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花粉的发芽与温度有关,在10℃以上开始发芽,20℃左右为发芽最适温度,发芽率可达70%以上,5℃以下低温完全不发芽,35℃以上发芽率低。在低温时期,一天中只要有一段时间达到花粉发芽所需的温度就够了,此后即使转为低温,花粉管仍能顺利发育。在11—12月,即使在中亚热带以北地区,晴天中午的气温达到15℃以上也是经常有的,故不影响正常的授粉受精。
而在南亚热带的海拔较低的平原地带,气候多高温低湿,花粉发育不健全或授粉受精不良,所以早花基本无法坐果。加上病虫害多,坐果率通常较低。在海拔较高的高山地区,白天气温虽然也较高,但由于昼夜温差大,可达到部分坐果。如福建高山栽培的枇杷,11月份前开花可少量开早花坐果,由于花期早,在无冻害年份或无冻害地区,可在春节前后获得特早熟的枇杷鲜果。
而气温较高早花不能坐果的栽培区和冬季有冻害地区,为防范开早花,应对果园地面进行覆盖,有条件的果园应进行沟灌。秋梢停止生长现蕾时,挖开根系周围泥土,在深10一15厘米处截断部分细根,并晾根半个月左右,以抑制花蕾生长,推迟开花期。枇杷不同生育时期对光的要求不一样。种子发芽不需要强烈的阳光,烈日暴晒的种子发芽率低,所以播种后要覆盖稻草,有利于发芽;幼苗期只需散射光,忌强光直射,故在苗圃地行间套种一些绿豆可利于幼苗生长;结果树需要足够的阳光,以提高光合作用,增加营养积累,有利花芽分化、开花结果、提高产量和品质。
果实转熟期,烈日直射,向阳处果实表面易灼伤,造成果实日灼病,失去商品价值。不同的光照条件也会影响果实的品质,如生长上应用不同透光率生产出的枇杷鲜果,在果实外观、含糖量、风味品质、成熟期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差异。裸露的枝、干,也容易在阳光直射下造成灼伤裂皮,引起树势衰弱。五、冬季管理关键方法方式▲ 治标先治本枇杷产业经过多年发展,生产上难免就会存在树种老化、品种单一等问题,有不少主的品种(比如:“早钟6号”、“解放钟”等),普遍存在不耐寒等特点,已经不太适应市场的要求,应该争取进行新品种改进,实施品种改良。
建议:结合本地区气候环境等特点,采选“三月白”“早白香”“白雪早”“香妃”“阳光70”“樱桃枇杷”、“漫山红”等等,这些品种具有抗冻害、抗日灼、抗裂果和抗枇杷花腐病,早熟、果大、可食率高、品质好、采摘时间一致等优点;也非常有利于助推现代枇杷产业升级。▲切实做好冻害防控工作枇杷是秋冬开花、春夏结实的常绿果树,在开花和幼果期往往要受到冬季冻害的威胁,导致产量不能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