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是“如何享用一杯茶?”包括冲泡与饮用。学茶当然要喝茶,而且也只有从喝茶中才能获得茶的益处,才能体会到以茶为载体的思想、美学境界。非专业习茶的人要在短时间内掌握充分且正确的茶道入门知识是不容易的,笔者以从事二十五年茶道教学的经验,多次整理这类课程,皆希望使初学者能以最短的时间与精力理解并应用这些知识。
首先我对一个如此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高中生点赞。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朝历代有关茶道的书很多,但我觉得最根本的应当首先认认真真读通陆羽的《茶经》,它是中国茶文化的集大成者,是中国古代有关茶道精神的最有权威的论述。古往今来,凡是研究茶道的人,几乎没有不读《茶经》的。如果以你小小年纪,就把中国茶道最精髓的东西学到手,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大,随着品茶水平的不断提高,我想中国茶道的精髓也会自然而然地悟透。
另外,本人也是一位茶道爱好者,并考取了茶道资格师证书,对于中国茶道,还是略知一二,并撰写了很对有关喝茶体会的文章,有的已陆续发表在头条作品里,你不妨看一下。此外,中国茶道的精髓,就是讲究“禅茶一味”,也就说借茶参禅悟道,茶是参悟的媒介,从宋代的圆悟克勤大师提出这一著名的论断,延续了一千多年,近年来,在山东博山正觉寺又对中国传统茶道进行了挖掘与整理,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表演艺术,将中国茶道上升为一种集禅修,养生,表演,诗词,音乐,舞蹈等多种文化为一体的禅修茶道,你可以了解一下。
另外,如果喜欢茶道的文学读物,我可以推荐你读读林清玄的《平常茶非常道》,作家车前子的《茶墨相》,青年作家胡竹峰的《闲饮茶》等,皆可开阔视野,同时对你的高中语文学习,尤其是作文也大有帮助。总之,中国茶道因有你这样的年轻人会越来越普及,也因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弘扬传统文化,中国茶道更会走向更加广阔的世界舞台。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有几个人能够静下心来,品品茶,翻阅一本纸质的书籍?
自从有了电视、网络、智能手机,读书的人,似乎越来越少了,读纸质书的人就更少了,这个应该是不争的事实。可是,诡异的是,据说统计数据表明,在世界范围内,每年图书的出版量和销售量一直呈上升趋势,且幅度不小!怎样解读这个矛盾呢?我觉得,除去学生用书大幅度增加以外(包括各类考试用书),是因为阅读本身发生了大的变化:过去,书的种类相对少,主流文化单一,容易形成热门书和阅读热,而现在,书的种类多了,文化多元,崇尚个性,就不容易形成阅读热。
另外,过去以借阅为主,包括从图书馆借,和读者之间互相借阅,这导致选择余地少。现在呢,至少读者间互相借阅的非常少了,因为“你喜欢看的书,我不一定喜欢”已是常态了,选择范围增大了。当然,这和我们的经济水平普遍提高了也有关系。也就是说,现在的阅读在量上少了,但质量应该是提高了。我以为,问题主要在于:电视、网络、手机固然可以提供我们知识、思想等等,但毕竟这些的目的是娱乐。
我们都知道,所谓“娱乐至死”,就是什么都可以拿来“娱乐”!而纸质书,虽然也能用来娱乐,但娱乐以外的收获份量是不能忽略掉的。这应该是两者质的不同吧?所以,从成长的角度看,至少到目前为止,纸质书所起的作用仍然更为显著。这一点,决定了一定会有人自觉地选择纸质书!或许应该这样说:不读书的人,不管有没有电视、网络、手机,都不会读书,喜欢读书的人,则不论怎样都会读书,电视、网络、手机,则只是丰富了读书的手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