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不同季节的原料做成的六堡茶“汤感”也不一样,如春茶经过一个冬天的蕴藏,其茶氨酸含量高,甜度、鲜爽度高,苦涩度较低,因而顺滑度高,韵味饱满;而夏茶的咖啡碱和茶多酚含量相对较高,苦涩度相对高,对味蕾的刺激性相对较大,喝起来感觉比较浓,若浓到化不开的麻口,粗糙感就比较明显。此外,原料的等级(老嫩程度)不同,“汤感”也会有差异。
工艺:茶汤的“厚薄”是由其内在物质成分决定的,元素分解、转化、聚合的越多,茶汤就更醇厚。在制作过程中,若茶叶元素没有得到充分地转化,则可能出现茶汤“汤感”偏薄的现象。此外,“汤感”差异比较明显的是,现代工艺六堡茶(厂家茶)相对传统工艺六堡茶(农家茶),“汤感”更为细腻、粘稠、醇厚。存储:对于后发酵的黑茶六堡茶来说,储存的环境和时间都是影响六堡茶后期转化,即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进而影响“汤感”。
环境方面,温湿度的影响尤为明显,温湿度相对较高的环境,茶叶转化相对较快,反之较慢,因此呈现的茶汤也不一样。此外,存放年份不同,如新茶和老茶的“汤感”也会有差异。冲泡:冲泡方式,如煮、泡、焖,呈现的“汤感”也有所不同,同一款六堡茶,从茶汤粘稠度、醇厚感来说,如煮的粘稠感、厚重感相对明显,焖的次之,而泡的相对轻盈一些。
煮水器,铁壶煮出来的水泡六堡茶,更能够突显茶气和茶的力道。银壶有净化、软化水质的作用,煮出来的水泡六堡茶,茶汤较软、滑。坭兴陶壶煮出来的水,茶汤口感较为醇厚。此外,冲泡器具、水温、注水方式,甚至品茗杯等,都会影响“汤感”。 如何感受“汤感”?茶汤入口后,先不急于入腹,可在口中轻转,让茶水流遍整个口腔,让所有味觉神经慢慢地仔细感受,目的是通过“汤感”体验,来更细致地品鉴茶的品质。
茶汤对普洱茶陈化有何影响?
普洱茶是一个泛称,是采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加工而成的茶叶。对于大部份的茶友来说,需要能直接区别生茶与熟茶,干仓与湿仓,慢慢找到喝茶的乐趣。今天我们来聊聊怎么用汤色看茶。一、生茶与熟茶之别原料假设生茶以古树茶、熟茶以大小树拼配;储存以干仓存放为例;形态以饼茶为例;年份以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新茶至20年老茶为例。
二、干温仓存放之别要长期存放的普洱茶,通常是饼茶等紧压茶,以便陈化和发酵。熟茶因为是先发酵茶,干湿没有特别明显的变化且意义不大,此处以生茶为例。 普洱生茶汤色1-3年新茶:这个时期的普洱生茶茶性较为寒凉,刺激性较强;体现在茶汤颜色上,以浅黄、黄绿为常见的色泽。新茶阶段的普洱生茶,内含物总量丰富、多酚类含量较高、叶绿素占比较大,因而茶汤的色泽更接近于采摘之时的鲜叶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