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很快用毛笔非常庄重地回了一封信:你的诗稿我们已看过,同意出版,最近发排,打印目录,是否同意?请告。后来,胡昭又写信给楼适夷询问,楼说已发排。证据之二,李又然已把胡昭的诗集稿,“我送冯雪峰同志看了”,而他的散文集稿亦应同时给冯雪峰。李又然的第四本散文集《伟大的安慰者》、胡昭的第一本诗集《光荣的星云》,两本集子的各版权页,除却书名、作者、体裁、字数、印张、印数不同,有关出版者、印刷者、发行者即出版发行公务权限(北京市书刊出版业营业许可证出字第057号)皆同。
不再看见别人受苦是他们自己受苦的唯一目的1950年11月,李又然,由胡乔木任署长的中央新闻总署国际新闻局,调入由丁玲任所长的中央文学研究所——当时唯一的专任教员;1953年10月,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改为中国作家协会,中央文学研究所随之改为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作为一名专任教员,要由作家出版单位,出版一本散文专集。
于是李又然在《〈伟大的安慰者〉前言》开宗明义写道—— 李又然:《〈伟大的安慰者〉前言》 散文二十二篇。大部分是全国解放前在延安和东北写的。十九篇从早已绝版的《国际家书》里抽出来,经过了修改。为了前进,我希望这种修改是剪掉多余的枝叶,树是活的。另外三篇,都发表过。书名本来仍旧用《国际家书》,尽管书的内容已经不同;可是终于改了,原因之一是追悼罗曼·罗兰先生这篇东西——《伟大的安慰者》,对于自己来说,印象最深。
先生逝世已经十周年。伟大的死者永远在呼吸。我浪费了许多时间,没有做什么。即使可以把过早的、无效果的努力,以及治病等等,也都包括在浪费之内,我完全浪费的时间还是多的。而一个党员浪费时间,就是在向党掠夺党龄,不是吗?献给一切默默地承担了时代的苦难,心理藏着光明的秘密(战士隐讳自己的战绩),最谦虚、最坚强的人。
不再看见别人受苦是他们自己受苦的唯一目的,而是他们的希望和幸福,是他们从苦难中所获得的至高的欢乐。 1955年1月5日 恰是彼时,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百业待举的大背景下,担当专任教员一职的李又然,决定编辑出版散文集《伟大的安慰者》似有一种教学示范的目的;其意义更主要在于,以文体模板,再一次表明:什么是散文?如何写散文?用怎样的笔法,才能写出一种抒写感触而带说理性质的文字?如何创作以政论性的散文形式表现的艺术作品,为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事业全心全意地服务?贵在坚持。
署名李则蓝著的散文集《国际家书》吉林书店初版本(1948年11月)、署名李又然著的散文集《国际家书》上海文化工作社增订本沪初版(1949年10月)、署名李又然著的散文集《国际家书》上海文化工作社增订本沪再版(1951年2月),加之署名李又然著的散文集《伟大的安慰者》,编注者将这四种版本的真版原件进行比对,可以明显地看出《伟大的安慰者》最为严谨和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