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实际上相当于在无形中对巴基斯坦进行了声援。同时中国也向巴基斯坦提供了大量军事物资:截至战后一年中国为巴基斯坦提供了3000多辆坦克、60余架飞机。在70年代国际风云变幻的过程中巴基斯坦扮演了促成中美外交破冰的中间人角色:1970年10月25日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在白宫会见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时提出中美关系十分重要,以此暗示希望由巴基斯坦帮忙在中美之间牵线搭桥。
当时中美关系处于相当对立的状态,在此之前双方几乎没任何来往,所以就需要中间人从中牵线搭桥。同年11月10日叶海亚·汗在访问中国时向周总理转达了尼克松的口信,叶海亚·汗回国后又把周总理的回复转达给了美国驻巴基斯坦大使。1971年7月8日尼克松政府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出访巴基斯坦。当晚叶海亚·汗总统设宴招待基辛格。
晚宴正在进行之际基辛格大呼肚子痛,叶海亚·汗立即声称是伊斯兰堡的高温影响了基辛格的健康,随后叶海亚·汗就邀请基辛格去那蒂亚加利的总统别墅休养。基辛格在摆脱记者的追踪之后并没前往那蒂亚加利,而是于9日凌晨四点半左右搭乘巴基斯坦民航707飞机直飞北京。基辛格就这样在巴基斯坦方面的配合下完成了秘密访华的使命,为日后尼克松访华打了前站。
就在基辛格通过巴基斯坦的帮助秘密访华四个月后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这次美国人故技重施拒绝履行美巴双边协议中的援助义务,再次使巴基斯坦陷于绝境之中。危难之际依然是中国向巴基斯坦伸出了援手:在1966至1980年期间中国一共向巴基斯坦提供了价值6.3亿美元的军火。1982年10月中、巴两国成立了中巴经济、贸易和科技合作联合委员会。
2005年4月双方签署了《中巴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6年两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2008年汶川地震巴基斯坦曾先后援助中国帐篷两万多顶,同时向灾区捐赠了1万吨大米。今年中国疫情爆发后饱受蝗灾的巴基斯坦为中国捐赠了30万口罩、800套防护服、6800副手套。巴基斯坦疫情爆发后我国作为回报向巴基斯坦援助了69.9吨抗蝗、抗疫物资,江苏省也决定对口支援巴基斯坦建设隔离医院。
两国在经贸民生领域同样有良好的合作:北起中国新疆喀什、南至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的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建设规划中的旗舰项目。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发挥中国大西南进出印度洋的出海口作用,从而减少中国在能源安全、贸易安全上过于依赖马六甲海峡的状态。打通西南出海口将有助于改善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从而使中国经济实现东西部双极驱动。
事实上中巴之间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从中巴交往之初就就开始:从1966年起中巴两国动员1.5万人在13年内用了8千吨炸药、8万吨水泥修建了1032公里的喀喇昆仑公路,为此有700人付出生命。巴基斯坦前总统穆沙拉夫就曾公开表示:“巴基斯坦愿意成为中国的能源走廊,帮助中国减少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当然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在为中国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对巴基斯坦有着非凡的意义:位于中巴经济走廊最南端的瓜达尔港能将被陆地包围的中亚与世界其他地区连接起来,从而使瓜达尔港成为集转载、仓储、运输于一体的地区海上中转站和中亚战略枢纽。
这不仅将促进巴基斯坦的对外贸易,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从而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同时也能为被陆地包围的中亚打开通往印度洋的战略通道。这对整个巴基斯坦的经济发展具有非凡的战略意义。除此之外中巴之间在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方面也始终保持着卓有成效的合作。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巴基斯坦《论坛快报》随即发表社论称:世界多国将从中受益。事实上巴基斯坦恰恰正是除中国之外全球第一个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受益的国家。早在2013年我们就和巴基斯坦签订了协议,从而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引入到巴基斯坦。目前我们已在巴基斯坦建立起了北斗导航系统地面站网。北斗导航卫星网络早已覆盖了巴基斯坦第一大城市卡拉奇以及其他周边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