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5年春天的时候,谢正安正式地成立了谢裕大茶行,将黄山毛峰推向了市场,一运到上海就大获成功,成名之后的谢正安在家乡修桥铺路,保靖安民,注意培养人才,所以当地人称他为谢伯乐,后来还被清政府封为“凤镇大夫”等一些官衔,成了黄山地区唯一的红顶商人。安徽茶的上市时间普遍是比江浙长晚一周到10天左右,基本上是在清明节到立夏之间都是茶季,我们主要看到的都是清明到谷雨之间。
黄山一带气候冷,也就造成了茶树抗寒性强,要不江北辖区山东一带在早期一开始引种茶树的时候,优先就选用黄山种。我们所说的黄山种,主要指的是黄山大叶品种,它发芽整齐芽头壮实,绒毛也多,叶底柔软,氨基酸的总量和水浸出物的含量都很高,采用这一树种制作的黄山毛峰,是最地道,最正宗品级最高的。近些年来黄山地区还普遍地种植一些新的树种,这些树种很乱,什么都有,早期连乌牛早都有种植, 安徽3号,7号,皖农95,杨树林783,红旗1号,等等好多说不上来的树种,他们在清明前就会上市,但是这种血统的纯粹性上差一些,如果单论口感,鲜爽度,包括叶形,他们有一些是比土种的更受欢迎,更好看。
黄山毛峰和信阳毛尖哪个更好?
我到黄山旅游,喝过黄山毛峰,黄山毛峰色绿味浓好喝,好多十大名茶都不如他,但是黄山毛峰比信阳毛尖差远了,黄山毛峰没有回甜,不经泡。我是旅游爱好者,到过中国所有产茶地,喝过中国所有名茶,不是我说信阳毛尖好,所有产茶卖茶的人,一说信阳毛尖都说好,为什么呢?信阳是中国最北的产茶地,气温低,生长期长,叶片厚,加上信阳毛尖是传统的人工搓条,人工炒制,当然好喝。
清代阮福《普洱茶记》中是这样记载的,“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清代云南西双版纳傣、哈尼、基诺、拉祜等族向皇宫进献的普洱茶称普洱贡茶。因而,须以极为考究的茶优先进贡京师。“于二月间(农历)采蕊极细而白谓之毛尖以作贡”,贡后方许民间贩茶。 云南西双版纳茶区每年清明前半个月开始采茶,历时约二个半月,所采为春茶。
安徽除了中国名茶榜榜上有名的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和六安瓜片以外,还有哪些知名茶叶?
安徽省位于我国中东部地区,多山地丘陵,是我国最大的产茶省份之一,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当代茶圣吴觉农《在祁场一年》道:“良以安徽之茶业,实系中国茶业中心;无论内销外销出品,以及出品之为红茶、绿茶,又各有其独特地位。”安徽省茶叶种植历史悠久。 “茶圣”陆羽写的世界上第一部有关茶的专著《茶经》中,就将我国产茶的地方划分为八大茶区,安徽也是茶区之一,产茶、制茶历史悠长,名茶众多。
除了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和六安瓜片三种茶叶稳坐中国十大名茶榜,太平猴魁和屯溪绿茶也都是我国极品名茶。除了这些名茶,安徽还有不少出名的茶叶。霍山黄芽也是历史名茶,明代就被列为贡品。霍山黄芽鲜叶细嫩,外形条直微展,形似雀舌,主要产于霍山县海拔600米以上山区金竹坪、金鸡山、金家湾、乌米尖等地。因山高地寒,一般在谷雨前3-5天开采。
涌溪火青是产于泾县榔桥镇涌溪村的珠茶,也是中国独具特色的名茶之一,以腰圆紧结,味甘香浓的特点享誉全国。茶园海拔多在500米左右,鲜叶一般在清明到谷雨期间采摘。泾县特尖是安徽烘青绿茶中的一个特有品种,特尖是泾县尖茶中的精品,色泽翠绿、匀润显毫、滋味鲜醇。鲜叶一般在清明之后采摘,比市面上的新茶稍迟1-2周。
泾县东南部山区的爱民、南容、汀溪、铜山、晏公、陈村等地所产尖茶品质最好。岳西翠兰是生长在大别山区的优质云雾茶,是在地方名茶小兰花的传统基础上新创的一种名茶。岳西翠兰主要产于岳西县境内的主簿、头陀、来榜等乡镇,茶园大多分布在海拔600-800米的深山峡谷中。外形芽叶相连,舒展成朵,色泽翠绿,因形似兰花而得名。
桐城小花产于桐城市,主产于大别山余脉龙眠山一带。明清时期随着桐城文派的崛起,桐城小花被作为贡品特贡朝廷,也是历史名茶。桐城小花生长在400-1000米的环境之中,采摘于清明之后。因茶叶尖头细小,独具“兰韵”,有如兰花一样的美好香氛而得名。古往今来,安徽除了以上提到的名茶外,还有歙县老竹大方、祁门安茶、黄山绿牡丹、石台雾里青、贵池肖坑茶、宁国黄花云尖、郎溪瑞草魁、芜湖浮山翠珠、潮州西涧春雪、庐江白云春毫、潜山天柱剑毫、舒城兰花和金寨翠眉等一批名茶,它们如群星,闪烁在中华茶文化的璀璨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