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泡茶的水的原因、用信阳本地水泡出来的茶跟其他地方的水跑出来的口感不同。(同一种茶,好的水泡出来色香味都很好,而用其他地方的水泡出来茶水就一般)五、泡茶的水的煮法的原因、一般的电水壶跟农村柴火上烧的水泡的茶味道也不同,应该也影响耐泡程度吧。六、泡茶的工具的原因、我一般用玻璃杯或者瓷杯。很少用塑料杯,而且部分茶要求水的温度也不一样,泡了以后不能盖上杯盖等。
泡椒怎么做,有什么配方和窍门?
大家好,我是卢苇玲子,很荣幸在这里回答这个问题。1首先我们要准备一个陶制的坛子,把坛子洗干净,里面的水分要晾置干净这个非常的重要,如果是没有晾干水分的话,会导致里面的泡椒都坏掉。下图这样的坛子2把2000毫升的水烧开,加入洗干净晾干水分的大蒜,生姜花椒一把,加入250克的盐放凉后加入坛中,放入250毫升的白酒既可以提香,又可以杀菌。
3把500克的红辣椒洗干净,晾干水分,记住一定要把辣椒的绿色蒂子头留下,以免在泡的过程中它会烂掉。不会泡的人的话,每次泡完菜都记得加点盐,加一点点白酒这样泡椒才更能放的长久,特别要记住一点的,就是所有的东西都不能沾生水和油,不然的话它就会坏长白生花。综上所述,这是我个人作为一个小小的四川人的经验之谈。
茶叶“耐不耐泡”,到底跟什么有关?
感谢您提出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探讨茶知识,了解茶文化。一款茶叶耐不耐泡,主要看3个方面。第一,茶叶自身的品质。品质越好的茶叶,内含物质的含量往往越丰富,那么在合理冲泡的前提下,能够冲泡的次数就会更多,显得更加耐泡。比如福鼎太姥山的高山白茶,海拔高、气温低,茶树为了抵御寒冷,会将更多的养分提供给叶片,进而积累了丰富的内含物质。
又比如平地白茶,低海拔地区的温度高,所以茶树会将大部分养分用于自身的生长,那么能够提供给叶片的养分就会少很多,做成茶叶后,内含物质相对匮乏,不耐泡。第二,茶水比例。以盖碗泡白茶为例,110毫升的标准盖碗(注水量大概为100毫升),标配的白茶投茶量为5克。这是茶圈多年实验后得到的黄金比例,泡出来的茶汤能够符合大多数茶友的口味。
而如果投茶量减少,不仅茶汤味道淡,而且还容易释放过量的内含物质,影响耐泡度。第三,出汤时间。当茶叶与沸水接触的一刹那,内含物质就处在持续释放的过程当中了。一般只需要数秒的接触,就足以释放充足的内质,造就一杯香清甘活的茶汤。所以在喝茶时,推荐大家使用盖碗泡茶,因为盖碗能够比较容易地做到快出水,保证茶味物质的合理释放。
反观茶壶、保温杯,都会造成闷泡,茶叶被浸泡10秒、20秒、30秒,导致内含物质过量释放。一般来说,茶叶中的苦涩味主要来自咖啡碱和茶多酚,鲜爽感来自茶氨酸。而咖啡碱、茶多酚的释放速度快于茶氨酸。快出水的情况下,因为浸泡时间段,所以三种物质处于平衡状态,喝起来是好喝的。而闷泡的情况下,苦涩物质大量释放,不仅打破了茶味平衡,也造成耐泡度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