆味。
写在后面的话很多人在冲泡低温保存的绿茶、黄茶时,往往会忽略醒茶这个程序,因为很多人冲泡绿茶、黄茶时多不洗茶,但是实际上,低温存放过的绿茶、黄茶照样需要醒茶,因为低温也会让茶叶的茶味和茶香休眠。有些茶友将醒茶视为古人冲泡茶叶时留下来的一种繁文缛节,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其实不然,除了常温保存的绿茶、黄茶、红茶,常温非密封散存的普洱茶、白茶、黑茶,其他所有的茶叶,在冲泡之前醒醒茶,冲泡出来的茶汤口感会更好。
市场上的茶叶会添加香料吗?
我是经常在头条说茶叶真相的茶痴,经常关注你的的朋友不少都是知道的。既然这个问题是有关于茶叶添加香精的,可能又是得罪人的活了。在说明添加之前,我先解释一下什么香精的情况,一类是食用香精是参照天然香精的香味,采用天然或同等香料,合成香料调配而成的各种香精,食用香精广泛应用于糕点饼干糖果罐头酒等食品中间,第二类是日用香精是指添加在香皂洗发水清新剂等日用品中的的香精;第三类是其他香精或工业香精,那是应用于塑料橡胶油墨纸张涂料等用途上的香精。
茶叶上的香精,国家食品安全规定茶叶是不允许添加香精的,但是茶制品(茶粉,固态速溶茶,茶浓缩液,茶膏等)调味茶(加料调味茶,加香调味茶,混合调味茶等),代用茶(叶类代用茶,花类代用茶,果类代用茶等)是允许生产商根据口味香味自己决定添加或不添加香精的。也就是说作为农产品茶叶不允许添加香精,作为工业产品是允许添加香精的。
从国家的食品安全上来说,把茶叶是按照农产品来管理的,但是在实际上的漏洞也是来自于对茶叶企业的定位,工业产品的茶制品是可以加香精的。所以茶叶添加香精的现象也往往出现在工业产品的定位上,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大品牌的茶叶明明有添加香精的现象,却不管理的矛盾所在。现在回到那些茶叶会添加香精,就是大型加工厂大型企业加工精制的茶叶品种上添加香精现象比较严重。
那那些茶叶是这样的 呢?最严重的是在福建广东地区那里的茶叶企业加工最多,2016年315央视曝光的汕头茶叶市场,香精添加现象几乎百分之百,乌龙类茶叶也是香精添加大户其实想一下都会明白,茶叶讲究一山一味,一人一味,这些品牌茶叶为什么会简单几个味,尤其是那些产地跨度几个地区几个省的口味都能一样的,春茶和秋茶都能一样的;红茶是添加大户,还记得九十年代广东红茶出口品牌集体扑街吗?最后一个是花茶黑茶添加香精大户。
如何辨别茶叶是否添加香精?
谢谢提问者!“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一一这是一个普通道理。赠玫瑰花的人手上沾染的香味,就是玫瑰花的香味,严格来说这就是玫瑰花的自然香精味。大家知道,干茶叶有吸附异味的自然特性,不能与有异味的物品放在一起,否则,茶叶会因吸味而变化成带有异味的茶叶。智慧的人们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口感很好,香气十足的多种花香型茶,如:茉莉花茶,玫瑰花茶,玳玳花茶,桂花茶,………这些茶,除了不失茶叶本身香味外,还有自然花草的纯正花香味。
回到“如何辨别茶叶是否添加香精”这个问题。实际上,(参考配图1)茶叶中的香气成分和种类非常多,各种茶叶香味的形成是一个综合体,是茶叶中内含的形成香气香味的化学成分互相融合,互相补充,互相增益,才形成一个完整的茶叶香味体系。地域差异,天气情况,土壤环境,生产长过程,采摘时间,生产过程,生产方式………稍有微量变化,都会形成或者表现出不同茶叶香味的自然特异性。
茶叶生产厂商,在生产工艺上是很想优化茶叶的香味的,如果单独加入一种或几种香味就行的话,那就赚大发了。正因为难度很大,在茶叶“色,形,味”较完美的前提下,就是利用了茶叶的吸附性,用物理的方法吸附了其他允许使用的香味,这种方式制作的香味茶,也只能是一种新的香型茶。因此,茶叶是否添加香精,我们消费者没有必要去考虑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