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高祖母宣太后(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芈月)与义渠王不止私通,还生了两个儿子。不但如此,宣太后死时,还想要另一位面首魏丑夫陪葬,虽然经过谋士劝说后打消了这个念头,但可见这并不是什么讳莫如深的事情。到了汉朝,汉昭帝的姐姐蓄养的面熟丁外人,汉昭帝更是专门下诏令提供方便。因此嫪毐并不是一个见不得人的阴刻小人物,他是一个可以出现在明面上,并且可以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人。
而事实上他也确实在政治上有很大的作为,这个标志就是他被封为了长信侯。《史记·六国年表》中载,秦王政八年,“嫪毐封长信侯”。这是秦国政府的正式记载,显示事件重大。表明嫪毐立下了非同寻常的功劳,按照秦国的制度授予了与他的功劳相应的最高爵位。《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同样有明确的记载:嫪毐封为长信侯,予之山阳地,令毐居之。
宫室车马衣服苑囿驰猎恣毐。事无大小皆决于毐。又以河西太原郡更为毐国。这段记载说:嫪毐被封为长信侯后,在山阳这个地方有着大片的领地,他还可以可以随意地使用秦国王室的宫室、车马、衣服、苑囿和猎场。更牛的是,还将太原郡的汾河以西地区赏给嫪毐作为了封国。这说明他不止封侯,而且还不是“伦侯(关内侯)”这种没有封国的侯,而是有封国的“彻侯”。
不熟悉秦汉军功爵制的人可能对于长信侯这个爵位的高度和获得的难度不了解。秦朝设立军功爵制,共分二十级,从下到上依次为:一级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大良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
以上可见,爵位最高级别的才是侯。而秦朝又极为崇尚军功,赏赐爵位的条件十分严苛,封侯更是十分难的事情,秦国以来被封侯之人屈指可数,每一个都有明确的记载和显赫的功劳,这一点可以参见秦朝大将王翦邀赏的事迹。王翦灭楚前,手握六十万大军,因为权柄过甚,为打消秦始皇疑虑,特意邀赏。开口抱怨说自己军功赫赫却始终未曾封侯。
直到王翦灭楚之后才被封了侯,这个事迹可见秦国封侯的难度有多高,因此嫪毐封侯只是因为秦始皇母亲赵姬的裙带关系就被封侯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这等于动摇秦国示为根本的军功爵制度,没人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至于嫪毐为什么被封长信侯,历史没有明确记载,有史学家推测可能与其检举成蟜叛乱有关,成蟜是秦始皇同父异母的弟弟,“成蟜之乱”的平定对于秦始皇皇位的稳固意义重大,之所以有这个推测是因为商鞅变法中有一条重要的原则,叫作“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就是揭发谋反奸人的功劳,与杀敌斩首的功劳同等计算,因为嫪毐没什么军功,而且同时期除了“成蟜之乱”没什么政治大事,所以由此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