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是清朝前期,普洱府建立前后的事情。至于为什么要把茶饼作圆,说来也简单,就是图个方便。普洱府的成立,是七子饼茶出世的起因。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清政府对西双版纳进行改土归流,设立了普洱府。西双版纳,是云南当时最大的产茶区。为了垄断“大钱粮”,清政府在思茅设立总茶店,由官方垄断茶叶经营。这是中国历史上,由中央朝廷正式控制、垄断云南茶叶的开始。
既然要垄断经营,必然要有一些改弦更张的措施。民间常说,新官上任还要三把火呢!又何况是堂堂朝廷呢。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清中央政府正式颁布了云南茶法。茶法规定,买卖云南茶叶需持“茶引”。无“茶引”者,一律以走私罪论处。其实用“引”的制度,已经在盐上应用很久了。应该讲茶与盐一样,都是中央政府的专卖产品。
既然是朝廷专卖,那就要立下规矩,而不是随随便便的事情了。朝廷批准,云南每年发“茶引”三千,每引购茶一百斤。云南茶法还特别规定,交易之茶需为圆饼状。每个圆饼重七两左右,七个圆饼为一筒,每筒重四十九两。每筒征税银一分,每张“茶引”可买三十二筒,上税银三钱二分。由于每七饼为一筒,因此后世起名为“七子饼”。云南茶法的出台,将云南茶市上茶的外形、重量、包装规格都作了法律层面的规定。
一方面,使得云南输出外地的茶有了统一的规格外形。应该说,普洱圆茶的出现是云南普洱茶的一个新纪元。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有货币。刀币、布币、圆钱五花八门。甚至于各国的“斤两”,也不尽相同。互相交易起来,换算成本太大。因此,秦始皇的重要功绩之一就是统一度量衡。以前的云南普洱茶,如同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一样。普洱圆茶的出现,使得普洱茶达到了制式的统一。
普洱茶越存越苦,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压饼后香气、回甘都消失了?
原产地做茶十多年,从开始的几十元一公斤,到后来的几百几千,直到近几年的扶摇直上过W,中间有收获的甘甜,也有不少吃亏上当的事,一句话,做茶人辛苦并快乐着,这是很多做茶人的真实生活写照。记得在十几年前在勐海恒邦压制“一零冰岛”的时候,我和负责管理生产的高厂长,从办公室往车间赶着去看压饼,离车间二三十米的时候,就闻到了浓郁的花香,高厂长抑制不住一脸地兴奋,大叫:“这是谁家的茶这么香?”我们三步并作两步,循香追去。
压制车间里,蒸汽缭绕,隐约可见一字排开数台石磨机组,气泵发出有节奏哐哐的声音,此起彼伏。工人们在紧张地工作,发出浓郁花香的正中间一组,正是我们的“一零冰岛”。以上是我们做茶多年,发生的无数小插曲中的一个。我们做茶的范围从临沧的冰岛、昔归到版纳的班章、老曼峨再到易武刮风寨、几个明星山头古树茶,不断扩大到数十个知名山头古树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