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茶类因其制作工艺、品种不同,茶汤有明显的区别。不同茶类的茶汤特点不同茶类颜色差别大主要是由制作工艺造成的,茶叶中影响茶叶颜色的物质诸如儿茶素、叶绿素、花黄素、黄青素等物质,不同的制作工艺会使茶叶内物质发生变化,形成花红素、花褐素等物质,引起茶汤颜色的变化,中国茶品种丰富,基本上都可以概括到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黑茶六大茶类,这六大茶的颜色差别非常明显,各具特色,总的来说氧化程度越深,茶汤颜色越深。
绿茶未发酵茶,绿茶青汤,但是也有绿中泛黄,黄中带绿的情况,绿茶的黄绿特点主要是由叶绿素和黄花素作用而成。白茶微发酵茶,经采摘、萎凋、烘干而成,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特征的关键,发酵程度低,茶汤颜色黄中带杏、杏黄或浅黄。黄茶微发酵茶,经杀青、闷黄、干燥而成,黄茶制作过程中的闷黄一步决定了黄茶的品质特色,黄叶黄汤,比白茶颜色稍深。
青茶半发酵茶,经过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而成,其中做青是形成了乌龙茶的品质特征的关键,做青过程中茶叶与茶叶相互碰撞发生氧化作用,茶叶内的物质发生变化,导致茶叶变色,茶叶为黄绿相交,茶汤为黄色。红茶全发酵茶,经凋萎、揉捻、发酵、烘焙干燥而成,发酵使茶叶物质高度氧化,形成红叶红汤的特色。黑茶后发酵茶,杀青、揉捻、渥堆、干燥四步中渥堆最为关键,发酵程度高,茶汤红浓。
观茶汤的注意事项①及时。观察茶汤要及时,趁茶汤热的时候就得观看,刚泡的茶颜色与冷后是不一样的,茶冷了以后表面会氧化形成一层油脂,茶汤会变得浑浊,就观赏不出茶汤真实的样子了。②茶具。不同的茶具会影响观看茶汤,比如深色茶具就会混淆茶的颜色,宜用白色或透明玻璃茶具,便于观赏。观茶汤要注意这几个方面①颜色如上所述,不同类的茶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如绿茶为黄绿色,黄茶黄色,白茶杏色等。
从茶的颜色就能大致分辨出茶的品种。②亮度可以理解为茶是否有光亮感,有的茶颜色深而暗沉,这种茶一般品质较差,茶要有亮度,比如好的黑茶颜色虽然是红浓,但是透亮有光泽。③清澈也是茶的纯度,茶汤一定要干净无杂质才是好茶,茶叶在制作和存放过程中有不当的地方都会导致茶杯污染,好的茶汤一定是通透无杂质的。怎么通过茶汤分辨茶的品质回来么?。
古代的茶书中“茶色贵白”,这个颜色具体是什么颜色?
这句话在很多茶书中都出现过,蔡襄的《茶录》许次纾的《茶疏》张源的《茶录》等等 ,这句话也是茶叶颜色的最难懂的一句话。古代的颜色和现在的颜色是不同的,比如月白是什么颜色?淡蓝色 ,青莲是什么颜色?浅紫色,天青是什么颜色?天蓝色。那形容茶叶的白色到底是什么颜色呢?《辞源》的白色包括:月白,葱白,鱼肚白,水毛色,玉色,月色,草白。
而在五行中与五色相对应的是东方属木色青,南方属火色赤,西方属金色白,北方属水色黑,中央属土色黄。我们现在看到的青铜器都是外面被铜锈包裹的,呈现出的是铜锈的颜色,并不是青铜器本来都颜色,那青铜器本来的颜色是什么?是不是古人说的白色呢?青铜器是铜铅锡为主的合金,青铜器的颜色主要是由锡在铜中的颜色决定的,不同的含量呈现出金黄青白的颜色。
而根据五行中的西方属金色白,四季为秋,因此古代中白是一种淡金黄色的颜色。回到我们的茶叶“茶色贵白” 假如是淡金黄色就能解释了,现在的很多绿茶是脱胎与明代的松萝茶炒青工艺 ,时间才四百多年 ,在历史文献和技术传承上并没有丢失。茶叶中的淡金黄色也能解释了茶叶在炒茶过程中出现的干茶和茶汤的变化,说具体的就是现代的黄山地区的茶叶,同一区域又没有技术流失的情况下是相对保存不错的。