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1933年曹聚仁化名陈思著文首肯《李又燃先生的文体》,1948年侯唯动、李克异先后分别著文《介绍〈国际家书〉》《读〈国际家书〉》后,编辑出版家、文学评论家、《文艺报》主编陈企霞,署名江华,于1950年11月,抗美援朝之初,向读者尤其是青年文学爱好者介绍李又然散文创作的态度和方法,即李又然的文体——以政论性的散文形式表现的艺术作品,倡导学习李又然的散文写作方法。
《伟大的安慰者》初版本,抗日战争在延安八年、解放战争在东北三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五年,是李又然在十六年里所写散文几经甄选的结集;堪称典藏版,且主要在于:一是,李又然作为中央文学研究所、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专任教员赠送学员的自选集,明显具有示范作用;二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牌作家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冯雪峰亲自签发出版印刷,校订最标准,为编辑范本。
果真有一个任意贬损他人的抹黑时代生不逢时。李又然的散文集《伟大的安慰者》初版本命运多舛。1955年3月该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牌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当年6月作者在反胡风运动之初表达对诗人鲁藜的惋惜和同情,自己反倒受牵连被捕,直至九个月后的第二年3月释放。不料这笔账在1957年重新又遭到算计,书送进了各书店,因人而被下架,被图书馆买走的也不允许借阅——仅供封存。
这一耽误则一下又是二十二年——到1979年。不堪回首。在极左年代里的反右派斗争中,宁左勿右或形左实右者大有人在。大时代最忌耍小心机,聪明反被聪明误,用什么办法整人必会以同样办法挨整。有人一反其在此前肃反运动中的态度,其无所适从的所作所为,则未能避开损人不利己的可怜境地;在反右派斗争中先斗别人,自己也被错划为右派分子。
此种人用以抓辫子打棍子的活靶子就是李又然散文集《伟大的安慰者》初版本,方法也算机关算尽。《公木传》(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作者高昌评论:“1957年8月23日,中国作协党组扩大会议召开第二十次会议。此时中国作协召开的这一在当代文学史上非常著名的党组扩大会议进入第三阶段,李又然、艾青、罗烽、白朗开始受到重点批判。
提到‘对罪恶洒一滴温情的雨露就是犯罪’,负责李又然专案组的公木,尽管曾经到处为李又然叫屈鸣冤,此时也意识到自己在肃反斗争中的温情主义问题。于是赶紧拿起笔,匆匆写了一首《恶鬼底画像》。现在这种批评,显然是已经迟到了。所以这首诗的后面特意注明:‘1955年8月初稿,1957年8月续成’,这里的‘1955年8月初稿’这几个字,自然有他自己的策略性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