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诸侯国已经开始变法,从奴隶制社会进入了封建社会,秦国却还处在落后的奴隶制社会。由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差距,出现了“天下卑秦”的现象。诸侯国甚至把秦国当作是曾经的戎狄,而不再是华夏的诸侯国。秦国的邻居魏国位于中原,最先实行变法,建立了新式军队。魏国凭借强大的国力和军队,一再西进,挤压秦国的战略空间。
秦国试图反击魏国,却屡次三番的失败。秦孝公的父亲秦献公,也在战场上受了魏军的箭伤而离世。秦孝公继位后,一方面要对抗魏国随时可能发起的灭国之战;另一方面又要忍受天下卑秦的耻辱。秦人在商朝时就是天下显赫的贵族,在西周时又是周朝倚重的诸侯,有着强烈的自尊心。秦孝公为改变这种情况,开始了变法强国的进程。公元前356年,秦国以强大的决心开始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把秦国变成了一台精密的战争机器,国家的每个人都变成了其中的一部分。秦人的祖先本来就是军事贵族,以善长打仗而闻名。秦人立国后,仍然以尚武闻名于世。东方称秦人以贪狼为俗,称秦军是虎狼之师。再加上,秦人是养马的出身,还拥有天然的极佳养马地。与他国相比,拥有极大的马匹的优势。如今,被商鞅变法精心设计后,秦人组成的秦军更有虎狼之实。
商鞅变法后,秦国就开挂了一般。先是反击魏国,把魏国打得迁都以避秦军。秦孝公的儿子赢驷凭借国力称王,然后又南灭巴蜀,扩大了领土。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大获成功,赵国以骑兵纵横捭阖,压制了秦国的势头。但是,养马出身的秦国不缺马匹,迅速的仿照赵国组建了骑兵。赵武灵王觉察到秦国组建骑兵,有感于秦国的强大实力。
决定帅军灭秦,剪除赵国崛起的大患。但是,赵武灵王的灭秦之战还没有实施,就又在内部政变之中送了性命。继任的赵王没有赵武灵王的雄才大略和天赋。赵国崛起的势头随着赵武灵王的死,而受到了挫折。到赢稷做秦王时,秦国又夺取楚国和三晋的大片土地,在长平之战中消灭了赵国胡服骑射而来的主力军,占据天下大半,有了统一天下之势。
到嬴政继位后,天下归秦之势已成,人才纷纷进入秦国效力。诸侯国更是因为恐惧秦国而纷纷贿秦,对抵抗秦国失去了信心。秦国内部,关中和巴蜀的水利设施已经修建完工,粮食产量大增;手工业大幅度发展,使得军械制造有了保障。在这种情况下,秦国发动了灭国大战。从公元前330年――公元前221年,秦军先后灭掉六国统一了天下。
秦宣太后和义渠王生有二子,这两个孩子的结局怎样?
不是每一个执掌权力的太后都是武则天、慈禧一样的太后,为了个人私利贪恋权力,甚至不惜残害自已的后代,宣太后显然是一个另类。宣太后是楚国人,名字叫芈(mǐ)八子,嫁给了秦惠文王为妾,秦惠文王就是那位车裂商鞅的秦国国君,宣太后与秦惠文王生了三个儿子,分别是长子嬴稷,也就是后来的秦昭襄王,秦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活得最久的国君,次子公子公子芾,幼子公子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