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型虽多,总是逃不过茶壶二字,在出水上,茶壶的效率并不算太高。但同样的水量,紫砂壶在出水的时候,总是要比盖碗慢上半拍。所以,无论冲泡新白茶,还是老白茶还是盖碗最好。泡好茶,为什么盖碗要比紫砂壶好?因为盖碗的造型优势更明显。盖碗,又称三才碗。上有盖、中有碗、下有托。平时使用过程中,杯盖可以自由活动。既便利于清洗,不容易残留茶渍。
又可以按茶叶需要,调整出汤的开口大小。泡茶出汤时,顺着盖碗的开口方向,茶汤可以自然的呈现瀑布状般倒出。整个茶汤倒出的动作,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再来看到紫砂壶,它的造型也非常多。分西施壶、仿古壶、降坡泥、石瓢壶、思亭壶等等。形形色色,形态不一的各式“壶”的造型,它们存在共同的特点。壶身宽阔,但壶嘴细。
又细又窄的壶嘴,像麻雀的嘴巴,不实用。平常喝茶泡茶,将茶汤从壶嘴里倒出来时,汤水顺着壶嘴倒出,水流细细的。无形当中,泡茶出汤的时间要变长。内质丰富的好茶,在水中浸泡时间太长,容易泡出浓酽苦涩的茶汤。另外,因为壶嘴太窄,出汤过程中很容易被泡开的茶叶堵塞。屋漏偏逢连夜雨,茶汤倒出的过程更加不顺畅。从紫砂壶的造型上看,泡茶时壶底的茶汤不好沥干。
哪怕将提壶出汤的动作,重复好几次,底部的汤水仍旧倒不尽。没有沥干的茶,一直闷在壶底会浸出大量的茶味物质,滋味极浓极苦涩。等到接下来再次冲泡,会掺入下一道茶汤内,影响后续的茶汤风味。最后,从平时的清洗和养护的过程看,紫砂壶要更加费心。细窄的壶嘴,深口的壶底,会留下不少卫生死角。茶渍、茶垢等不好彻底清洗,稍微养护不慎,就一点也不好清洗。
反酸烧心的人喝什么茶叶可以缓解?
比较经常的出现反酸烧心的感觉时,茶叶就不是最佳选择了,无论是哪一种茶叶。因为这个时候,身体已经在通过这种感觉来提醒你,胃炎已经产生了。胃酸是胃内酸性环境的来源,在健康状况良好的胃内,胃酸与胃壁和谐相处,我们感觉不到胃酸的存在,而由于胃粘膜完整而且有效隔离,我们也同样感觉不到胃本身的蠕动,这是我们神经系统本身分布的合理安排。
然而,当由于胃炎产生,部分胃粘膜受到损伤,胃酸就会刺激到胃粘膜下的胃壁平滑肌,平滑肌对于这种刺激的反应就是收缩,造成部分胃内容物上行,甚至到达口腔,所谓的反酸就出现了,同时由于这种收缩,我们会感到胃痛,烧灼感,合并起来,就是烧心的感觉。因此,反酸烧心,实质上是胃炎初期的身体本能反应,也是机体对于健康状况的一种报警机制,胃在表达对于当前状况的报告:我已经有所损伤了,再不管不问,下一步要溃疡了噢。
因此,在这个时候,进行一下胃的检查,反思一下自己的饮食习惯,尽快根据胃炎的程度确定药物治疗来修复胃粘膜,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来促进这个修复过程,是应该比盘算自己以后喝哪种茶叶要优先考虑的。当然,我们也不是说要从此把胃摆张桌子供起来,事实上我们也做不到,胃仍然每天都要承担相当繁重的任务,这是必须的。所以出现比较经常的反酸烧心之后,首先需要保证治疗胃炎药物的到位,新的饮食习惯的形成,不能暴饮暴食,不能口味过分,白酒少喝等等。
只为一个目的,把胃早些修复好,无数经验表明,越早保护胃,就越容易保护胃,胃就越晚离开你。茶叶还能喝吗?当然可以,只需要避免空腹大量饮茶,过分冷热的饮茶就可以了,至于该喝哪种茶叶,就更加不重要了,根据你自身爱好选择就好,无论什么茶,好处都不足以达到能够修复胃粘膜的水平,无论什么茶,坏处也都不足以让你因为需要养胃就必须戒掉这个爱好。
感谢您提出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探讨茶知识,了解茶文化。老白茶适合煮,而新白茶最好不要用煮的方式品饮。在六大茶类中,白擦的工艺最为质朴,以萎凋和烘干为主。工艺简单,让白茶保留下了茶叶的原本风味,但也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咖啡碱、茶多酚等苦涩味物质并非经历过转化。使用盖碗冲泡新白茶,村姑陈建议用快出水,因为这样才能避免咖啡碱、茶多酚的过量释放,令它们与茶多酚维持在一个平衡内,泡出一杯香清甘活的茶汤。
反观煮茶,新白茶与沸水接触的时间较长,咖啡碱、茶多酚的释放量过多,打破了于茶氨酸之间的平衡,那么茶汤自然会变苦变涩。所以新白茶不建议煮饮。那么老白茶为何能煮呢?这就与白茶的后期陈化有关。白茶的陈化,其实就是物质转化的过程,因为不炒、不揉、不杀青的工艺特性,令白茶内部的酶保持活性。这些酶在后期陈化的过程中,能够与微量氧分子沸水物质转化,将咖啡碱、茶多酚转化为黄酮类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