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需时间在7天左右。若是没有进行干醒,这样的茶品,冲泡后,茶汤入口的滋味中会出现水味。5.季节气候影响采摘鲜叶的质量普洱茶的采摘季节分为春、夏、秋。其中春茶最优、秋茶次之、夏茶最末。云南的夏季,尤其在产茶地,降雨较多。丰富的降雨量,使得夏季采摘的部分茶叶水汽较重,水分进入茶叶较多稀释了茶叶的内含物质。
同时夏季温度高,茶树生长时间缩短,汲取养料的时间减少,使得茶叶内含物质较春茶少一些。夏季采摘茶叶时,难度加大。一不小心,茶叶就会变老。以上五种出现水味的情况,除了原料和采摘季节是茶叶本身的问题外,其它三个情况都是外在因素影响,且这些因素是可以调节控制的。茶友们可对照本文,尽量避免这其他三种情况的发生。
泡普洱茶时总是有沉淀物,这种沉淀物是什么?
刚开始喝普洱茶的朋友,有时候会遇到茶汤浑浊的茶品,用滤网过滤后还有类似“稀泥”状的物质,这些物质是不是茶叶里有泥土,是不是茶叶不干净、品质有问题呢? 其实,这些所谓的“稀泥”物质,除了小部分是茶叶在杀青和揉捻时掉下来的边缘锯齿碎末,其余的绝大多数都是下面要涉及到的普洱茶的一个基本知识--茶毫。
一 茶毫的来源 茶毫,也叫茶毛,是茶树新稍上顶芽和嫩叶背面生着的细小茸毛。在同一茶梢上,茸毛的分布以芽上最多,且密而长,其次为幼叶,再次为嫩叶。茶毫不仅是茶树品种特性的表现,而且对茶叶的外形起了重要作用,同时能增进茶汤品质,提高茶叶的经济价值。头春古树茶叶都有很多茸毛,过了清明时节,到谷雨茶时就没有这么多茸毛了,那时候茶叶价格也掉下来了。
所以,茶毫多少是鲜叶细嫩的重要标识之一,茸毛多的芽叶,是幼嫩和优质的;相反茸毛少的其嫩度较低。茶毫的多少及隐显也是评定茶叶品质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对茶叶风味品质以及口感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进入春季时气温回升,叶芽开始萌发,茸毛逐渐生长,到嫩芽长大一些时,茸毛也长到了一定的长度,这时叶片还没有开展,而茸毛密度很大。
很多普洱茶采摘时以茶芽、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为主,在制作过程会影响茶毫的外观,使得茶毫看起来更美观。 二 茶毫的特征与茶品的关系 茶毫主要长在茶叶嫩芽的下表皮,它的长度、密度、粗细度、根据茶树品种而不同,色泽也有透亮、银白、金黄之分。随着嫩芽逐渐长大,茶毫也随之逐渐稀疏,以至脱落。
茶毫的多少也是区分普洱茶大叶种和小叶种的重要标识之一。 茶叶生长时,茶毫的根部有分泌芳香物质的腺细胞,能分泌芳香物质,因此茶叶嫩芽上毫毛越多,制作出来的茶叶也更具有香气,茶汤的鲜爽度也会更高。除此之外茶毫内还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有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影响茶叶风味品质的重要成分。 普洱茶生茶的茶毫是最为明显的,特别是以上好的头春茶为原料制作出来的大叶种普洱茶成品,茶毫多,嫩度高,这一类普洱茶生茶,开汤后茶汤内的茶茸较多,茶汤较浑,不明亮,一般要到第四、五泡以后才慢慢变清澈明亮(具体要视茶毫的含量而定);而有一定年份的生茶,经仓储陈化等过程的转变,即便是茶毫多,开汤后茶汤也是非常透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